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發佈會現場 徐婷婷/攝
中國網·新山東8月26日訊(實習記者 徐婷婷)記者今日從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近日,山東省出臺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發〔2014〕46號文件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室內外體育專項用地面積、體育服務平臺、醫保卡健身消費等問題制定了詳細指南。
在全省體育産業總規模上,我省確定到2015年超過6000億元的目標。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統計結果,2013年全國體育産業總規模是1.1萬億,要實現2025年5萬億的發展目標,基本上是一個超過翻兩番的概念,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13%。我省2013年體育産業總規模是1304.9億元,到2025年要實現6000億元,總規模也將超過翻兩番,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13.5%,略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專項用地面積有規定 室內外分別不低於0.1、0.3平方米
當前體育場地設施不足,是制約全民健身和體育産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意見》規定,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室內每人平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每人平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配套群眾健身設施,並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國務院46號文件中提出了體育場地的剛性指標,是令人振奮的”,山東省體育局體育經濟處處長王強認為,這是“民生體育的一件大事”。
因涉及行政審批和居住區建設,這一政策的實施會有一個過程。同時需要細化相關概念,比如進一步定義好居住區體育場地的種類、面積、規格等。另外,還牽扯到審批文書的配套性修改等。
開啟“網際網路+體育”模式 打造三個網路服務平臺
《意見》提出要規劃建設3個網路服務平臺,開啟“網際網路+體育”新模式。第一是體育産業資源交易平臺。主要重在吸引社會力量的參與。通過發佈包括各級賽事的市場開發策劃方案徵集及招商;場館廣告招商;職業俱樂部教練員、運動員轉會;體育旅遊、體育培訓、體育康復的策劃方案徵集等資訊,讓市場評估這些資源的價值,帶來更多盈利機會。據悉,山東體育産業資源交易平臺近日將揭牌成立。
二是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平臺。主要是解決群眾健身的科學指導問題。該平臺依託全省各地的國民體質檢測機構和綜合性健身場所,為群眾進行體質測定、建立運動檔案,以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為依託,使健身群眾可以通過各類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即時獲取個人健康檔案和專家出具的健身指導處方,更大限度地發揮專家的作用。
三是“線上線下”體育消費平臺。通過整合體育場館資訊、健身指導、草根賽事的組織和相關的産品選購等內容,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和手機終端APP等方式及時發佈,群眾可以採取“線上購買線下服務”方式購買服務。
醫保卡餘額試點健身消費 國內多地已試行
《意見》的一大亮點是,在醫保基金結余比較多的地區,開展醫保卡用於大眾化、基礎性健身消費試點。山東省體育局體育經濟處處長王強認為,這是一種將健康“關口前移”的理念,而“國外有一個理論探索性的測算,在健身方面投入1塊錢,能在醫療費上少花8塊錢”。
這一措施已在國內外有了許多成功的實踐案例。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普遍。目前在國內,江蘇的9個市、四川的成都已先後採取了這個辦法,安徽已確定今年下半年選擇幾個地市進行試點,雲南、四川、重慶也都將這一政策寫進了省政府的文件。
需要強調的是,省政府對這項政策的實施不是“一刀切”,試點工作會有前置性條件的,比如在資金節餘額度與使用比例、基礎性健身項目界定、大眾化健身場所範圍等方面,都會有所明確的。同時,在實施過程中,相關職能部門應給予指導把關,加強調度和監管,一段時間後還要進行全面評估,對政策和措施等再進行不斷完善。
注重社會力量參與 力推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
《意見》在多處提及鼓勵社會參與、吸引社會投資等內容。一方面,強調參與主體和領域更加廣泛,另一方面,突出參與形式更加多樣。比如向社會資本全面放開體育市場,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産業領域,建設體育設施,開發體育産品,提供體育服務。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體育産業發展。鼓勵各地整合體育場館、賽事、運動隊等資源,組建由政府、社會共同出資的公司制企業或企業集團,依法自主經營。
此外,針對體育場館的管理創新,《意見》指出,有條件的學校應對體育場館和場館區域進行物理隔離改造,在教學活動之外的時間向社會開放,並將開放情況定期向社會公開。推進學校體育場所向社會開放的第三方運營及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