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個上海市場主流汽車品牌被暗訪的70家4S店中,只有11家未收取除保險費、購置稅以外的其他附加費用,84.3%的經銷商存在不同程度加價收費的現象,甚至那些已經被明令禁止的收費項目,也堂而皇之出現在“價目表”中。
昨天(6月6日),上海市消保委曝光了汽車銷售價外收費消費體察報告。數據顯示,上海汽車銷售環節的合同投訴量不斷攀升,今年前五個月,相關投訴量比去年同期激增四成,在收費項目、收費價格區間上“打悶包”、捆綁消費的情況普遍被消費者詬病。
巧立名目“體外收費”
在上海起亞交運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一輛2016款起亞KX5標示的廠方指導價為16.18萬元,裸車價只要14.48萬元。看起來很誘人,但“裸買”幾乎不可能,4S銷售人員列出了一張“價外費用”表,包含1800元的“上牌費”、1500元的“服務費”和1000元的“管理費”,共計4300元。
“上牌費”還好理解,那什麼是服務費?什麼又是管理費?上海起亞交運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代表回應,現在4S店都在虧本賣車,服務費是銷售提成的來源,而管理費則是4S店運營各方面的管理費,“我們做低了對外的售價,為的是在上海的14家起亞4S店裏脫穎而出。”這位負責人坦言,現在一般4S店平均每賣出一輛車就虧損四五千元,所以只能向消費者收取一部分管理成本。
除了管理費、服務費,大量4S店巧立名目,還用裝潢費、檢測費、雜費等名目伸手向消費者要錢。不僅如此,記者發現,就算是同一種“潛規則”,費用的區間和標準也相差懸殊,層層設套,起亞的上牌費只有1800元,奧迪的上牌費則達到了5000元,還有些4S店的上牌費中,又包括了報備費、PDI檢測費、出庫費等,毫無標準,混亂不堪。
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對此並不認可,4S店的目的就是服務消費者買車,通過低價吸引消費者,又巧立名目來彌補虧損,其裸車價與實際售價間存在較大水分,造成消費者無法客觀比較價格,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
“必收的錢”子虛烏有
上海錦茂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銷售的東風日産2016款軒逸,要求消費者支付4500元的裸車價外費用,其中有1000元是“PDI檢測費”。對此,4S店銷售人員稱,這是消費者“必須要付的錢”。
那麼,這些真的是“必收項目”嗎?據記者了解,早在2014年時,市消保委、市價檢局就曾就“PDI檢測費”約談寶馬汽車供應商及在滬經銷商,指出這是商品交付前的應盡義務,不應向消費者收取費用。但在本次調查中,PDI檢測費又重新浮出水面,被多個品牌的經銷商列上清單,有些不敢明收“PDI檢測費”的,就以“檢測費”“雜費”“服務費”等名目為由,行強賣之實。
此外,在大量4S店中,還有一項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收費項目———“報備費”。4S店的銷售人員解釋,如果消費者自行上牌,就必須交“報備費”,從而獲得上牌所需材料的費用。可在約談現場,這種説法被當面拆穿,包括奧迪、寶馬等品牌的廠商很肯定地表示,從未提出過要收“報備費”。
市消保委秘書長陶愛蓮指出,從消費體察來看,低開高走、價外加價的情況普遍存在,“消費者怎麼明明白白消費,知情權是前提,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是要充分保障的,這個保障是需要企業來做的,企業在提供商品和服務過程中,必須要主動告知商品和服務的真實資訊,這是法定的、基本的義務。”陶愛蓮指出,下一步消保委還會對行業做進一步跟蹤,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記者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