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瀋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年)》發佈!瀋陽城市性質首次獲批“國際化”定位!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發展 -

重磅!《瀋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年)》發佈!瀋陽城市性質首次獲批“國際化”定位!

2024-10-29 16:5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遼寧省省會

✔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這是日前國務院批復的

《瀋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年)》明確的

瀋陽的城市性質

✔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

✔東北現代服務業中心

✔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

這是《規劃》明確的

瀋陽的核心功能定位

打造現代化、生態化、國際化大都市

這是《規劃》明確的

瀋陽的目標願景

《規劃》還有哪些內容和特點?

如何謀劃了瀋陽到2035年的空間藍圖?

一起來看

↓↓↓

《瀋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年)》

新聞發佈會 

10月29日召開

市委常委、副市長劉旭輝

介紹情況

10月24日,國務院正式公佈了關於《瀋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的批復。《規劃》是對我市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我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下面,我向大家介紹《規劃》的主要情況。

一、《規劃》編制背景

2019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2022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了全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總體要求和頂層設計。2024年4月,國務院批復《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遼寧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的總體要求。

我市《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自然資源部和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專家領銜、53個部門和地區協同研究、國內知名院所多方合作的工作方式,堅持調查先行、科學論證、公眾參與,統籌全域全要素配置,提升特大城市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瀋陽篇章。

二、《規劃》總體目標

《規劃》確定瀋陽的城市性質是“遼寧省省會,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東北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其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是瀋陽歷版總體規劃中,首次獲批具有國際化定位的城市性質,是國家賦予瀋陽的新使命,具有重大意義。

《規劃》以打造現代化、生態化、國際化大都市為目標願景,持續推進城市發展與轉型、産業發展與轉型、社會發展與轉型。

《規劃》提出——

到2025年,推動新時代瀋陽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在遼寧省打造新時代“六地”中當好排頭兵,建成東北地區功能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重要中心城市。

到2035年,在引領東北全面振興中發揮更強作用,高品質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空間品質、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居於全國前列。

到2050年,成為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北方城市典範,先進製造業水準、樞紐輻射能力、科技創新實力、文化影響力居於東北亞地區城市前列。

三、《規劃》內容和特色

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統籌發展和安全,構建全域理想空間格局。

一是錨定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堅持底線思維,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於1120.77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773.53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933.84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1577.51平方千米以內。明確自然災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域,劃定洪澇風險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城市“四線”(綠線、藍線、紫線、黃線)等重要控制線,落實戰略性礦産資源等安全保障空間,全面錨固高品質發展的國土空間安全底線。

二是系統謀劃瀋陽到2035年的空間藍圖。構建“北美南秀、東山西水、一核九點、一帶五軸”的總體格局。注重農業安全,實施耕地“三位一體”保護,構建“一核三區多點多基地”的農業空間佈局,引導現代農業、特色農産品、都市農業發展。注重生態安全,落實“北方防沙帶”建設要求,構建“一屏一帶,兩山七水多廊”格局,持續構築科爾沁沙地南緣防風固沙屏障,提升遼河生態功能,保護臥龍湖等重要濕地,建設瀋陽國家植物園。注重城鎮村發展,按照城鄉融合發展思路,構建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以次中心、重點鎮、一般鎮為節點的城鎮格局,突出中心村建設,打造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同網、同質、同服務。

第二,推進高品質發展,支撐瀋陽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一是突出開放合作與區域協同相融合。打造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向北開放、輻射東北亞的國際門戶樞紐,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深度參與全球資源配置的樞紐經濟高地。協同哈爾濱、長春、大連深化東北亞區域合作,加強與東部沿海和京津冀地區聯繫,共建遼中南城市群,發揮在瀋陽都市圈中的引領、輻射、連結、聚合作用,高起點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中歐班列(瀋陽)集結中心、自貿區等國際化開放合作平臺。提高城市樞紐能級,提級建設國際空港和國際陸港,到2035年,客運方面,實現都市圈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貨運方面,實現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二是強化空間優化與核心功能落地相結合。中心城區形成“一主三副、一河兩岸”空間結構,完善渾南主城城市功能,促進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産城融合,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提升瀋陽渾河兩岸高端服務功能,建設王家灣冰上運動中心,將渾河兩岸建設成為世界級濱水區。引導增量空間落地城市核心功能,在中心城區南部、西部、東北部集中佈局先進製造業,強化頭部企業配套空間;保障“一河三灣”國際化文體服務、“一區一街一城”金融服務、國家物流樞紐用地需求,完善現代服務業體系;培育“一城一園三區多組團”科技創新空間,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35+1”個核心發展板塊實施落地,努力打造城市結構關鍵點、城市建設新亮點、城市經濟增長點,做優多中心、組團式、網路化城市空間結構。

第三,突出高品質生活,聚力提升特大城市人居環境。

一是聚焦城市功能品質、服務品質、生態品質、文化品質提升。踐行“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理念,加強青年友好型街區和人才成長型城市建設,綜合提升“舒心就業、幸福教育、健康瀋陽、品質養老”等公共服務水準,提高社區和鄉村生活圈配置。持續實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動,有序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和街路更新,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完善藍綠空間佈局,圍繞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園美城、以文化城,通過“連通三環、提升三帶、激活四楔”,健全公園體系,完善水網沿線慢道、設施、景觀建設,融入文體、冰雪活動等功能,為市民提供多元化休閒遊憩空間。到2035年,中心城區公園綠地、廣場步行5分鐘覆蓋率達到90%以上。

