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供給側和需求側相互影響,只有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協調發展才能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在供給的同時擴大需求,逐漸擴大高端消費需求、內需品質以及差異化投資。並通過深化制度改革來降低連接供給與需求的交易成本,實現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匹配,共同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資本市場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平臺,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將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
受國際國內多因素的影響,國內經濟運作中面臨滯脹風險。為解決經濟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後提出“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五大明確任務。前不久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再次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闡述和解釋。通過推動供給側改革,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國內經濟發展模式也逐漸由過去通過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三駕馬車”的需求側模式轉向均衡、有序和高品質的供給側模式。
以供給側還是需求側為重點是各國政策的演化過程,是一國根據其國內國際形勢所作出的相機抉擇。隨著國內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及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國內宏觀經濟主要面臨企業融資壓力、人口老齡化及結構性供給不足等問題。經濟增長不僅表現在要素積累或資源使用效率的提高,還涉及整個資源配置模式的變化,是社會全要素生産率提高的結果。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供給側和需求側相互影響,只有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協調發展才能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在供給的同時擴大需求,逐漸擴大高端消費需求、內需品質以及差異化投資。並通過深化制度改革來降低連接供給與需求的交易成本,實現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匹配,共同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資本市場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平臺,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將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
券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機遇
券商作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在促進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用好增量、盤活存量”中本應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券商在調配資金流向、滿足各行業資金需求方面尤其是對於長期投資方面還有差距。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應用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風險可控下基於實體經濟需求的金融創新還沒有得到證券行業的充分重視。
鋻於國內的金融創新剛剛起步,國內券商在經營理念、盈利模式、資源配置效率以及基礎制度建設、管理經驗與技術等方面與國外券商存在著較大差距。不過,近年來國內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步伐明顯提速。繼中英聯合聲明確認雙方支援上交所和倫交所就“滬倫通”問題開展可行性研究後,中德兩國也在資本市場的合作中取得成效,組建中歐國際交易所打造離岸人民幣資産交易和定價中心。這些對於改善我國證券市場的制度建設、增強服務能力具有積極意義,可以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相輔相成,實體經濟下滑最終將拖累資本市場的發展,幫助國內實體經濟走出困境是資本市場當下的重要使命。要解決當前企業有效投資與有效需求不足、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撐是資本市場的一項重要任務。
目前證券公司的金融産品創新在面臨企業的各種資質和需求時,仍無法滿足大部分企業的需求。券商在開展創新業務的時候,往往總是從眾多企業中挑選出相對優質的企業去嘗試,大量中小企業受制于自身發展規模和水準被排除在外,融資難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券商應充分利用其強大的投資研究能力和投資諮詢業務能力,投身於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之中。券商可以利用其資本仲介的職能為企業並購重組、資産證券化提供顧問諮詢服務。
