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問題平臺最多的地區:山東、廣東、上海居前三

2016-07-26 09:4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網貸問題平臺最多的地區:山東、廣東、上海居前三---據網金中國的統計顯示,從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30日,全國累計發生問題平臺數量為2218家,上海地區累計發生問題平臺數量為222家,佔全國問題平臺數量的10%。另一方面,根據網金中國的數據,在 222 家上海的網貸問題平台中,僅有9 家是真正的網貸公司。

  眼下,公眾似乎已將P2P和老闆跑路、兌付危機這些負面詞語聯繫在一起,有的P2P新平臺甚至以“真的不跑路”為廣告噱頭拒絕污名化。

  據參與起草第一個國家級《網際網路金融(網路借貸)企業信用評級與認證標準》的單位“網金中國”近期公佈的《上海地區網貸行業2016年上半年度報告》(下稱“報告”)顯示,目前上海真正的網貸公司,因經營不善而導致兌付危機的公司,其實只有9家,佔整體平臺比例只有1.55%。另外,報告還公佈了全國一些地區的問題網貸平臺數量。

  非吸、非集案件集中爆發,

  P2P網貸成“背鍋俠”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縮寫,可以理解為點對點或人對人,這種模式自然是舶來品。在原産地,P2P網貸模式通常是信貸公司提供平臺,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網路信貸公司只收取仲介服務費。不過,自漂洋過海來到國內之後,P2P網貸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經常搭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這根高壓線。

  去年11月以來,全國非法集資案件集中爆發,從e租寶到今年4月被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犯罪的“中晉係”,每個案子都涉及幾百億資金,投資者遍佈全國,其中,e租寶的受害人數以萬計。這些案件有個共同特點,即打著各種“金融創新”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旗號。其實,這些爆發兌付危機的企業大多是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 不但不是真正的P2P,甚至就其實質來看,連網際網路金融都算不上。

  比如,泛亞是貴金屬交易所,是給炒作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提供平臺的,在P2P誕生以前該模式已經在全國“氾濫”了,與P2P風馬牛不相及,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

  e租寶嚴格意義上説是個四不像,已於今年1月被深圳經偵方面以“涉嫌非法集資”立案,不是真正的網貸平臺。辦案民警曾對媒體表示,從2014年7月“e租寶”上線至2015年12月被查封,“鈺誠係”相關犯罪嫌疑人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持續採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累計交易發生額達700多億元。安徽省蚌埠市某企業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公司曾通過鈺誠集團旗下的擔保公司向銀行貸過款,對方因此掌握了公司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資料;但直到2015年底他的企業銀行賬戶被凍結後,他才從公安機關處得知自己的公司被“e租寶”冒名挂到網上融資。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當然,不能説P2P 企業就沒有問題,爆發出來的跑路事件確實不少,但也不能把“臟水”都潑到P2P身上。傳統P2P僅起仲介作用,但最近幾年由於監管空白,債權轉讓型(平臺提供內部擔保)、擔保型(平臺外其他機構提供外部擔保)和自融資型(平臺為自有項目融資)出現。傳統的仲介型模式最多可能構成非法集資的共犯;而債權轉讓型在運作中由於資金沉澱産生資金池,容易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擔保型由於沒有融資擔保資質,可能遭到監管部門取締並可能構成相關犯罪。

p25

  上海上半年95家網貸平臺出現問題,僅9家為真正網貸公司

  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行業也迎來了優勝劣汰、去偽存真的時期。再加上今年上半年上海一些大平臺諸如快鹿旗下的金鹿財行及當天財富等平臺問題的暴露,很多上海投資者對於行業的信任度,也降到了冰點,選擇了先撤資觀望,謀定而後動。監管及資金流的雙重壓力之下,很多不合格、運營實力較弱的平臺出現了兌付危機。今年上半年,上海發生問題的網貸平臺數量為 95 家,同比增長 265.38%,佔歷史總問題平臺數量的 42.79%。

  據網金中國的統計顯示,從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30日,全國累計發生問題平臺數量為2218家,上海地區累計發生問題平臺數量為222家,佔全國問題平臺數量的10%。從累計問題平臺的絕對數量來看,佔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山東的384家以及廣東的364家(見下表)。

