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老闆叫會計轉賬的騙局不新鮮了,但下面這個升級版,迷惑性實在太大
騙子建了以假亂真的“高管群”最後才讓“董事長”把會計拉進來
會計一看高管們的頭像昵稱都是對的,沒起疑,就按“董事長”的要求轉出了70多萬
小琳(化名)是浙江溫州經濟開發區某公司的會計,工作多年,從未出過差錯。3個月前的一天,小琳微信突然收到一條添加好友請求,一看,是公司董事長。“他的頭像和名字我在公司的工作群裏見過,便沒起疑。”小琳説。
之後,“董事長”並未和小琳在微信上聊天,兩人成了“僵屍好友”。直到幾天前,“董事長”突然將小琳拉入一個內部工作群,群裏還有多名“公司高管”,“頭像都是一模一樣的。”於是,會計小琳的噩夢開始了。
女會計被拉入“公司高管”群
“董事長”問,賬上還有多少錢
小琳被“董事長”拉入“公司高管群”的時間是7月5日上午。一個小小的會計,突然和公司這麼多“大佬”同在一個微信群,小琳起初還有些“受寵若驚”。
入群沒幾分鐘,“董事長”就在群裏@她,要她“查一下公司賬戶上的資金還有多少”。
小琳很快回復:公司公私賬戶上,分別還有190多萬元和6萬多元。
很快,“董事長”便讓小琳匯6萬元到一個指定賬戶上,並要求“把回單發給我”。小琳立馬照做。
僅過了五六分鐘,“董事長”又讓她再往那個賬戶匯70萬元,小琳有些疑惑,這樣的事以前沒有先例。但一想到群裏有這麼多“高管”,不可能是假的,就照著做了。
又過了一小時,“董事長”第三次要求匯款,這次金額是69萬元。期間,群裏其他人都沒發過言,只有她和“董事長”在聊天。
這下徹底起疑的小琳,給董事長撥了個電話。很明顯,微信群裏的那個“董事長”是假的,她被騙了。
民警雖然以最快的速度凍結了那個收款賬戶,但僅追回16.9萬元,被騙的大部分資金都被在境外取走。
為了偷窺女會計的生活工作習慣
這個“董事長”潛伏朋友圈數月
小琳在公司工作多年,平時認真負責,小心謹慎,沒出過什麼大差錯。這次遇到騙子,為何卻毫不設防就上了當呢?
辦案民警説,那個主動加小琳好友的“董事長”,只是盜用了真實董事長的微信頭像和名字。他加了小琳朋友圈後,從未與她聊過天,除了怕露餡外,真正的目的是通過小琳發的朋友圈,了解她的生活、工作等各種細節,為最後的詐騙做準備。
小琳被拉進的那個由“高管群”,所有成員也都是“假冒的”。
民警説,小琳和公司的高層有另外一個內部工作群,但彼此之前並未添加好友。小琳作為公司會計,有一定的獨立匯款的權力。民警猜測,那個騙子很可能是拿到了公司內部的通訊錄,然後,利用手機號在微信上搜索(一般註冊微信都是用的手機號),從而獲得了包括董事長的高管們的微信頭像和名字。
這些以假亂真的資訊,讓小琳放鬆了警惕,從而上當。
這個騙局也不是無懈可擊
打個電話就全顯形了
辦案民警説,這樣的騙局在溫州並不是個案。今年6月27日,溫州另外一家企業的會計也被用同樣的方法,騙走20多萬元。所幸受騙人及時醒悟,在溫州市反詐騙中心及相關銀行協作下,成功將錢追了回來。
“在這類詐騙案中,被騙者往往事先鎖定公司財務人員或人力資源主管。”民警説,這些人往往掌握著一些可利用的公司機密事項。
民警説,儘管詐騙分子心機用盡,但只要細心一些,仍然可以識破。比如,騙子雖然使用了“董事長”的頭像和名字,但朋友圈所發資訊(包括文字和圖片等)卻不可能全部複製,點進去仔細看看即可判斷真偽。
另外,跟所有通訊網路詐騙一樣,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跟當事人打個電話或當面確認一下。
民警提醒説,平時朋友圈的好友要定時清理,對一些主動添加又不互動的“好友”,一定要核實身份。其次,如果是公司轉賬,要使用對公賬戶。大部分銀行的對公賬戶都設定了延時到賬模式,可以大大增強警方攔截成功的可能性。記者 王益敏 通訊員 黃通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