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直播低俗化不鮮見 戴"緊箍咒"走向何方

2016-06-05 11:10: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網路直播低俗化不鮮見 戴。

  新華網北京6月4日新媒體專電 題:戴上“緊箍咒” 網路直播走向何方?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近日,9家網路直播平臺的40名主播遭到封禁,再一次將愈來愈火爆的網路直播涉黃問題推向大眾視野。然而在強力監管之下,網路直播低俗化的趨向依然值得關注。各方人士建言,如何進一步凈化直播內容改進低俗化,引導直播産業內容創新應當成為直播平臺延續生命力的關鍵。

  網路直播“黑名單”公佈 行業戴上“緊箍咒”

  6月1日,北京市文化執法總隊及北京網路文化協會共同公佈第一批違反《北京網路直播行業自律公約》的主播名單,共涉及北京市9家網路直播平臺的40名主播,北京市各網路直播平臺將永久封禁名單中的主播,不提供註冊通道及直播空間。

  網路直播亂象屢禁不止。就在兩個月前,文化部下發了第25批違法違規網際網路文化活動查處名單,多家網路直播平臺因涉嫌提供含有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危害社會公德內容的網際網路文化産品,被列入查處名單。

  2015年“網紅經濟”大熱,作為“網紅”成名的渠道之一,國內網路視頻直播平臺迅速崛起。隨著行業火爆,競爭也日趨激烈,為了站穩腳跟賺足銀兩,一些網路直播平臺出奇招、抓眼球,鋌而走險增加點擊量,暴力、涉黃、獵奇等一系列直播內容頻現,備受詬病。直播平臺的內容監管必須投入更多的關注。

  今年4月13日《北京網路直播行業自律公約》發佈,北京市直播平臺企業通過整改自查、會員互查和隨機抽查等方式,落實了公約要求。

  自5月30日起,國內多家知名網路直播平臺與技術服務平臺宣佈攜手成立“網路直播自律聯盟”。聯盟成員承諾遵守監管要求,對直播及視頻內容進行嚴格審核與過濾,通過管理經驗、技術經驗共用的方式促進內容監管效率提高,聯盟成員間互相監督,也可對監管不力的成員進行檢舉。

  截至5月31日,六間房、映客、花椒、秀色等平臺已基本完成主播實名認證、浮水印添加、直播內容存儲15天等公約要求,部分企業對直播內容進行了永久保存。

  “娛樂為主,兼顧吹牛賣萌” 網路直播同質化、低俗化競爭

  作為網路世界的新興産物,網路直播正逐漸成為“90後”“00後”的主要娛樂工具,他們的需求左右著直播産業的發展方向,同樣也會影響自身資訊的獲取。而縱觀直播內容,真正能給用戶帶來健康有效資訊的主播卻並非隨處可見。

  “多數時候就是賣萌,講故事,要錢,或者唱歌吃飯啥的。”正在大慶石油學院就讀大二的小美是國內一款知名直播軟體的主播,良好的口才和多變的直播內容讓小美每月輕鬆拿到近一萬元的紅包,而每晚面對500以上觀眾的她卻坦言直播內容依舊是“娛樂為主,兼顧吹牛賣萌”。

  如今點開多家視頻直播平臺,界面花哨,娛樂、電競、脫口秀等幾乎成了“標配”。在一場自由搏擊商業大賽現場,一男主播順勢將比賽現場通過直播向外傳播,為防止流失觀眾,該主播解説不僅粗口連篇,更通過在直播中煽動觀眾觀看比賽的情緒來吸引紅包,還不時將鏡頭對準禮儀小姐。

  某直播軟體的忠實粉絲,主播“聽水觀濤”告訴記者,網路直播低俗化並不鮮見。他所關注的不少主播“即便不脫衣服,也會弄一些喘息聲吸引粉絲扔錢”。“曾有兩位粉絲以每單1314元的節奏輪番向同一女主播扔紅包,只為吸引關注,女主播一晚上就拿到一萬多,最後直播以脫去上衣收場。”他説。

  艾媒諮詢CEO張毅説,目前的網路直播平臺還處在一個商業模式不清晰、不穩定的階段,內容同質化嚴重,一旦用戶新鮮感消失,平臺可能面臨大量的用戶流失,不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

  黑龍江大學社會學教授曲文勇表示,網路視頻直播入行門檻低、利益驅使是導致亂象頻發的重要原因。YY直播娛樂總經理周劍表示,包括YY直播在內,數萬頻道及主播同時進行直播的監管任務非常大,這也是內部管理難點之一。

  與此同時,虎牙直播市場總監李帥介紹,該直播82%的用戶為26歲以下,周劍也表示18歲到23歲的用戶已佔到該直播的三分之二。“網路直播的低俗內容很容易對這部分青少年群體造成思想上的誤導和價值觀的扭曲,極大地腐蝕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張毅説。

  網路直播應回歸內容創新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網路直播的監管較難,出現各種紕漏的概率遠遠大於其他類型的交互方式,如何創新內容、創造良性的資訊才是各公司需要考慮的生存之計。

  “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回歸到內容本身,光靠網紅的顏值和一些‘打擦邊球’的低俗內容終究只是一種快消品,不可能成為市場主流。”張毅建議。

  李帥稱,目前直播平臺發展仍在非常初期的階段,而隨著社會對直播的認知度在提高,用戶層急劇擴大,用戶在成長,直播內容就必須要跟上發展的節奏,將會向著以原創內容為核心的泛直播去發展。

  對於網路直播平臺的進一步監管,張毅認為,在繼續執行行業和個人誠信“黑名單”的基礎上,應加大執法力度。直播平臺必須承擔起主體責任,保障用戶的權益,維持整個平臺規範、良性、健康的運轉,包括對網路主播在平臺上發佈的資訊內容的監管。(采寫記者:王君寶、宓盈婷、王爍、向定傑)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