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頻道1月8日訊(見習記者 李曉夢)隨著山東省耕地、淡水資源等生産條件約束日趨突出,糧食持續增産的難度越來越大,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目前,以開發海洋生物資源保障糧食安全已成為全球共識。昨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省海洋與漁業廳主要負責同志介紹通報了推進“海上糧倉”建設有關情況。
近日,山東出臺了《關於推進“海上糧倉”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合理開發海洋資源,向大海“要糧”,計劃到2020年,力爭全省水産品總産量達到1000萬噸,全省每人平均水産品佔有量達到200斤。
“海上糧倉”,是基於“大食物”理念提出的一個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新路徑,它是統籌糧食安全與海洋漁業發展,合理地利用我省豐富的海洋資源,建設可以穩定提供優質高效海洋水産品的生産基地,實現藏“糧”于海,增強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從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山東是我國海洋與漁業大省,海岸線長3345公里,佔全國海岸線六分之一強,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業內人士表示,海洋生物資源量大、面廣、可再生,合理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發展漁業具有顯著的代糧、節糧、促糧作用和生態效應。
發佈會上,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宋繼寶介紹《實施意見》的總體思路:堅持生態優先、以養殖為主,增殖、捕撈、加工、休 閒漁業協同推進,著力培育“五大主導産業”,實施“五大重點工程”,構建“五大支撐體系”,推進漁業向生態化、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轉型升級,不斷增強漁業 綜合生産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讓人民群眾吃上更多綠色、安全、放心的海洋食品。
總體目標是,統籌糧食安全與現代漁業建設,建設全國優質高端水産品生産供應區、漁業轉型升級先行區、漁業科技創新先導區、漁業生態文明示範區。計劃到2020年,力爭全省水産品總産量達到1000萬噸,蛋白質當量相當於糧食400億斤;全省每人平均水産品佔有量達到100公斤,為城鄉居民提供40%的動物蛋白;漁業增加值佔全省農業增加值比 重達到20%以上,增殖漁業、休閒漁業等新興産業取得顯著發展,漁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形成現代漁業科技開發和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具有國際水準、國內領先的漁業科技創新高地;逐步使海洋捕撈強度與漁業資源再生能力相適應,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山東將“海上糧倉”建設納入公共財政支援體系、支援符合條件的漁業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探索將漁業養殖保險納入政策性保險範圍、簡化審核程式、提供優惠扶持,著力培育優勢養殖産業,建立全生態鏈養殖,實現海洋生物共生、共存。力爭用5年時間,海參、海帶兩大品種全産業鏈産值雙過千億元。在內陸區域大力實施“放魚養水”工程,每年實施30 項左右生態放魚項目。到2020年,新建生態型人工魚礁區3萬公頃以上。重點扶持發展100家左右水産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30個左右現代化水産品加工園區,到2020年全省水産加工産值達到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