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國務院發佈《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是系統開展污染治理的重要戰略部署,對確保生態環境品質改善、自然生態系統安全穩定具有積極作用。
國家環保部相關負責人稱,“土十條”的出臺實施,將夯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全面提升相關工作能力。業內人士表示,土壤污染防治相關行業增長空間大,隨著本次文件出臺,相關政策紅利將逐步兌現。
土壤污染防治目標明確
“土十條”以改善土壤環境品質為核心,以保障農産品品質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嚴控新增污染、逐步減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建設“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
“土十條”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標,即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品質總體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國土壤環境品質穩中向好,農用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紀中葉,土壤環境品質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迴圈。
“土十條”還設定了衡量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兩階段量化指標:到2020年,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超過90%。到2030年,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5%以上。
此外,此次文件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具體措施,包括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掌握土壤環境品質狀況;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保障農業生産環境安全;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範人居環境風險;強化未污染土壤保護,嚴控新增土壤污染;加強污染源監管,做好土壤污染預防工作;開展污染治理與修復,改善區域土壤環境品質;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推動環保産業發展;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構建土壤環境治理體系;加強目標考核,嚴格責任追究。
土壤治理修復産業迎良機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已取得積極進展。
在土壤污染狀況認知方面,國土資源部、環保部和農業部分別開展了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農産品産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初步掌握了全國土壤污染的基本特徵和格局,但調查精度仍難滿足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需要。對此,“土十條”提出,通過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建立基於大數據應用的分類、分級、分區的國家土壤環境資訊化管理平臺,為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供科學依據。
在土壤環境品質檢測及其網路建設、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和土壤環保標準制定等方面,“土十條”亦在此前相關工作基礎上,提出更深入精確的工作目標。
就備受投資者關注的土壤治理修復行業發展狀況,環保部負責人表示,該行業企業從2010年的十余家增至近千家,從業人員從約2000人增至近萬人,項目累計逾300項,具備産業發展基礎;“土十條”的發佈實施,將推動其逐步覆蓋土壤環境調查、分析測試、風險評估、工程設計施工等環節,形成專業化土壤修復産業鏈。
業內人士指出,農用地治理與修復成本每畝從幾千到幾萬元,污染地塊土壤治理與修復成本每立方米從幾百到幾千元,這意味著相關産業將隨著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快速推進而産生巨大投資空間。同時,土壤修復開發轉讓獲取增值收益的模式逐漸成熟,打破了行業發展資金瓶頸,完善了從土地修復到收益實現的機制。隨著“土十條”落地,土壤治理修復行業的拐點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