在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時,券商可以通過資産證券化設計為企業進行結構性融資,通過測算企業某項資産的未來現金流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打造量身訂制的資産證券化産品,如此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整體融資成本,券商也可增強客戶黏性,並獲取可觀的財務顧問業務收入。
證監會重啟IPO並進一步完善新股發行制度,有助於激發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活力。券商在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上,可發揮其投資仲介和融資仲介的功能,通過私募股權和股票質押融資等方式,根據企業的風險大小程度進行風險量化,為企業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全生命週期整體金融方案,從多方面解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在具體途徑方面,可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拓展市場,不斷研發和推出符合客戶需求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券商還應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本市場運作經驗和專業的人才隊伍,發揮多元化和綜合化的金融仲介服務優勢,幫助中小企業量化風險和降低融資成本。
券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挑戰
證券市場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拓寬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提高企業的直接融資比率中發揮重要作用。儘管國內股票市場的規模在過去十多年有著顯著增長,但距離成熟和運轉良好的市場還有較長距離,特別是債券市場還未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部分。當前證券市場的監管還需要完善,還不能充分發揮其本質功能,還不具備作為市場驅動金融仲介的功能,還不能完全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及投資者的多樣化投資需求。
1.證券市場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不夠
證券行業可通過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幫助企業規避投資風險,有效地進行配置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當前,證券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援有限,沒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行合理的資本配置,導致資金利用率偏低。國內股票市場的制度不夠完善,與實體經濟有很多脫節現象,市場結構不能體現優質優價,使資産配置效率受到損害,尤其是當前經濟面臨滯脹和經濟增長放緩時,對實體經濟的支援不夠。
證券公司在尋找項目時風險度量的考慮更願意尋找風險小、回報高的大型項目,監管部門對證券公司的監管方式往往迫使他們放棄風險大但前景遠大的項目,導致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研發項目、創新型企業和創業者個人得不到及時充足的資金支援,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困難得不到根本緩解。
國際貿易中商品價格的定價權是由資本市場決定的,國內缺乏在國際資本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定價權,導致企業購買大宗商品的成本偏高,出售産品時價格較低。即使在國內方面,由於期貨市場的不健全,當社會資本投機于實體經濟中某類産品時,在控制實體經濟産品價格方面不能很好的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不能很好地起到保護投資者和生産者的作用,造成産品價格波動過大,嚴重時帶來局部“通貨膨脹”。
證券機構對“三農”、科技創新型企業及文化創意企業的金融服務遠遠不足,民間資金多投資難和中小企業多融資難並存,資金需求方和供給方還沒有找到有效的對接機制和渠道。證券體系的結構失衡是潛在的風險因素,也是證券市場不成熟的表現,造成了資源配置低效,制約了金融體系的功能發揮,妨礙了資本市場的穩健運作。
2.證券公司同質化現象嚴重
全國100多家證券公司中,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具體表現在産品的同質化、研究模式的同質化、網點佈局的同質化、行銷手段的同質化和經營方式的同質化等方面,行業過度依賴牌照保護,在創新性和積極探索方面做得不夠。2013年以來,證券公司面對混業經營及券商牌照放開的政策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券商經紀業務受到嚴重衝擊,多數券商採取的應對策略具有可複製性,缺失考慮未來市場和本公司內部資源合理使用的定位,給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帶來更多生存空間的同時使得證券公司自身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券商同質化現象的根源既與券商業務天生同質性有關,又與對證券行業的監管政策有關,創新産品易於被同行模倣,其創新存在的生命週期較短,導致人員流動較大。證券行業的同質化容易導致低層次的惡性競爭,通過“打價格戰”吸引客戶,增加證券公司的經營風險,對整個行業都可能造成較大的損失和衝擊;同時同質化弱化了證券公司之間的比較優勢,不利於證券行業創新機制的完善,也不利用金融行業和經濟的均衡發展,並容易導致券商發展模式的脆弱性。
