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擁有巨大市場空間的山東養老産業,正遭遇融資難、用地難、運營難、用人難四大難題。而受制于政策環境、融資環境等影響,美國、日本的養老模式又難以借鑒。在摸索多年仍無成功案例可推廣的情況下,山東將目光投向了台灣養老模式。
15日至17日,我省特別邀請台灣養老服務業業者、專家,參加在濟南召開的“首屆海峽兩岸養老服務業高層戰略研討會”,向台灣養老服務業借智。
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澤浦介紹,2013年底,我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700萬,佔總人口的近17%,預計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34.97%。“也就是説,屆時平均不到3個人中就會有1個老年人。”
一方面,老齡化趨勢越來越突出,另一方面,養老服務産業發展卻相對滯後。如何尋求養老産業化之路,山東需要探索借鑒多方經驗。據悉,台灣于1993年步入老齡化社會,在華人社會中,由於經濟發展較早,社會制度也積極與國際接軌,目前,台灣在養老産業上已建立起一套多元的養老模式,強調“在地老化”精神。所謂“在地老化”,就是不管哪種養老模式的經營者,多半選擇靠近老人原有的住家來提供服務,子女也可以每天就近看望。
談及台灣養老服務業的優勢所在,台灣祥寶尊榮長期照顧集團副總經理謝柏宏認為:一是在服務與設施建設中,推行“身心靈”全方位的照顧,不僅重視老年人的身體照顧,也強調關愛老年人的心靈;二是建設分層照顧體系,提供精準化養老服務;三是全面的人員證照制度,服務團隊專業化水準高;四是嚴格的評鑒考核制度,以更好地維護老年人權益。
對於兩岸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契合度,台灣居家服務業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很有信心:“兩岸文化同源,語言相通,社會環境相似,養老服務業交流空間巨大。”(代玲玲)
初審編輯:闞金劍
責任編輯:王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