保監會緊急摸底萬能險數據 或防利差損風險

2016-08-15 14:0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近年來,我國人身險産品保費收入快速增長,其中投資型險種增長最為迅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除再次排查中短存續期産品之外,此次對整個萬能險市場情況的摸底,可能與預防利差損風險有關。

  近年來,我國人身險産品保費收入快速增長,其中投資型險種增長最為迅猛。監管部門在看到市場活力被激發的同時,也注意到了部分業務、部分公司隱匿在市場總體向好背後的潛在風險。

  上海證券報昨日獨家獲悉,保監會近日在行業內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人身險公司報送2016年1月至6月萬能險業務數據,主要填報各預期存續期限下的規模保費收入和産品情況,摸底資産負債匹配及利差等具體現狀。資産負債錯配風險、流動性風險及利差損風險也正是目前保監會聚焦的行業十大潛在風險之一。

   或防利差損風險

  隨著《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産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今年3月下旬的實施,監管部門對於中短存續期産品這類高成本保險業務的整肅規範行動正式啟幕。而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對萬能險業務數據摸底通知的下發,意味著保監部門的上述整肅規範進入了實操階段。

  事實上,從記者了解來看,此次萬能險摸底,包括但不僅限于存續時間不滿5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萬能型)。此次需要各人身險公司報送的萬能險數據,主要按預期存續期限在3年期以內、3年至5年期、5年至10年期、10年期以上等四類進行填報,包括相對應的規模保費收入、産品全稱、險種類別、最近月份結算利率、對應萬能賬戶投資收益率、對應萬能賬戶主要資産配置品種(按流動性、固定收益類、權益類、不動産類、其他金融類等大類資産填報)。

  不難看出,保監部門此次摸底萬能險的態度堅決。知情人士透露稱,根據要求,此次各人身險公司報送的相關數據報告應蓋公司印章,並由董事長或總經理簽發,而對於未按規定時限報送的公司,監管部門將視情況在行業內進行通報。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除再次排查中短存續期産品之外,此次對整個萬能險市場情況的摸底,可能與預防利差損風險有關。“從投資環境看,利率下行、資本市場震蕩波動,人身險公司為吸引客戶、提高産品競爭力,往往傾向於提高預定利率,進一步增加了剛性負債成本,加劇了利差損風險。萬能險的結算利率雖然可以調整,但人身險公司為行銷需要、為減少退保風險,調整的空間也不是太大。”

  而利差損風險,也正是目前保監會聚焦的行業十大潛在風險之一。據了解,針對這一風險,監管部門將重點檢查存量業務利差損風險情況、利差損風險的防範應對情況。具體來説,將重點檢查保險機構的資金運用收益情況、負債成本情況、當前利差損情況;重點檢查保險機構是否建立了防範利差損風險的相關制度或管理流程,資産負債管理方面是否考慮到收益匹配,負債端是否根據市場利率變化適時調整負債成本,如果出現利差損是否採取了相關的應對措施。

   投連險或成替代品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得知,隨著監管高壓態勢的持續,多家近年來倚重中短存續期萬能險的人身險公司已開啟轉型之路。但轉型是個艱難的過程,如何在滿足由於滿期給付與提前退保造成巨大現金流需求的前提下調整業務結構、降低投資風險偏好,是個不小的挑戰。

  從記者與業內人士的交流來看,其中有人身險公司已經或正計劃轉戰投連險,以此尋求新一輪的保費規模突破。這主要是由於根據保監會此次規範中對中短存續期産品的定義,投連險産品、變額年金險産品被排除在外。

  然而,市場人士不免心生疑問:萬能險有一定的保底收益,而投連險完全由投資者自負盈虧,兩者特性不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自然也不同,投連險能否接過萬能險手中“拼規模”的大旗?

  一家壽險公司內部人士私下告訴記者,一方面,經過這幾年在萬能險上的銷售鋪墊,保險公司的口碑傳播效應逐漸凸顯、投資能力得到認可;另一方面,通過對投連險巧施“易容術”,或許仍然可以虜獲部分投資者的“芳心”。該人士口中的“易容術”主要是指,將投連險的投資期限等進行異化、往短期化方向發展。

  從既符合監管規定、又同時具備可操作性這點來看,投連險確實可以成為中短存續期萬能險的替代品。“但投連險一旦短期化,對於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期間可能需要不停地進行調倉配置。于保險公司而言,産品期限越短,流動性管理就越複雜。沒有金剛鑽,最好不要攬這瓷器活。”一家壽險公司相關人士感慨道。(黃蕾)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