券商同質化的深層原因在於缺乏自主開發核心業務系統的能力,在面臨量化交易等核心交易系統,涉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時,多數公司採取外包的形式,使得公司業務的私密性遭到破壞,也導致公司業務的競爭和盈利能力下降。
國外的證券公司中,具有自主開發核心業務應用系統的證券公司IT人力資源配備較高,人員素質較高。將個性化的客戶財務諮詢業務作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美林證券,其核心的財務顧問業務功能全部由自身開發,南韓大宇證券的核心業務系統也都由IT部門自主研發。
相比而言,國內多數券商為節約成本,將幾乎所有軟體開發都外包給恒生、金證、同花順(300033,股吧)等外包商,致使行業間競爭高度同質化。隨著中國的改革和發展不斷深入,國際競爭逐漸加劇,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等重大方針的實施,證券公司在企業國際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應肩負更多的歷史使命,國內的投融資産品應該跟上企業對外擴張的步伐。因此證券公司應思索如何結合自身情況將核心競爭力提高到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通過打造適應新常態發展的應用系統來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和創新業務,將其轉換為券商的核心競爭力。
3.券商的創新和研發能力不足
券商由於缺乏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造成當前的技術研發跟不上新興業務的發展需要,複雜業務沒有配套的風險控制技術,導致券商不能滿足客戶的投資需求,不能把握和引導客戶的潛在需求,在設計新的産品和使用商業模式方面較為欠缺,這些都將成為券商進一步提升業務能力的障礙。
從國外網路券商的發展來看,它們的業務發展模式主要是依靠提升客戶整體交易量和扶持新的業務增長點來優化收入結構。而國外的交易工具,特別是交易軟體和平臺大多自主研發,其各具特色的交易工具及交易策略是行業差異化發展的集中體現,也是各券商的核心差異所在,券商未來在支撐創新業務發展和自主創新研發方面面臨挑戰。
證券公司中網際網路證券業務的核心是理財賬戶體系和相應的資金清算交收,其本質依然是傳統的理財産品網上銷售的業務模式,由於缺少有針對性的産品,存在業務形式單一、業務規模不大、業務進展緩慢等問題。受限于合規監管限制,證券公司從事網際網路證券創新業務多持審慎態度,相關創新政策的不明確也限制了證券公司的創新發展。
目前證券行業存在支付體系成本過高,系統運作效率較低等問題。國內證券市場的交易成本不盡合理。在清算交割業務方面,滬深兩市的清算和交割業務屬於兩個市場之間相互隔離的清算體制,限制了高頻交易市場發展的同時推高了交易成本。
此外,市場上還存在不少操作層面的障礙和風險,法律法規制度的完善性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在學習國外資本市場先進經驗的同時,需結合中國國情來開展,比如2016年年初熔斷機制的推出沒有很好的結合國內證券市場實際——國內證券市場雖有融券機制,但通常投資者不能從其開戶券商處獲得足額的股票實施賣空業務。
券商的金融創新能力不足還表現在創新層次偏低,産品創新主要還停留在基礎産品的創新層次上,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業務的衍生金融工程産品、投資諮詢和個性化理財的創新方面較少,産品創新主要靠外延式的數據擴展而非內涵式的品質提升,導致創新産品的生命週期過短,市場定位差異性較小。
4.證券公司主要還是以産品為中心
證券公司的業務轉型是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必然選擇,也是證券公司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證券公司應從以産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形成股權融資、固定收益、並購、企業年金、直接投資等業務間的協同效應,通過提供全産品服務,充分挖掘客戶價值。投行業務服務的視角應該從傳統大型國企逐步擴展到資本屬性活躍的民營企業,從大市值的金融、重化工行業,逐步延伸到高速成長的戰略性新興行業,從境內網路的覆蓋走向國際化渠道的建設。
在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浪潮中,精準的目標客戶定位是必不可少的。證券公司應該抓住網際網路這一現代化高科技介質,充分利用本身所具有的海量客戶資源和網路數據,利用證券公司強大的投研團隊通過對客戶需求全面收集和深度挖掘,形成精準的基於需求的客戶細分,通過産品的研發與設計以及相應後臺服務配套和跟進等方式為客戶提供産品與服務。
5.國內資本市場的衍生品發展亟待加速
相對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國內資本市場剛剛起步,衍生工具使用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近些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幅度和頻率不斷增大,給國內企業帶來巨大的衝擊。究其原因在於資本發達市場根據大宗商品的供求結構變化進行炒作帶動價格大幅波動,給實體企業的生産和經營活動帶來巨大壓力。從宏觀環境看,隨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面臨的經營壓力和市場風險不斷加大,券商可以利用期貨及衍生品工具幫助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發揮券商為實體企業管理價格風險的功能,逐步提高在大宗商品的定價權。
券商應對供給側改革挑戰的對策
