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糧食局網站7月19日消息,為加快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糧食流通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局近日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四大目標,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水準顯著提升,糧食産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糧食産品供給結構更加優化。
意見明確了重點任務,包括完善糧食收儲體制機制,加快推動糧食“去庫存”,大力發展糧食産業經濟,推動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建設等,提出全面推動行業資訊化建設。具體措施包括,加快推進資訊化和糧食行業發展深度融合,廣泛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現代資訊技術手段改造傳統糧食行業,加快推進“糧安工程”智慧化升級改造,推動現代資訊技術在糧食收購、倉儲、物流、加工、供應、品質監測監管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消除“資訊孤島”,實現互聯互通。積極發展“網際網路+糧食”,鼓勵糧食經營企業創新行銷方式,加強“線上線下”融合的電商平臺建設。鼓勵糧食批發市場、連鎖超市、放心糧店等開展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糧油網路經濟,有效拓寬糧食行銷渠道,提高供給效率。完善優質糧食評價標準體系,健全收穫糧食品質測報制度,引導優質糧食生産。探索糧食收購新模式,鼓勵通過優質優價、技術指導、代收代儲等方式,積極引導農民增加優質糧食品種供給,增加種糧農民收益。
以下為意見全文:
關於加快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糧食局: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發展大勢作出的戰略部署,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當前,國內糧食市場運作多重矛盾交織、新老問題疊加,部分糧食品種階段性供過於求特徵明顯,糧食流通服務和加工轉化産品有效供給不足,糧食“去庫存”任務艱巨,現行收儲制度需加快改革完善等等,充分説明我國糧食領域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矛盾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當前糧食領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促進糧食産業轉型發展提質增效,構築高層次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選擇。為加快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糧食流通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並認真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深入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緊緊圍繞中央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以推動糧食流通領域轉方式、調結構、去庫存、降成本、強産業、補短板為方向,以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改革完善糧食流通體制和收儲制度、發展糧食産業經濟、加快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為重點,促進糧食産品和服務供給品質效率的大力提升,促進糧食行業向現代發展模式的積極轉變,促進糧食供需平衡向高水準的快速躍升,著力構建動態開放、穩健可靠、運轉高效、調控有力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二)基本原則
堅持供需結合、互促共進。進一步調優供給結構,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催生和培育新的市場需求,切實增強糧食産品供給和需求結構的匹配度、適應性,實現更高層次的糧食供需動態平衡。
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著眼于糧食産需、收儲制度、産業經濟、産品結構、流通服務等方面的深層次矛盾,找準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著力補齊短板、破解瓶頸,推動糧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改革創新、激發動能。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突出創新驅動,完善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矯正要素配置扭曲,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多元市場主體和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形成改革發展合力,讓各類要素資源活力競相迸發,把糧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堅持統籌推進、分類指導。把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謀劃、協調推進,把握好改革的方向、節奏和力度。圍繞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統籌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品種、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強化指導,務求實效。
(三)主要目標
——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加快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充分發揮流通對生産的引導和反饋作用,推動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優化;健全完善相關制度保障體系,保障農民種糧合理收益,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著力提升糧食流通社會化服務水準,加強糧食科技創新,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品質、更高效率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水準顯著提升。加快實施“糧安工程”,加強現代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和行業資訊化建設,補齊糧食流通短板,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更好地滿足糧食資源快速集散、順暢流通、高效配送的需要。
——糧食産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以糧食加工轉化為引擎,促進産收儲加銷有機融合,激發糧食産業經濟發展活力,推動糧食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快實現抓收儲、管庫存、保供應、穩市場和強産業、活經濟、穩增長、促發展“雙輪驅動”。
——糧食産品供給結構更加優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産品供給結構調整,強化中高端産品和精深加工産品等有效供給,提供適銷對路、品種豐富、品質安全、營養健康的糧油産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糧油産品消費需求。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糧食收儲體制機制
