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集團涉嫌毀壞文物被查:罰款50萬 別墅賣11萬一平

2016-06-28 12:44:1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泰禾集團涉嫌毀壞文物被查:罰款50萬 別墅賣11萬一平---上市公司泰禾集團開發南京顏料坊地塊以來,在市級文保單位旁邊開發項目,涉嫌損害文物,遭政府相關部門立案查處。《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泰禾集團2015年報中看到,2014年9月28日,以泰禾集團為擔保方,通過關聯擔保和資産抵押等運作,為南京吉慶擔保貸款7億元。

p69 泰禾集團“南京院子”項目大門

泰禾集團“南京院子”項目大門

  上市公司泰禾集團開發南京顏料坊地塊以來,在市級文保單位旁邊開發項目,涉嫌損害文物,遭政府相關部門立案查處。同時,該公司還在國家級文保單位朝天宮邀請影視明星為其地産項目宣傳造勢,封鎖公共文化場所為其服務,以致南京博物館館長受牽連被停職。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查詢泰禾集團2015年報後發現,購得該地塊後,該集團通過關聯擔保貸款的方式,再次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出資金,所貸資金數額遠超過收購資金數額。另外,其與子公司頻繁的關聯擔保貸款總額佔凈資産的實際比例也遠遠超過證監會監管紅線的要求。

  顏料坊和古民宅慘遭破壞

  2006年,南京正式啟動“老城南改造”,坐落於此的顏料坊地塊進入拆遷和出讓程式。2008年7月,南京國土局將該宗編號為2008G18地塊掛牌出讓,實際出讓面積79047.8平方米,用地性質為商業辦公、文化娛樂和住宅混合用地。這片三角形的地塊北至洋珠巷,南至集慶路,東至中山南路,西至秦淮河,因其中有明代工業十八坊之一的顏料坊和古民居牛市等南京老建築,在拍賣之初就引起諸多爭議。

  第一次拍賣流産後,2008年8月,南京市國土局舉行第二次拍賣會,特易購廣東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下稱“特易購”)聯手南京市秦淮區商業網點房地産開發公司(下稱“商業網點”)以11億元的底價獨家競得該地塊。特易購與商業網點的開發方向並不契合,最終該地塊被一分為二,其中,3.8萬平米的顏料坊東地塊交由特易購開發,而4.1萬平米的顏料坊西地塊歸商業網點開發。

  隨後,商業網點引入在滬上市的上海萬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業企業”)參與開發,其控股子公司萬業新鴻意地産有限公司(下稱“萬業新鴻意”)與商業網點共同出資成立南京吉慶房地産有限公司(下稱“南京吉慶”),共同開發顏料坊西地塊,其中,萬業新鴻意佔74%股權。

  引入合作方並未給項目開發帶來改觀,在此期間,數十位學者聯合署名的《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告急》的信函將南京“老城南開發”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顏料坊地塊拆遷只得擱淺。

  據記載,明朝初年朱元璋遷來10萬名手工藝人,構成“明代十八坊”,誕生了聞名遐邇的南京雲錦和南京獨有的“白局文化”。由於該地塊上存在市級保護文物顏料坊49號和牛市64號,拆遷工作遲遲難以推動,一直閒置拋荒到2013年。根據土地管理利用的相關規定,南京市國土部門向顏料坊西側地塊下發了《閒置土地調查通知書》,因此,萬業企業決定退出開發。

  萬業企業2013年12月19日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萬業新鴻意以1.43億元價格向商業網點轉讓其持有的南京吉慶74%股權,同時向其轉讓相關債權,本息共計1.59億元。轉讓完成後,商業網點成為顏料坊西地塊的唯一股東,但由於該公司隸屬於秦淮區國有資産經營中心,2014年南京市要求國資公司全部退出房地産開發領域,商業網點于當年2月在江蘇省産權交易所掛牌整體轉讓所持有的南京吉慶100%股權。

  2014年4月16日,一直開發頂級豪宅的上市公司泰禾集團競得南京吉慶房地産有限公司100%的股權,總計出資4.217億元,這成為泰禾集團進入南京的首個項目,宣佈要將顏料坊地塊打造成為泰禾院子系列高端別墅項目,此項目名稱為“ 南京院子”。“南京院子”于該年11月啟動,其主旨是“建造頂級奢華豪宅、打造中國院落文化”,但強調區別於一路之隔的頂級豪宅雅居樂長樂渡,該項目是明清古民居風格。

  不過,泰禾集團進駐顏料坊地塊同樣遇到了項目開發與文物保護的衝突,這讓其施工一度進展緩慢。“泰禾集團為了加快項目進度,不惜鋌而走險,採取危險的施工方式,造成了南京市級文物顏料坊49號兩進老宅被毀,另一處市級文物牛市64號也出現墻體開裂、門窗毀壞情形。”一位參與政府部門調查的人員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説。

