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頻道5月15日訊(實習記者 張希月)5月15日,記者從山東博物館了解到,山東博物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開展的“山東博物館藏甲骨保護整理與研究”項目所取得的重大階段性成果。
座談會現場
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山東博物館召開了“山東博物館藏甲骨保護整理與研究座談會”,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新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鎮豪及省內相關專家等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主持。
記者在會上獲悉,“山東博物館藏甲骨保護整理與研究”項目取得的階段性重大成果。截至5月12日,項目組技術人員已傳拓甲骨7541件,包括甲骨正、反面拓本;高清晰度拍攝甲骨1653件,含正、反、側面三面。傳拓工作預計將於6月份完畢,繼續製作甲骨摹本,並跟進真偽鑒定、碎片綴合、分期分類斷代,以及甲骨文字考釋、製作檢索表等一系列工作。
宋鎮豪對研究成果進行講解
據山東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郭思克介紹,山東博物館是中國大陸收藏大宗殷墟甲骨文的單位之一,收藏數量10588片,僅次於國家圖書館(34512件)和故宮(22463件)。其中一級品1032件,二級品580件,三級品3170件,一般文物5701件,資料105件。這批甲骨主要是1955年山東省博物館成立之初由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撥交的,主要來源於加拿大明義士和羅振玉、王惠堂、孫文瀾、美國柏根氏等著名收藏家,以及廣智院和齊魯大學等著名的收藏單位。這批甲骨數量眾多、內容豐富,涉及殷商政治制度、王室結構、社會生活、經濟生産、方國地理、軍事戰爭、宗教祭祀、文化禮制等方方面面,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史料價值和學術史研究價值,彌足珍貴,歷來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