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頻道12月22日訊(記者高靜 通訊員孔進 夏穎)近年來,我國電能消耗持續攀升,電力裝機結構不合理,小火電機組發電效率低下,能源浪費嚴重,環境污染形勢嚴峻等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提高燃煤發電效率,推動電力行業結構調整已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任務。
近日,記者從山東省財政廳獲悉 ,全球環境基金(GEF)贈款中國火電效率山東項目歷經8年,現已圓滿完成。該項從2006年開始實施,山東省獲得GEF贈款659萬美元。項目實施八年來,帶動地方配套近4億元人民幣。項目的實施減少了關停低效和小型燃煤機組對經濟和社會的不利影響,主要取得以下五方面成效:促進了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推動了節能長效機制建立;引入了先進管理理念;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
首先,該項目支援關停9家小火電企業,涉及機組總容量22.5萬千瓦。這些小火電關停後,年減排二氧化硫 1.3萬噸、二氧化碳 55.6 萬噸、氮氧化合物1.2萬噸、粉塵7萬噸,全省火電機組供電標準煤耗由每千瓦時349.52克標準煤降至321克標準煤。支援濟南北郊熱電廠迴圈水供熱改造、黃臺電廠熱電聯産改造和威海博通電廠高壓電動機變頻改造等項目實施,年均節能約10.5萬噸標準煤。
一方面,依靠贈款支援了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熱電聯産機組線上監測項目。通過該項目實現對熱電聯産機組實時線上監測,有效降低了42個線上機組的供熱和供電煤耗。以2011-2012採暖季為測算基期,上述機組在2012-2013 採暖季節約6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6.8萬噸,二氧化硫420噸。另一方面,開展相關課題研究。支援開展節能量交易機制調研、熱電聯産發展政策等課題研究,出臺相關辦法,實現節能量交易,有力推動了山東省節能長效機制的建立。
在引資同時,山東省充分發揮有關國際金融組織“知識銀行”的優勢,積極引入項目管理新思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共採用國際競爭性招標、基於品質和費用的選擇等多種採購方式,極大豐富了山東省實施國際金融組織項目的採購經驗。引入國際金融組織在項目總結、績效評價和推廣工作等方面的先進理念,通過資質篩查、評選等方式,選擇優質評估機構,做好項目節能效果評估、績效評價和總結等工作,確保了項目品質。
項目實施以來,主動與有關國際金融組織開展知識合作,採取多種方式加大培訓和引智力度。通過調研、交流、對話、舉辦研討會等形式,不斷加強財政系統、項目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高水準的項目管理、技術和外語專業人才,並充分發揮人才在項目實施中的作用,使其成長為推動山東省相關領域建設與發展的中堅力量。
充分發揮國際金融組織資金“優惠資金+智力支援+推廣應用”的組合效應,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先後多次召開推廣交流會議,向社會公開發佈項目成果,使項目引入的新理念、新機制和先進管理經驗在最大範圍內複製、應用,幫助有關單位改進管理方式和項目運作機制,提高了知識合作成果的推廣應用效果。如通過實施排污權指標交易子項目,在試點市初步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模式,為在全省推廣排污權交易做出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