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大兼併背後的資本霸權:“燒錢”規模堪比一場戰爭
“一旦資本選定了誰,往後只會在其上不斷加注,後來者是沒有活路的,怎麼都融不到錢。”當年被快的兼併的大黃蜂打車的一位創始人曾如此感慨。而正是遵循著“得資本者得天下”的叢林法則,快的在不久後成了滴滴的囊中物,且不久前滴滴又合併了優步中國,朝著一統江湖再近一步。
按滴滴早期投資人、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所稱,為“以打促合(並)”,滴滴及優步中國的“戰備”融資規模最終或許會達到300億美元。
正如上證報昨日刊發的獨家報道《滴滴股權迷霧》所披露,在這個龐大的數字背後,是滴滴借助VIE架構拼命吸納資本、兼併擴張,打造産業帝國的“既定路線”。但是,以逐利為先的資本終將謀求收割,在滴滴實現一家獨大的格局後,産業生態會發生怎樣變化,誰又會成為這個“饑餓遊戲”的最終買單者?
“燒錢”規模堪比一場戰爭
8月初,當滴滴與優步中國合併、Uber全球及滴滴將相互持股的消息被公佈時,朱嘯虎第一時間表示:“終於宣佈了。”
“我三年前到訪Uber全球舊金山總部時,就曾建議TK(Uber創始人兼CEO特拉維斯·卡拉尼克)投資獲得滴滴5%的股份,把中國市場完全交給滴滴,可惜當時TK胃口太大!”朱嘯虎透露。
那是在2013年,在完成來自騰訊的B輪融資後,滴滴的C輪融資遭遇阻擊。在美國“找錢”期間,朱嘯虎和滴滴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登門拜訪TK。但是,TK提出的報價是要持有滴滴40%股權,雙方自然無法達成共識。
此後,滴滴與優步中國展開“燒錢大戰”。今年6月初,在滴滴總裁柳青宣佈滴滴新一輪融資超過35億美元時,朱嘯虎便喊出“整軍備戰!”他當時估計:滴滴與優步中國已累計融資超過200億美元,“戰爭”結束前估計會融資300億美元。這相當於美軍在第一次海灣戰爭花費的1/3。
在網約車行業,“燒錢大戰”一方面燒出了行業壁壘,資金實力不夠雄厚的公司要麼無法入場,要麼最終只能旁觀。另一方面,最終玩家滴滴和優步中國也均耗資巨大,雙方面臨的形勢瞬息萬變,壓力與日俱增。
以最終結果看,開戰是為了和談。朱嘯虎曾在其朋友圈對此役作出總結:和平是打出來的!且滴滴談和的資金籌碼越來越多,去年和快的合併時是7億美元,今年則是這個數字的十倍以上,沒有這些籌碼,連談和的資格都沒有。
大佬身影下的“選邊站隊”
再向前溯,依靠80萬元創業,花8萬元外包開發了一個演示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打車軟體,然後找主流風險投資機構融資,開口就是500萬美元。這就是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以及天使投資人王剛2012年所做的事情。此後,是朱嘯虎所在的金沙江創投給了滴滴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到2013年,在北京海澱區蘇州橋附近的白家大院——一家頗有特色的倣宮廷式餐廳——騰訊方面約程維、王剛等人見面談融資。後來,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也專門跟程維面談。騰訊表現得志在必得,對於滴滴方面王剛、程維提出的條件,基本上全部答應下來。
根據市場態勢,要在國內網際網路行業創業,遲早都會面對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三個大佬。起初,對於是否接受騰訊的融資,程維、王剛曾猶豫不決,主要原因就是不想過早地選邊站隊。
在一家足療店裏,程維和王剛討論一番之後,最終決定接受騰訊領投1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方案,“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但王剛沒有忘記提醒程維,“我們的這個決定是要付代價的。”
