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維股份上市16年多元化背後:主業經營慘澹 債務攀升

2016-05-31 11:19: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維維股份上市16年多元化背後:主業經營慘澹 債務攀升---2006 年 11月,維維股份又開始多元化嘗試,從“産奶”轉向“飲酒”,涉足白酒産業,耗資8000 萬元收購雙溝酒業38.27%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初步涉足白酒産業、嘗到“飲酒”甜頭的維維股份,2009年9月,又耗資3.48億元收購湖北枝江酒業51%股份。

    以豆奶粉為主營業務的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維股份)自2000年6月底上市以來,在多元化擴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它不僅釀過酒、挖過煤、賣過茶,而且還榨過油、搞過金融、蓋過樓房、涉足過生物制藥。

  在其狂飆突進的多元化發展路徑背後,維維股份(600300.SH)的豆奶粉主業卻慘澹經營,長期萎靡不振,上市16年來業績徘徊不前。與此同時,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也讓其不斷品嘗“業績苦果”。記者查詢其年報和季報發現,維維股份負債高企,2014年負債79979.81萬元,2015年又攀升至98099.46萬元。

  在債務不斷攀高的同時,其營收和利潤也雙雙大幅下降。今年3月30日,維維股份2015年報出爐,營收38.88億元,2014年營收44.62億元,同比下降12.87%;利潤1.02億元,2014年利潤2.01億元,同比下降49.16%。維維股份2016年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凈利潤0.32億元,同比下降47.53%。

  “不務正業”的多元化之路,成功的少,失敗的多

  2000年6月30日,維維股份在上交所發行1億股,預計募資9.95億元,實際募資10.28億元。

  此後不久的2001年,維維股份開始成立維維乳業公司,並組建維維六朝松麵粉公司;2002年,維維股份開始在牛奶業大規模擴張,先後耗費鉅資收購珠江特區牛奶公司、收購新疆呼圖壁怡然乳業公司組建新疆維維乳業有限公司,投資4000余萬元在呼圖壁建起千頭養牛場兩個,並在該區建立鮮奶收購站。

  馬不停蹄的維維股份又投資1.6億元成立西安維維乳業有限公司,同時收購西安乃至西北規模最大的萬頭奶牛場,控股銀川北塔乳業公司。2002年6月,維維濟南乳業有限公司新建廠房破土動工;2003年2月,維維乳業又收購武漢香滿樓乳業公司。無奈此時的牛奶市場高度集中,形成伊利、蒙牛和光明三巨頭壟斷之勢,維維乳業競爭艱難,開始步入頹勢。2005年維維股份宣佈,今後的發展重點還是集中在豆奶領域。2010年維維股份年報披露,其參股子公司維維乳業仍凈虧損1877.8萬元。

  2006 年 11月,維維股份又開始多元化嘗試,從“産奶”轉向“飲酒”,涉足白酒産業,耗資8000 萬元收購雙溝酒業38.27%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2008年3月,維維股份又對雙溝酒業增資3600萬元,持股比例增加到40.6%。此後的2009年,宿遷市政府為整合境內的洋河和雙溝酒業,打造百億白酒産業,花費4億元“贖回”了維維股份所持有的雙溝酒業股權。

  初步涉足白酒産業、嘗到“飲酒”甜頭的維維股份,2009年9月,又耗資3.48億元收購湖北枝江酒業51%股份。

  2012年6月,維維股份又公告稱,該公司與興義市政府、貴州醇酒廠等簽署投資協議,共同註冊新公司,貴州醇酒廠的全部酒業資産及業務轉移到這家新公司中,新公司註冊資本為7億元,其中維維股份出資3.57億元,佔股51%。

  崇尚多元化發展的維維股份不僅在白酒業內跑馬圈地,它還大舉進軍房地産業。2007年9月,維維股份發佈公告,計劃與中糧地産共同注資成立中糧維維聯合置業有限公司,參與徐州新城區的開發建設,但未過多久,這場聯姻便宣告終結。

  牽手中糧地産失敗後,維維股份開始單槍匹馬進軍房地産領域。2010年,維維股份在徐州泉山區淮塔東路與迎賓大道交叉口西南角開發了一處商住樓項目“維京公館”。據徐州當地房産網介紹,該公館共兩棟電梯多層洋房,約60套房源,2011年已取得預售許可證,但直到現在仍然無人居住。今年5月23日,記者趕至該處發現,小區大門緊閉、蓋好的房子依然無人居住。看門師傅説,“這裡不對外賣,小區裏也沒有住人。”

  維維龍湖灣地處維維股份在徐州總部辦公基地隔壁、徐州大龍湖西岸,佔地200余畝,建築面積為26萬平米,其開發商是維維股份的全資子公司——維維印象城結合開發有限公司,該樓盤早在2013年就領到徐房售許字(2013)第57號預售許可證,但是記者近日多次走訪該樓盤發現,3年來該小區高層建成後一直處於空置狀態,特別是小區北面開發的雙拼、聯排和獨棟別墅,房屋四週長滿青草,沒看到有人居住的跡象。