1.改革完善糧食收儲制度。繼續執行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理順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使價格真正成為反映市場供求的“晴雨錶”。建立健全生産者補貼制度,切實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
2.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收儲責任。認真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積極爭取財政、信貸等支援政策,鼓勵引導大中型糧食加工企業、飼料生産企業等入市,推動形成多元主體積極參與收購的糧食流通新格局,全力防止出現農民“賣糧難”。
3.開展糧食産品品質提升行動。完善優質糧食評價標準體系,健全收穫糧食品質測報制度,引導優質糧食生産。探索糧食收購新模式,鼓勵通過優質優價、技術指導、代收代儲等方式,積極引導農民增加優質糧食品種供給,增加種糧農民收益。
4.打造農企利益共同體。積極發展“訂單糧食”,鼓勵糧食收儲加工企業與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簽訂收購合同。鼓勵糧食收儲加工企業積極吸收農民以土地經營權等方式入股,形成風險共擔、收益共用、長期穩定的利益共同體。
(二)加快推動糧食“去庫存”
5.積極穩妥消化不合理糧食庫存。加強對國內外糧食市場的綜合分析研判,切實提高糧食“去庫存”的預見性和精準性。充分發揮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系統作用,綜合考慮庫存糧食結構、品質和市場需求等情況,靈活運用競價銷售、定向銷售、邀標銷售、輪換銷售等多種方式,合理確定銷售價格,科學安排庫存糧食銷售進度和次序。
6.嚴防糧食“出庫難”。督促指導承儲企業、買方企業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性糧食銷售政策,確保銷售糧食正常出庫。對於設置出庫障礙、額外收取費用、拍賣資訊與實際不符、拒不執行交易規則、未按政策規定及時出庫等各種“出庫難”,進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確保順利出庫。
7.加強出庫糧食流向監管。對定向銷售給澱粉、酒精、飼料等加工企業的糧食,加強從出庫、轉机到加工的全程監管,確保糧食流向和用途符合國家規定,堅決避免出現“轉圈糧”、虛購虛銷、轉手倒賣、擅自改變用途等違規行為,堅決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
(三)大力發展糧食産業經濟
8.增加多元化定制化個性化糧食産品供給。加快推動主食産業化,適應家務勞動社會化要求,加快推進饅頭、包子、米飯、米粉等傳統米麵製品的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産,提升主食産品社會化供應能力,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便捷、安全、營養、可口的主食産品。積極發展綠色全穀物、有機食品等中高端糧食産品,不斷增加針對老年人、嬰幼兒等特定人群的糧食産品供給,著力推動風味小吃和地方特色食品的工業化生産。
9.加快發展糧食精深加工轉化。依託糧食資源優勢,加快科技攻關,完善糧食精深加工轉化産業體系和産品鏈條,實現糧食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提質增效。加大自主開發和生産投入力度,著力增加化工、醫藥、保健等領域所需糧食精深加工産品的有效供給,逐步補齊産品短板,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10.扶持壯大骨幹糧食企業。繼續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集中力量做強做優做大各類骨幹糧食企業。積極推廣全産業鏈發展模式,培育一批集糧食生産、倉儲、物流、加工、貿易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突出比較優勢,打造一批“高精尖”專業性企業集團。大力培育領軍型産業集團,形成“走出去”合力,積極參與國際糧食分工和産業鏈再造,提升國際糧食市場影響力和話語權。
11.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推進現有糧食品牌整合,鞏固發展一批品質好、美譽度高、消費者認可的糧食優質品牌。加大資金、技術支援力度,努力打造一批産品叫得響、品質信得過的糧油新品牌,大力提高優質糧油産品的市場佔有率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12.推動糧食産業集群發展。加強糧食産業基地和産業園區建設,吸引優勢企業、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和資金不斷涌入,充分發揮集聚、輻射和帶動效應。注重發揮區域優勢和特色,在優勢産區發展若干糧食産業集群,形成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産業經濟發展新格局。
13.發展糧食迴圈經濟。積極研發和推廣應用生態環保、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大力提升糧油加工綜合利用水準,增加産品附加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提高糧食産業經濟效益和生産效率。
14.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因地制宜,加大兼併重組力度,積極穩妥處置長期虧損、資産負債率高、停産半停産的“僵屍企業”。加強分類指導和規劃引導,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水準、粗放式的落後加工産能。
15.發展新型糧食經營業態。積極發展“網際網路+糧食”,鼓勵糧食經營企業創新行銷方式,加強“線上線下”融合的電商平臺建設。鼓勵糧食批發市場、連鎖超市、放心糧店等開展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糧油網路經濟,有效拓寬糧食行銷渠道,提高供給效率。
(四)著力提升糧食流通社會化服務水準
16.推廣建設糧食産後服務中心。適應糧食生産適度規模化快速發展的需要,加大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力度,以糧食收儲加工企業為主體,加快建立集收購、儲存、烘乾、加工、銷售、品質檢測、資訊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糧食産後服務中心,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優質服務。
17.完善“放心糧油”供應體系。加快實施“放心糧油”工程,健全規範的糧油加工配送渠道,完善“放心糧油”管理制度,推動“放心糧油”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進鄉村。
18.完善糧食品質安全保障機制。全面貫徹《食品安全法》,按照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管理要求,進一步落實糧食品質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對糧食流通各環節品質安全監管。加強糧食品質檢驗監測體系建設,提升糧食品質安全監管能力,確保監管無盲區。進一步加強糧食標準制修訂,加快建成科學合理的新型糧油標準體系。推動建立污染糧食處置長效機制,做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庫存糧食的處置工作,嚴防流入口糧市場。探索建立問題糧食召回制度。
19.提升市場資訊服務水準。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路、微信等媒體平臺,及時發佈市場供求、價格、貿易等資訊,全面準確地釋放市場信號,加強對農民、經紀人、收儲加工企業等多元市場主體的正面引導,積極發揮市場資訊在實施供給側改革、服務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五)推動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建設
