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期間,我們又迎來的一批新規。如何能夠讓剛剛“上線”的新規落實到位,我覺得“走心”才是關鍵。
“營改增”:走心的加減法,為産業升級創造活力
從5月1號開始,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正式納入“營改增”試點範圍。新華網評論認為,“營改增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寫下濃重的一筆”。評論指出,“營改增”是出實招減負擔,為企業增強活力。除此之外,“營改增”還將助推經濟轉型,是結構性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
特別需要説的是,昔日地方上的第一大稅——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是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財稅改革最重要的一步。《人民日報》評論認為,“營改增”最關鍵的“考題”是地方政府對營業稅的依賴。在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後,地方財政的缺口有可能增大。這就要求,在全面實施營改增的同時,把中央、地方財稅關係理順的相關改革,步子要邁得更大一些、更快一些。
我以為,“營改增”表面看來,為實體經濟減負,做得是減法;但是從減負後,增加企業活力這個角度來説,實則做得也是加法。這一加一減之間,為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都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正如東方網評論所説:“必須把營改增的全面推開當作培育稅源、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良好機遇,認真、全面、務實地向前推進,不要推而不動,也不能在推動過程中打折扣。”
社會保障基金條例:政策“走心”,更要人“走心”
對於跟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新規,“走心”的關鍵性更是不言而喻。5月1號開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在保值增值、控制風險和強化監管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讓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有規可依。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與人們熟悉的社會保險基金,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五險”並不是同一個基金。如果説社會保險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錢”,那麼社會保障基金就相當於“保命錢”的儲備金。
《京華時報》評論認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的頒布,意味著“保命錢”準備金,納入了依法管理的軌道,這實際上也優化了社會保險資金的制度環境。有法可依,“保命錢”才能保得住,而相關改革也才能穩妥推進。
《東方早報》評論認為,新條例的出臺是為社會保險基金“入市”做準備。但第一財經網文章卻指出“養老金入市的前景並沒有之前市場預計的那麼樂觀。很多地方考慮到未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支付壓力,對養老金入市持審慎態度。”
還有評論認為《社會保障基金條例》的出臺,是給百姓吃下了“定心丸”。其實我倒是覺得,“走心”的政策,比不上“走心”的人。現如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但“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警鐘也不可忽視。如何平衡這二者關係,對決策者來説,是個考驗。
“公廁革命”:大家都要“走心”
在五一小長假,也有尚未完成的新規接受檢驗。而這就不能不提那些人頭攢動、人流如織的大小景點。今年五一期間,我看到了一小段網友拍攝的來自長城景區的小視頻。畫面上,本來就不寬裕的長城上,可以説是擠滿了遊客,每個人並肩站著慢慢挪動,前後左右都是人挨人的場面。人多不僅影響了旅遊體驗,也産生了諸如如廁難等一系列問題。這也算是制約我國旅遊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了。
自去年起,我國開始了為期3年的“旅遊廁所革命”。從“新規”上線,到去年年底,各地已完工的廁所2.2萬多座。雖然廁所建的多了,但似乎與遊客的期望仍存差距,數量、衛生、廁位比均衡欠缺仍是遊客不小的呼聲。
新華網評論指出“‘旅遊廁所’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如果管不好,一些廁所無電、無水、無人維護,終究也會淪為既不好看也不中用的‘面子工程’,更是對財力和物力的極大浪費。因此旅遊廁所的管理與維護不能和建設脫節。”更重要的是,“廁所革命”要成功,要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廁所文化,旅遊廁所的環境需要景區和遊客共同來維護。
其實説到“走心”的人,不僅僅是“新規”的制定者,還應包括所有參與“新規”的參與者。因為只有“走心”的新規才能走得更遠。(洛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