王剛的提醒得到應驗。滴滴的C輪融資計劃遭遇了來自阿里巴巴的阻擊。朱嘯虎曾對外稱,紐約所有答應與滴滴方面商談的投資人都推脫了,甚至有簽了投資協議的投資人也拒絕投資。
直到2013年底,中信産業基金領投,滴滴完成了C輪融資,融資困局才被打破。叢林法則 後來者難有活路
化險為夷,滴滴成為資本的寵兒。但是,江湖裏更多的是資本棄兒。如今已歸屬滴滴的大黃蜂打車就是棄兒之一,只不過它的名字偶爾還會被人記起。
滴滴起初遭遇的融資阻擊,大黃蜂打車同樣遭遇過。
大黃蜂打車的主要創始人黎勇勁曾是馬鈴薯網CFO,曾主導馬鈴薯網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並與優酷合併。2013年1月,黎勇勁和馬鈴薯網前副總裁鄧薇等人在上海一起創辦了大黃蜂打車。
剛亮相一個多月,大黃蜂打車就覆蓋了上海超過20%計程車司機,日下單量突破1萬單,平均接單成功率85%。一切看起來順風順水,黎勇勁還表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來者彎道好超車。
從時間上看,快的、滴滴的上線時間要早幾個月,大黃蜂打車屬於“後來者”。而後來的事實表明,作為“後來者”的大黃蜂打車成了一家“快公司”。2013年11月22日,快的宣佈收購大黃蜂打車。
對於存在還不到一年的大黃蜂打車被出售的原因,交易雙方當時的表述都語焉不詳。只有作為大黃蜂打車創始人之一的鄧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訴苦道:“一旦資本選定了誰,往後只會在其上不斷加注,後來者是沒有活路的,怎麼都融不到錢。”
曾挑起“燒錢遊戲”的大黃蜂打車被收購了,曾在2014年年初掀起“滴滴+微信支付”與“快的+支付寶”補貼大戰的滴滴、快的,在2015年初合併了。
當時的那一役,滴滴、快的背後的騰訊、阿里巴巴更是站到前臺直接參戰。補貼大戰之初,程維找到騰訊本想要幾百萬推廣預算,騰訊爽快地給了滴滴幾千萬。補貼大戰鬥到中盤,滴滴的40台伺服器扛不住,騰訊連夜支援滴滴1000台伺服器。
據王剛後來回憶,當時在國外休假的滴滴投資人,心情一下子變得沉重,所有投資人本能反應都是極不願意燒錢,但又不得不決定繼續戰鬥。
資本收割季節 誰將買單
完成與快的合併後,滴滴又得直面優步中國這個更強勁的對手。一番大戰的結局,是滴滴和優步中國最終也上演了一場合併大戲,這更是雙方背後資本實力較量的結果。朱嘯虎曾經分析稱:“Uber全球董事會給TK施加了很大壓力,希望他儘快盈利,不能繼續燒錢,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在資本市場上,投資機構遵循“募、投、管、退”的四階段運作邏輯。無論是優步中國還是滴滴,其各自股東名單裏都已經聚滿眾多大牌的資本玩家。
投後管理是創投全程中重要的一環,但是話語權掌握在大玩家手中。一家參與過滴滴融資的創投公司負責人告訴上證報記者:“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所佔的股權微乎其微,基本沒有參與投後管理。”
投資人時常將創業者扶開工,再送一程。但是,他們都不是慈善家,多數也並不追求戰略利益。對於他們來説,投資滴滴、優步中國均已經走完“募、投、管、退”全程的四分之三。接下來,推動優步中國和滴滴上市是資本完成退出,實現高溢價獲利的必然選擇。此前,就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滴滴考慮于2018年在美國上市。一位參與滴滴融資的機構人士也對記者表示,按照目前的設計,滴滴應該是尋求美股上市。
與此同時,在“燒錢大戰”過後的網約車市場,滴滴的一家獨大將帶來怎樣的生態巨變,或許不是資本要考慮的問題。但對一家擬上市企業來説,賺錢應比燒錢更重要,這可能也意味著,隨著只有一人倖存的“饑餓遊戲”接近尾聲,尋找買單者的時刻即將到來。(上海證券報 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