  此外,在多元化的道路上,2008年維維股份還曾出資1000余萬元與同濟大學教授合作成立生物技術公司,計劃研發生物制藥項目,但最後因種種原因半途而廢。

  2011年下半年,維維股份還曾花費7.66億元鉅資收購烏海市正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和烏海市西部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最後經營慘澹,黯然出局,這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最“不務正業”的一次多元化行為。

  2013年12月,維維股份“飲酒”之後又“飲茶”,以7650萬元現金收購了湖南省怡清源茶業有限公司51%的股權。《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查閱年報發現,2015年維維股份的茶類收入銳減44.79%,毛利率銳減17.23%,並未達到增厚上市公司凈利潤1000萬的收購目的。

  償債能力逐年下降 超低價定增償還

    記者分析維維股份的財報發現,該公司流動性資産急劇減少,償債能力嚴重不足,呈逐年下降趨勢。

  據了解,該公司為應對鉅額的債務壓力,還通過發行公司債券籌集資金。2008年12月29日,維維股份公告稱,公司擬發行不超過7.2 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債券,其申請獲得證監會發審委有條件通過。公司獲批的7.2億元公司債主要用於償還4億元的銀行借款,另外剩餘的3.2億元用於補充公司高度緊張的流動資金。

  記者查詢維維股份的歷年年報了解到,該公司為應對債務壓力和緩解流動性,曾兩次向證監會申請定向增發,一次是2008年,維維股份以6.99元/股的價格向通化振國藥業、東海證券等7家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1億股,募集資金凈額6.8億。據一位熟悉維維股份的股民回憶,該公司2008年每股業績0.07元,可以説業績非常差,按道理不會再高送轉,但公司或許是為了通過高送轉的重大利好拉抬股價,從而實現順利定向增發的目的,大膽祭出每10股送12股的殺手锏。對此,他和很多中小投資者表示吃驚和不解。

  另一次定增是2014年11月26日,維維股份公告稱,擬向深圳金素資産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深圳金務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深圳金慧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共計3名發行對象發行不超過1.6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億元,募集資金凈額擬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此次定增公告發佈後,立即招來一些質疑。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維維股份兩次定增募資償債正是十餘年來多元化擴張結下的惡果,盲目出擊、四處投資使得公司一直債務高企,現在只得尋求資本市場來緩解壓力,但是公司長期多元化鬱積的病症,絕不能讓股民去吃藥化解。記者查詢公告了解到,該定增預案已于去年被證監會核準,自核準發行之日起6個月內有效,截至發稿,該公司尚未實施該次定增。

  維維股份負債壓力之大在此次定增價格中也顯露無遺。按規定,此次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的90%,即不低於4.95元/股。記者查詢公告的預案發行價格即為4.98元/股,該預案的發審委公告日為2015年8月29日,證監會核準公告日為2015年12月28日,截至證監會核準公告日之前,維維股份的股價未曾跌破5元,定增停牌前的股價也維持在5.3元上下。因此,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該定增價格低於5元,應該是急於償債而進行的超低價定向增發。

  對於此次定增募資原因,維維股份解釋稱,公司近年來主要通過負債方式籌措資金用於資本性支出和補充營運資金,使得債務高企。統計數據顯示,公司2010-2015年的資産負債率分別45.9%、57.9%、58%、53.9%、55.5%、58.1%,債務一直高位運作。記者查詢財報發現,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等有息債務餘額高達26億元,償債壓力巨大。

  記者數次聯繫維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崔桂亮等相關人員解析以上問題,併為此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相關回應和回復。(記者 劉照普)

  維維股份上市16年多元化路徑

  2000年6月

  維維股份在上交所上市。

  2001年

  成立維維乳業公司,並組建維維六朝松麵粉公司。

  2002年

  收購珠江特區牛奶公司和新疆呼圖壁怡然乳業公司。

  2003年2月

  收購武漢香滿樓乳業公司。

  2005年

  維維股份稱今後的發展重點還是集中在豆奶領域。

  2006年11月

  耗資8000 萬元收購雙溝酒業38.27%股權。

  2007年9月

  計劃與中糧地産成立地産公司,未成功。

  2008年3月

  對雙溝酒業增資3600萬元,持股比例增加到40.6%。

  2008年

  計劃出資1000余萬元與同濟大學教授合作成立生物技術公司,未成功。

  2009年9月

  耗資3.48億元收購湖北枝江酒業51%股份。

  2010年

  在徐州泉山區開發商住樓項目“維京公館”。2011年取得預售證,但仍未有人居住。

  2011年下半年

  收購烏海市正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和烏海市西部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失敗告終。

  2012年6月

  與興義市政府、貴州醇酒廠等簽署投資協議,共同註冊新公司。

  2013年12月

  收購湖南省怡清源茶業有限公司51%股權。

  數據來源:據公開資料整理

  編輯製圖:《中國經濟週刊》採制中心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