20.統籌推進糧食倉儲設施建設。以優化佈局、調整結構、提升功能為重點,改建、擴建和新建糧食倉儲設施,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的倉型比例,將糧食收儲能力保持在合理水準。積極推動糧食倉儲管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大力提升管理水準。加大對糧食烘乾、整理和質檢設施設備的投入,進一步提升倉儲設施功能。
21.加快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緊密結合“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加快完善“八大糧食物流通道”,優化“兩橫五縱”重點線路。支援建設一批糧食接發設施,支援建設一批轉机倉、鐵路專用線、內河沿海碼頭,支援建設一批重要物流節點項目和綜合性物流園區。加強糧食物流新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廣新型專用運輸工具及裝卸設備,著力打通糧油配送“最後一公里”。
22.全面推動行業資訊化建設。加快推進資訊化和糧食行業發展深度融合,廣泛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現代資訊技術手段改造傳統糧食行業,加快推進“糧安工程”智慧化升級改造,推動現代資訊技術在糧食收購、倉儲、物流、加工、供應、品質監測監管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消除“資訊孤島”,實現互聯互通。
23.加強糧食應急供應能力建設。完善糧食應急預案,健全應急工作機制,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加強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儲備設施和配送中心等配套建設,充實成品糧儲備,逐步建成佈局合理、設施完備、運轉高效、軍民兼融、保障有力的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
(六)進一步強化糧食科技、人才重要支撐作用
24.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充分發揮國家公益性科研機構的骨幹和引領作用,加快建設高水準、有特色的現代科研院所。積極構建糧食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糧食産後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及重點實驗室,加快建立“糧食産業科技專家庫”,培育和集聚一批糧食科研創新團隊。堅持戰略導向和問題導向,注重原始創新和整合創新相結合,注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相結合,加快在糧油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和新産品新裝備方面取得突破。
25.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推廣應用低溫及準低溫儲糧,充氮、惰性粉、多殺菌素等蟲霉綠色防治,平房倉負壓橫向通風等儲糧新技術,以及糧食污染監測、現場快速檢驗、真菌毒素和重金屬消減等品質安全保障新技術。建立糧食行業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服務平臺,廣泛徵集行業技術難題和科技需求,促進糧食科技創新成果與需求對接、科研機構科研人員與企業合作對接,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多方共贏模式,加強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經濟節約的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早日形成現實生産力。
26.充分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援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支援企業建設技術中心,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增強企業創新動力、創新活力、創新能力。加快培育和認定一批科技創新型示範企業,支援大型糧食企業與有關單位聯合組建糧食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27.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全面落實人才興糧戰略,合理確定人才培養結構層次,建立産學研用融合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培育國家級高層次領軍人才,加快建立糧食行業“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制度,大力培養糧食行業中青年領軍人才和團隊。採取與糧食行業高等院校聯合辦學、委託培養、在職進修等方式,加快培養基層一線緊缺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實用型人才。積極開展在職幹部輪訓,全面提升幹部職工隊伍素質。實施開放的人才引進機制,加大重點人才引進力度。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把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擺在突出位置,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改革工作方案,精心組織、週密安排,構建起層層分工負責、上下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積極推動建立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二)加強信貸支援。突出發揮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作用,加強與其他政策性銀行和各類金融機構的多層次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支援方式,提高金融服務效能,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糧食企業開展購銷、加工等業務創造良好的金融信貸環境。
(三)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爭取財政、稅收、金融等相關政策支援,統籌使用好各類發展資金,加大産業經濟發展、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和行業資訊化建設、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和糧食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為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良好條件。
(四)突出項目支撐。統籌謀劃、積極推進國家“糧安工程”建設規劃、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及各地相關規劃中明確的行業發展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進度,提高項目品質,確保項目建設取得實效,為推動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五)嚴格督查考核。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有關規定和要求,加強對涉及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關措施推進落實情況的督查考核,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國家糧食局
2016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