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振興新突破"生態攻堅三箭齊發:鋼鐵減排+碧水保衛+社會共治
4月10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振興新突破決勝勇爭先"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八場,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就全省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進展,重點通報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不達標斷面水質攻堅、社會監督員制度創新等三大攻堅行動成效。發佈會上,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處處長田博,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副處長張揚,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副局長楊光回答記者提問。
鋼鐵減排縱深推進綠色發展動能強勁
針對鋼鐵行業大氣污染問題,遼寧實施"真金白銀+技術幫扶"雙輪驅動。全省累計投入358.77億元,完成1387個超低排放改造項目,粗鋼産能7245萬噸完成全流程或階段性改造,佔在産企業89.8%。通過爭取中央專項資金11.12億元,對改造項目給予30%補助,激發企業改造動力。創新實施環保績效分級管理,培育鞍鋼鲅魚圈分公司成為全省首家A級鋼鐵企業,享受重污染天氣應急豁免政策,形成"減排提效"良性迴圈。
碧水保衛精準發力水質提升成效顯著
面對2個未達標國考斷面,遼寧實施"一河一策"攻堅方案,鎖定瀋陽蒲河等20個重點河段,建立問題臺賬、明確整改時限。創新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修訂《遼寧省河流斷面水質激勵補償辦法》,增加總氮考核指標,實行上下游雙向補償,調動全流域治污積極性。同步推進9445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98.4%,構建"排查-溯源-整治"全鏈條監管體系。2024年,150個國考斷面優良水質佔比達90%,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
社會監督創新實踐執法效能提質增效
全省首創"五員一體"社會監督模式,選聘432名監督員覆蓋人大、政協、企業、群眾等群體。監督員全年參與執法808次、信訪處理246次,提出105條建議,化身"聯絡員"搭建政企溝通橋梁,"指導員"助力企業合規經營,"護航員"規範執法流程,"宣傳員"普法入企惠民。該機制有效破解"執法不透明、企業訴求不暢"難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相關經驗獲生態環境部推廣。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表示,下一步將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主線,錨定"十四五"收官目標,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化社會共治機制,為遼寧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讓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文:楊海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