作為金融體系的核心力量,證券機構既要服務於實體經濟又依託于實體經濟,並伴隨經濟模式的轉型而改變。面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與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證券行業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股票、債券、並購、私募等市場均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在吸取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基礎上,堅持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改革導向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通過適應市場變化更好的服務國內經濟和社會。
1.強化券商合規經營,發揮風險控製作用
依法經營、合規誠信是證券期貨行業的生命線,2015年多家證券公司涉嫌違反法律法規受到行政處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形象地詮釋了合規對於券商的意義和作用。證券公司作為風險的管理者,依靠客戶和券商自身的風險管理盈利,合規經營是證券公司的立業之基、經營之本和發展之道,要堅決杜絕為了片面追求業務高速增長而忽視合規風險防範和內控機制建設的行為發生。證券機構應加大合規宣傳力度,樹立合規意識,讓合規經營的理念滲透到券商的每個崗位、每個業務環節,全面落實“了解你的客戶”情況的監管和檢查,營造人人“不想違規”的良好氛圍。
通過完善證券行業基礎制度,對新産品、新業務做好風險監控和持續監督,確保監管及時到位,優化關鍵管控措施,構建人人“不易違規”的機制體系;同時加強監督檢查,將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作為加強投資者保護的重要內容,強化監督力度,加大問責力度,形成人人“不敢違規”的監督問責機制。監管機構要加強對券商社會責任的引導和監督,提升它們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健全行業制度,促進市場平穩運作
2015年股市經歷了期現貨市場交互下跌,多個交易日頻現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局面,市場流動性幾近枯竭。股市異常波動充分反映了國內交易制度的不完備、監管制度的不健全和市場體系的不完善。監管機構需強化監管本位,緊跟市場發展變化。通過借鑒境外的有益經驗,從國內實際出發,遵循國內經濟和證券市場的特點與規律,穩妥推動資本市場制度體系,提高制度有效性,促進市場可持續發展。
嚴格限制杠桿比例過高的融資産品,及時清理違法違規的杠桿融資,及時對股市杠桿融資進行風險監測、識別和預警分析。加強對程式化交易、高頻交易的管理,規範程式化交易系統和資訊化設備的風控,細化第三方系統接入規定,完善程式員交易的監管要求,維護資本市場公平交易環境。建立場內與場外、公募與私募、期貨與現貨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統一賬戶體系,加強跨市場聯動交易管理,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跨市場交易行為的統一識別和監控、監測異常交易、有效抑制過度投機。
3.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提高企業融資效率
伴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跨地區和跨行業的兼併重組不斷增加,企業對並購重組和財務顧問等專業化服務需求日益增多,它們的需求已由傳統的股權、債權融資延伸至兼併收購、資産證券化、投資諮詢和風險管理服務等多個方面。實體經濟的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都需要證券業的大力支援,證券業要支援實體經濟轉型,在關注社會融資規模的同時更加關注融資結構,將資金集中于效率較高、轉型較快的行業和企業,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提升經濟增長品質,通過發行債券、股權和短期融資融券等多種形態的市場化融資工具籌集資金。
資本市場應在“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新農村建設”等國家重大政策方針下幫助企業實現升級轉型,金融機構在此過程中可為企業打造量身訂制的金融服務方案,通過嵌入式金融服務,以點帶面地逐步向橫向和縱向延伸,形成全方位、實時的專享金融服務;通過全面、實時掌握企業的各种經營管理數據來預判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實時計算企業的經營風險,確保金融機構的資金安全;通過嵌入式的深度服務流程,加強與企業的相互依存度,有效實現金融機構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協同發展。
4.開展綠色資産證券和普惠金融業務,助力供給側改革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的目標。綠色發展是當前經濟發展的方向和潮流之一,綠色發展除需要政策支援外,資本市場的大量投資必不可少,證券公司應該抓住國家支援“綠色發展戰略的要求”,在綠色發展行業佈局。
在去産能的部分綠色産業,波動性小、可預測期限長、現金流穩定,具有符合資産證券化對資産現金流要求的特點,綠色資産證券化産品融資模式便利,容易獲得資本市場投資者認可,能提供長期穩定、低成本的直接融資渠道,有助於提高綠色産業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性,便於社會化監督,同時降低了融資門檻,有效地吸引了社會資本投資,證券公司參與綠色産品資産證券化有助於綠色經濟與供給側改革,將在供給側改革“去産能”、“去庫存”中發揮重要作用。
