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已成為金融發達國家的第一大融資渠道。放眼全國,我省境內上市公司數量、資本證券化率等指標偏低,與實業上的經濟大省地位不相匹配;但我省在境外上市、債券融資等方面表現搶眼。審視省內17市,在上市公司數量、資本證券化率等指標上,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不均衡”現象突出。
境內上市指標與經濟大省地位不匹配
來自省金融辦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省擁有上市公司237家,累計募集資金3172億元。其中,境內上市公司153家,總市值約1萬億元。
資本證券化率(即總市值/GDP)是一項體現資本市場融資能力的指標。齊魯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省境內A股上市公司資本證券化率為18.65%,遠低於全國47.9%的平均水準。分省份看,該指標最高的為北京,達到502.76%。位居二三位的分別是上海的125.24%和廣東的57.03%。浙江和江蘇也分別以39.91%和21.13%領先山東。
境內上市公司數量少已成為我省資本市場的一塊短板。截至2013年底,山東境內上市公司數量全國只排第七,且多屬於傳統行業,沒有文化、金融行業上市公司。
山東證監局局長馮鶴年直言,山東上市後備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仍有不少盈利能力較好、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重點後備企業對上市持觀望態度,上市進展緩慢。
這個判斷有數據為證。截至2013年底,山東申請材料在證監會審核的企業數量只佔全國的4%。全國83家過會待發企業中,山東只有2家企業在列。
齊魯證券研究所執行總經理尹萃認為,省內企業上市意識不足導致行動滯後是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部分企業僅把上市視為一種融資手段,在“不差錢”的情況下,企業的上市意願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