  蔣克言老人告訴記者,當時她是這個地塊唯一的住戶,看到吊車樁機緊鄰著顏料坊49號東側兩進老宅作業,只聽到“撲通”一聲悶響,第二天發現兩進古宅被毀,東邊一進古宅全部垮塌,梁柱和墻磚被大量泥漿掩埋,隨後她向文物保護部門進行了舉報。《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從江蘇省和南京市文物保護部門了解到,由於野蠻施工,開發商泰禾集團已涉嫌破壞文物,被立案調查。

p70-1 泰禾集團“南京院子”項目工地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劉照普 攝

  泰禾集團“南京院子”項目工地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劉照普 攝

p70-2 清代牛市建築標誌牌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劉照普 攝

  清代牛市建築標誌牌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劉照普 攝

  罰款50萬,而別墅11萬元 / 米2

  公安立案調查一年多未果

  南京官方發佈的情況通報稱,去年3月9日,接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顏料坊49號兩進房屋遭毀壞舉報後,南京市文化綜合執法總隊當即會同南京市秦淮區文化執法大隊趕赴現場,發現該處文物保護單位旁泰禾集團南京吉慶正在進行樁基施工,兩進古建築被損毀。經南京市文化綜合執法總隊調查發現,泰禾集團南京吉慶明知該處為市級文保單位,仍野蠻施工導致文物遭到損毀,嚴重違反《文物保護法》。3月10日,南京市文化綜合執法總隊立案調查取證,隨後依法對毀壞文物的責任單位泰禾集團罰款50萬元,並按專家鑒定意見進行及時修繕,泰禾集團向公眾做了道歉。同年4月20日,南京秦淮公安分局對外稱,該局已經以涉嫌破壞名勝古跡罪立案偵查。今年6月13日,記者追蹤了解案件進展情況,一位警方內部人士稱,還未有正式偵辦結果。

  今年6月上旬,《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走進老宅,住在牛市64號的蔣克言老人説,泰禾集團依然在野蠻施工。大型打樁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院內掉進不少碎磚和破瓦,老宅墻壁出現不少裂縫。蔣克言還稱,公家的文物被破壞有人賠償和修繕,但他們的私人古民居被毀壞卻無人管。

  南京一位開發商説,目前,泰禾集團開發的南京院子系列別墅每平米賣到11萬元以上,如果不在文物保護單位周圍施工,造成的“損失”有可能高達數億元,但破壞文物的處罰力度較低,《文物保護法》規定對損毀文物的最高罰款只有50萬元,對財大氣粗的開發商來説是九牛一毛。但是,儘管如此,開發商也不能“見利忘義”。

  在大成殿造勢,拉館長“下水”

  今年4月24日,泰禾集團在南京博物館大成殿舉行了“南京院子”産品新聞發佈會,邀請影視明星成龍等社會名人蒞臨。因利用公共文化場所為私營和個人利益服務,在社會上引發不良反響,當即受到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嚴厲查處。該局在通報中認定,“南京市博物館擅自為房地産開發公司的商業宣傳活動提供場地,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與文物保護不相關的商業活動,在業界和媒體中産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該局通報中提到的南京市博物館大成殿,即地處水西門附近的朝天宮,是江南地區建築等級最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朝天宮之名,為明朝朱元璋下詔親賜所得,取“朝拜上天”之意,因此,吸引了泰禾集團將其作為産品發佈活動的風水寶地。

  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在通報中稱,該局黨委對此高度重視,在查明有關情況的基礎上,4月25日上午召開局黨委會研究認定,市博物館有關負責同志同意在國家級文保單位舉行商業活動,未履行任何報批手續,屬擅自許可、嚴重違規,將國家級文保單位和公共文化資源提供給開發商用於商業用途,不符合文博場館保護和利用的原則,責成市博物館館長停職檢查,局紀委、監察室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根據最後調查結果,對市博物館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分別給予行政和黨紀處理。

  在活動現場的一位有意購房者告訴記者,活動現場鋪張奢華,大成殿前豎立著成龍的巨幅宣傳海報,地上鋪了紅地毯,另有巨大的液晶電視滾動播放産品廣告。舞臺上數百隻長凳一字排開,最前方是成龍和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的專座太師椅。此外,活動當天,南京市博物館全天封館,人員只能從側門進出,門兩側站立泰禾的安保人員,國家級的文保單位被私人開發商出錢承包了。南京多位市民指責説,將國家級文物擅自放任開發商泰禾集團搞商業活動,背後或許存在官商勾結和腐敗問題。

  “空手套白狼”?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泰禾集團2015年報中看到,2014年9月28日,以泰禾集團為擔保方,通過關聯擔保和資産抵押等運作,為南京吉慶擔保貸款7億元。泰禾集團花費4.2億收購南京吉慶及其地塊後,通過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後,又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迅速貸出7個億的資金使用,用於後續開發。東吳證券一位分析師説,不少上市公司都這樣運作,他們花費10億元購買一個産品,再利用自身上市公司資源和商譽從銀行套出17億元資金使用,也可以將其稱為“空手套白狼”。

  證監會下發的[2005]120號《關於規範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行為的通知》規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對外擔保總額超過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産50%以後提供的任何擔保必須嚴格控制。

  記者查閱泰禾集團2015年報發現,該公司對子公司的擔保有上百次之多。其經審計的凈資産為134.45億,報告期內對子公司實際擔保額為314.98億,實際擔保額佔公司凈資産比重為234.27%,已遠遠超過了50%的監管紅線要求。

  國浩(南京)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尹志金説,像泰禾集團這樣的上市公司,其擔保總額佔公司凈資産的比例已遠遠超過50%的監管要求,高於監管紅線的數倍,上市公司的這類非經營性風險,常常令投資者猝不及防,會給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必須嚴加防範,監管部門也必須進行嚴厲查處。

  對於本文所涉及的相關問題和事實情況,《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撥打泰禾集團年報公開資訊中的電話求證,無人接聽;然後又前往其在南京的辦公地點,向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留下了記者本人的聯繫方式,要求其轉交給公關部門,希望公關部門人員聯繫記者並回答相關問題。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泰禾集團方面回復。(《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劉照普 | 南京報道)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