券商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為有投融資需求的客戶特別是弱勢群體提供高品質的金融服務,通過豐富資産配置結構,拓展券商業務模式,為多層次客戶提供互惠互利的差異化服務,提高投融資效率、降低成本。這種模式既能解決融資客戶的資金需求,又能實現他們的財産保值增值,同時避免非法集資帶來的損失。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呈現服務主體多元、服務覆蓋面較廣等特點,但在金融知識普及、消費者教育及産品及服務的多樣化等方面還亟待改善,券商可利用自身優勢,在普惠金融發揮投融資仲介作用。
5.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股票發行融資是資本市場的基礎功能之一,中國股票發行制度從審批制到核準制,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核準制的缺陷和不足之處逐漸顯現,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是當前監管機構的一項重要任務。當前推行註冊制改革的實施條件有待完善,在市場整體穩定程度、投資者結構優化、市場有效約束力和投資者保護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提升,因此註冊制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目前中國股票資本市場規模龐大,交易量居世界資本市場首位,但衍生品市場極不發達,市場發展不平衡,風險緩釋缺少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作為分散和緩釋風險的重要業務,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有利於增強資本市場的風險管理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實體經濟穩健發展。
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減少投融資中間環節、縮短投資鏈條,為加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支援力度,應加快發展創業板,通過帶動社會創新資金鏈運轉助力創業創新,幫助優質中小企業通過資産證券化募集資金,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覆蓋能力的有效途徑,促進其規範運作和可持續發展。創業板作為中小企業的資本服務平臺,應進一步探索完善適應中小企業特徵的規則體系和制度安排,加大中小企業服務和培育力度。
6.增強網際網路金融意識,促進券商與網際網路融合
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數字化的興起正在深刻改變著客戶的金融意識和行為,客戶主動獲取資訊的願望及希望主導自我金融服務和投資決策的需求更加強烈,希望得到24小時全天候的貼心服務,並能逐漸實現更多網際網路和移動渠道的服務。券商通過滲透網際網路金融的意識,借助手機App等便捷工具為投資者服務,券商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預測客戶需求,根據客戶變化情況做出響應,及時提供相關的解決方案,助力客戶實現目標。
未來技術和金融的發展趨勢將帶來金融業的智慧化提升,圍繞“智慧服務”,券商可在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服務産業提前佈局。通過借助投資者訪問網際網路,由各種智慧設備和數據爬蟲演算法獲取數據,券商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投資理財資訊,並實時更新。券商還可以利用自身數據驅動的洞察來預測客戶需求,提供相應的建議、産品和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做出明智而穩健的財務決策。有助券商成為客戶恪盡職守的管家、出謀劃策的顧問、以及無微不至的服務商,在提高客戶忠誠度的同時,提升附加服務的可能性,在服務客戶的同時獲得相應收益。
7.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
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等資訊技術手段,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層次和個性化服務,涉及符合不同年齡機構、收入結構和地區差異化的金融理財産品,為他們提供覆蓋面更廣,更值得信賴的金融服務。通過轉變證券公司服務重心,深度挖掘客戶潛在需求和個性化需求,為客戶提供高適配性的金融服務,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相伴而生,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和資本兩要素上,但技術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深層要素。科技創新能促使企業提供資本産出比和勞動産出比,在企業層面形成規模效應,在行業層面形成集聚效應,在産業層面形成乘數效應。通過“網際網路+”提升要素利用效率,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發共用,發展共用經濟,促進證券行業和經濟社會的全面融合發展。
證券行業未來的趨勢在於大數據、人工智慧、精準行銷和精細化經營。目前國外投行基於大數據模式下的財富管理産品模型和商業模型已經逐漸成熟,未來的研究報告將基於機器人技術、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基礎之上,國內券商應抓住機會,在上述領域深度挖掘,通過基於客戶需求的強制性客戶細分和探索性客戶細分更好地服務客戶,並增強自身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作者孟慶江 單位: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