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的穩步推進,不斷增強山東經濟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實現健康科學發展?山東啟動園區、城鎮、鄉村三大節地工程,以總量更少、規模更小、結構更合理的土地投入,創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省。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高檔食品包裝卡紙是兗州太陽紙業最新的升級換代産品,前幾天,投産剛滿一年的生産線交出了50億元的銷售成績單。這條全廠最賺錢的生産線,原本是五年前計劃建設的項目,但投産卻晚了整整4年。
太陽紙業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應廣東説:“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合適的土地指標,最終我們忍痛割愛,淘汰了兩套10萬噸的白板紙織機,應該講那個時候我們也盈利,而且是國內最好的涂布白板紙生産線,最終解決新項目150畝用地問題。”
新項目的開工,當年就讓太陽紙業的畝均産值提高到了千萬元以上。“提高了容積率,那麼蒸汽、水、物流這些所有的管道,投資減少,損耗降低,這也是我們企業做土地集約化利用的自覺所在。”
沒有指標就要內部挖潛,不少拿到土地指標的企業,也改變以往橫向建設的方式,開始向空中要地,以留足發展空間。通過改進工藝流程,華航電子的廠房從一層變成了四層,300畝的指標,只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省了大量的土地出讓金不説,還拿到了節約用地的不少獎勵。
兗州區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張宏遠介紹:“建2層以上,每平米給他50元獎勵,3層是70元,四層是90元,就是每層的建設標準提高20元錢,以此類推。”
目前山東正處於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時期,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用地剛性需求持續上升。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山東每年增加城鄉建設用地為60萬畝,而國家下達的指標僅為30萬畝,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省國土資源廳利用處處長徐勇表示:“另一方面,各地在建設用地過程當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大廣場、寬馬路、花園式工廠等閒置浪費土地現象,與南方發達省份相比,我們的各項建設用地效益指標還存在一定差距。”
為了打破資源困局,山東提出節約優先,實行新增和挖潛指標配比下達。今年將啟動鄉村、城鎮、園區三大節地工程,重點實施國土綜合整治,盤活低效閒置土地,立體開發,園區用地內涵挖潛等,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建成節約集約模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