  另一方面,根據網金中國的數據,在 222 家上海的網貸問題平台中,僅有9 家是真正的網貸公司。最終産生問題,是由於經營不善,或流動性管理出現了問題。而其他那些問題平臺,則屬於非法集資、非法吸存,甚至是龐氏騙局的偽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財經評論專家宋清輝分析指出,上海上半年出事平臺僅9家是真正的網貸平臺,這在上海地區累計發生問題平臺數量222家之中,佔據非常小的一部分,説明市場對P2P在這半年被有些過於“妖魔化”。市場應該客觀、理性看待P2P。

  宋清輝認為,P2P行業是一種金融創新,必然在發展中面臨很多問題。到目前為止,市場拿不出任何證據能夠證明P2P平臺是一種能夠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型金融工具,同時也無法證明在符合市場制度情況下,P2P平臺會危害到金融發展。因此,我們需要觀察,在P2P發展過程中查漏補缺,看其是否能夠完善金融産業鏈環節。當然,P2P平臺目前噱頭成分略多,在整個金融體系中所佔的比重依然較小。

  如何分辨一家網貸企業是否合法合規?

  根據歷史數據,約80%問題平臺發生問題的時間,集中在運營後的1到3年內,而2014年二季度至2015年三季度這一年多時間,是上海網貸理財平臺成立的高峰時期。照此推算,上海網貸平臺在接下來直至2017 年年底的這段時間內,依舊面臨著較強的兌付壓力。對於投資者而言,如何區別一個公司是否真的屬於網貸公司,還得要擦亮眼睛。

  華夏信財董事長兼總裁李彬告訴記者,過去對網貸平臺有很多誤解,認為網貸門檻低,導致魚龍混雜。但其實網貸的門檻很高,做平臺的人不僅必須具備金融底蘊,還要有專業的風控能力和相當的資金、人才投入。針對網貸平臺不斷出現的跑路事件,除了加強監管,其實對投資者的教育也要繼續。“我建議,面對號稱高收益的網貸平臺,投資者特別需要拷問的是幾個問題:平臺的風控主要負責人是哪些?有多長時間的從業經驗?這個團隊具有怎樣的背景?多問一下這些基本問題,多花一些時間去查證,就能辨識出哪些平臺在深耕普惠金融,哪些是新軍,哪些是騙子平臺。我相信隨著監管的加強和逐步規範,網貸平臺的資訊披露會更加透明化,不規範的平臺一定會越來越難以生存,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平臺遲早會被淘汰。”

  上海金融資訊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娟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目前協會會員單位有200多家,對合規的網貸企業而言,他們更多是呼籲適度的監管、市場的規範。 今年是行業自律的年份,“如果説今年上半年市場在規範整頓,那麼到了下半年,經過整治以後的市場將會有更多合規的網貸企業‘大步地往前走’”。

  對於中小投資者如何分辨一家網貸企業是否合法合規?李秘書長提醒道,投資者可以看網貸企業披露的資訊是否有關聯性。“比如它公佈的交易額是多少,你可以查看它披露壞賬的情況。再比如現在已經7月了,那就可以看它去年的年報是怎樣的?年報的會計師事務所是不是具有一定資質,企業與相關徵信機構和獨立第三方的軟體和資訊安全機構的合作情況等,這些都能幫助投資者來分析這個平臺有沒有合規經營。我們協會要求會員企業提供去年的年報,在今年下半年將在産業促進平臺上推出資訊再披露。對於過去一段時間報道的一些跑路企業,很多都是打著P2P的旗號但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金融,其實是涉嫌非法集資的違法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14日,銀監會召開了2016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下半年銀監會將把防範化解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維護金融穩定。更為引e人注目的是,銀監會會議提出識別不規範P2P平臺,重點要做好“四看”,這四看的內容再度明確了政府主管部門對規範平臺的定義。

  一看機構性質,是否堅持了資訊仲介定位;

  二看擔保增信,有沒有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高收益;

  三看資金流向,有沒有點對點的資金進入P2P平臺賬戶,有沒有接受、歸集出借人資金形成資金池;

  四看行銷方式,有沒有在平臺以外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進行公開宣傳,尤其是標榜高額回報的公開推介宣傳。(宋傑)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