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外配資週年余波未了:投資者虧損殆盡 傘形信託現糾紛

2016-06-18 13:23: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場外配資週年余波未了:投資者虧損殆盡 傘形信託現糾紛---高杠桿場外配資是誘發去年“股災”的重要因素,如今一年已過,當初的劇痛並未完全消除。近期,一隻成立於股災前的傘形信託到期,其夾層投資者才發現本金虧損殆盡,一系列糾紛由此發生,這只是眾多場外配資糾紛的案例之一。

  高杠桿場外配資是誘發去年“股災”的重要因素,如今一年已過,當初的劇痛並未完全消除。近期,一隻成立於股災前的傘形信託到期,其夾層投資者才發現本金虧損殆盡,一系列糾紛由此發生,這只是眾多場外配資糾紛的案例之一。

  與此同時,一些配資公司老闆目前已經“金盆洗手”,另謀職業的背後是他們最痛的領悟:如果理論上存在風險,現實就會發生,切忌僥倖。

  傘形信託現糾紛

  時隔一年之後,五礦信託一隻傘形信託的夾層投資者仍在感受著“股災”的劇痛。投資者提供的資料顯示,2015年3月至5月,五礦信託分21期發行了“朝陽一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該信託計劃存續期一年,投資者分為優先、夾層、劣後三級。

  李梅(化名)是該産品第八期的夾層投資者。其代理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該期産品共募集資金6000萬元,優先、夾層、劣後的出資比例為9:1:2,由劣後級作為投資人代表進行證券投資。在該期産品中,李梅出資50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0%。不過,近期産品到期後,李梅發現非但投資收益無法兌現,就連本金也已損失殆盡。此外,據投資者統計,在該産品中,有多位投資者本金全部虧空,有投資者損失超過千萬元。

  在一些信託業內人士看來,這只産品屬於傘形信託。在去年A股持續震蕩中,高杠桿傘形信託作為場外配資的方式之一,可謂損失慘重。不過,在前述夾層投資者看來,由於該産品設置了較高的預警線和平倉線,倘若信託公司按照合同履約,他們就不會遭受如此大的損失。

  多位投資者表示,五礦信託作為受託人,主要存在三種違約行為:在該信託計劃跌破凈值時,在不通知投資人的情況下,做主動管理;跌破預警止損線後允許繼續買入;跌破預警止損線後不及時賣出。

  李梅的代理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根據合同,0.95為預警線,0.93為止損線。當日收盤凈值低於預警線,劣後應于次日下午一點以前補足資金到預警線上方,否則次日下午兩點,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應督促劣後方將持倉減至60%,劣後方不補倉、不減倉的,由信託公司自行決定標的物實施減倉。當日收盤凈值低於止損線的,劣後方應于次日上午10:30補倉到預警線上方,否則信託公司應該開始平倉操作。該代理人稱,這期産品在去年7月跌破凈值後,劣後方未按照合同約定及時補足資金到預警線0.95以上,且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未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相關限制買入、減倉、平倉指令。而且,交易記錄顯示,最遲到2015年8月24日,這期産品還有買入行為。

  五礦信託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將嚴格按照信託合同及相關法律法規履行受託人職責,一方面,對該産品交易情況進行詳細核實;另一方面,積極做好投資者溝通工作,不會産生侵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

  信託配資“一地雞毛”

  事實上,這起五礦信託與傘形信託夾層投資者之間的糾紛,只是去年瘋狂的場外配資釀造的苦果之一。去年上半年,大量資金通過場外配資形式進入股市,造就了一輪轟轟烈烈的“杠桿牛”,信託、基金子公司、民間公司是這一時期場外配資的主要操盤者。然而,在始於去年6月的“史無前例”的A股大震蕩中,這些場外配資如多米諾骨牌般爆發危機,各種糾紛隨之而來。

  早在去年10月,一位投資者通過信託公司配資,遭遇強行平倉後損失千萬元,就將該信託公司告上法庭。該投資者認為,信託公司的經營行為是在從事其並不具備經營資質的融資融券業務,雙方簽訂的合同不具備法律效力,而信託公司根據該合同對其賬戶平倉導致投資受損,因此信託公司需要對其損失進行賠償。

  信託公司年報披露資訊顯示,2015年信託公司被訴案件明顯增多。其中,2013年全行業只有1件因信託業務被訴案件;到2014年有5件,涉及3家信託公司;到2015年則增加至近20件。百瑞信託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研究員陳進説,2015年信託公司被訴案件中,有7件明確為證券投資類信託案件,其餘7件未明確案件類型,推測應當有一半左右也屬證券投資類信託案件。2015年證券投資信託訴訟案件的增多,與股市大跌有一定關係。

  有業內人士認為,通常而言,在信託兌付糾紛中,投資者並不直接對信託公司提起訴訟,因此以上披露的案件數量遠小于信託公司實際面臨的糾紛。

  另據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透露,去年上半年不少信託公司偏股型證券投資信託業務爆髮式增長,但缺乏與之相匹配的人才、制度、風控手段、內控機制和資訊系統支援,導致出現系列違規問題和投資者糾紛,清理整頓後業務量大幅萎縮。

  配資老闆“金盆洗手”

  民間配資公司則是另外一個“重災區”。曾經是一家配資公司老闆的老趙(化名)坦言,過去這一年,讓他經歷了一次“重生”。

  在場外配資的業務鏈條中,民間配資公司通常利用分倉軟體系統對接結構化資管産品,為散戶提供門檻更低、杠桿更高的配資業務,從而賺取配資利息,但這並不是一項穩賺不賠的買賣。從理論上講,一旦市場出現無量下跌等極端行情,民間配資就有可能無法有效實施減倉、平倉等風控手段。為保證對接的結構化資管産品不觸及預警線和平倉線,民間配資公司可能需要自行補倉。如果下跌進一步加劇,配資公司喪失補倉能力,屆時就要對配資散戶與信託等資管機構兩方面違約。

  “我就是心存僥倖。”有著十幾年證券市場工作經驗的老趙坦言,與大多數配資公司老闆一樣,當初他認為所謂的風險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然而,從去年6月12日開始,A股遭遇三輪大跌,理論上的可能性逐步變成現實。彼時,老趙的配資公司賬戶出現不少風險,信託等資金批發商對此意見很大,處理不斷出現的風險項目讓老趙焦頭爛額。此後,監管機構加大查處場外配資力度,這讓他更加心灰意冷。

  “沒想到步步緊逼,太可怕了。”回憶起當時情形,他仍心有餘悸。最終,老趙在公司瀕臨破産前“金盆洗手”,將公司股份轉給了合夥人。據他了解,隨著分倉交易系統被關閉,去年這種最為活躍的場外配資模式被基本終結,不少配資公司已無業務可做。

  一年後的今天,老趙就職于一家風格保守的金融機構。他坦言,去年那段“黑暗時光”讓他有了最痛的領悟:如果理論上存在風險,現實就會發生,切忌僥倖。(記者 劉夏村)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