二是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和空間形態塑造。整體保護傳承瀋陽歷史文化名城傳統格局,強化瀋陽故宮、清昭陵、清福陵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提升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民族文化保護和活化利用水準。圍繞“文韻盛京、綠水屏山、城塔形勝、活力家園”的城市意象,加強城市特色風貌分區管控,提升重點空間景觀形象。

三是建設內捷外暢的綜合交通體系。加密幹線鐵路網,規劃四大鐵路客運主站和鐵路物流基地,全面形成內客外貨的鐵路樞紐格局。規劃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構建安全普惠縣鄉公路網。優化城市快速路主骨架,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構築多層次城市軌道交通網,綠色出行比例提高到80%。

四是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多源、互聯的供水體系,清潔能源、熱電聯産協同的供熱體系,安全可靠、清潔低碳的供電體系,多源多向、靈活調度的天然氣供應體系,加快5G基站、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超前佈局低空飛行地面基礎設施。

五是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水準。統籌拓展城市空間韌性,優化疏散避難空間,完善救援通道,統籌全域應急設施建設。有效強化城市工程韌性,提高防洪標準,提升消防救援能力,完善人民防空體系,提升公共衛生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韌性,加強“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城市感知和風險防控體系,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第四,強調高水準治理,探索國土空間治理新路徑。

一是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效控制建設用地規模,推動存量空間盤活利用,推進産業用地提質增效,引導地下空間高效開發。

二是強化規劃實施監督保障。構建“三級三類”規劃體系,健全法規標準和配套政策,開展好定期體檢和評估工作,建設國土空間基礎資訊平臺,形成各類空間管控邊界精準落地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對重要控制線、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大工程的監測預警。

今後,我們將嚴格落實國務院批復的要求,健全工作機制、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深化完善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確保實現《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同時,真誠希望社會各界持續關注《規劃》,攜手共建宜居、韌性、智慧的美麗瀋陽。

發佈會上還回答了 

記者提出的相關問題 

問:

國家剛剛批復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比之前歷版總體規劃,在城市總體定位上,有什麼變化?賦予了哪些新的使命?

答:

市自然資源局局長趙輝:國務院批復的這版總體規劃,使瀋陽具有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強的城市功能、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政策利好。回顧瀋陽歷版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性質,賦予了瀋陽不同階段的發展定位。

新中國成立後,瀋陽市共經歷了五輪總體規劃編制。1956版城市初步規劃是瀋陽市第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總體規劃,確定城市性質為“以機械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1979版城市總體規劃,確定城市性質為“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1996版城市總體規劃,確定城市性質為“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2011版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性質為“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本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遼寧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上,國家新賦予了瀋陽“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城市性質。 

在打造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方面,瀋陽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我國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節點和面向東北亞方向的戰略前沿。《規劃》圍繞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國家重大戰略銜接和區域發展戰略協同,完善城市功能結構和空間佈局,協調産業佈局、綜合交通、設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保障渾南科技城、瀋陽臨空經濟區、瀋陽綜合保稅區、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瀋陽片區,中歐班列(瀋陽)集結中心、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的建設空間,提升國際文化交往、冰雪運動、新經濟創新、健康産業等方面的集聚能力,提升國際商貿、金融、會展等方面的國際競爭力。

在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方面,《規劃》以臨空經濟區建設為重點,拓展“空中”通道,全面升級桃仙國際樞紐機場,構建瀋陽多機場體系,加快全球航空交通圈建設。以創建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為重點,拓展“陸上”通道,加強多元化國際物流通道輻射能力,完善多向聯運、多式聯運的對外對內通道。以加強與港口城市陸海聯動體系建設為重點,拓展“海上”通道,全面推進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同時,還將以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為重點,拓展“網上”通道,促進跨境電子商務高品質發展。

同時,國家新賦予了瀋陽“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東北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的核心功能定位。

在打造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方面,《規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保障頭部企業和配套産業、特色産業發展空間,保障傳統優勢産業改造升級空間需求,引導先進製造業在中心城區南部、西部、東北部集中佈局。

在建設東北現代服務業中心方面,《規劃》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核心商圈、特色商業街區服務能力,促進傳統商圈迭代升級,提升金融、物流、旅遊等産業集聚能力。統籌推進“35+1”個核心發展板塊建設,引領城市經濟增長模式從規模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

在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方面,《規劃》優化佈局“一城一園三區多組團”科技創新空間,高標準規劃建設渾南科技城,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大裝置、大設施、大平臺等創新要素向重點産業空間集聚,為産業轉型提供更強創新動能。

國務院批復中關於城市性質與核心功能定位的表述,體現了國家對瀋陽城市發展戰略目標的要求和期待,我們將嚴格落實批復要求,力爭在引領東北全面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問:

請問從全省來看,《規劃》如何發揮瀋陽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和對外開放合作?

答: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華天舒:首先,我代表省自然資源廳,衷心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遼寧的關心和厚愛。繼《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獲得國務院批復後,《瀋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也正式獲批,並成為我國北方首個獲批的省會城市總體規劃。在此,對瀋陽市表示熱烈祝賀。

省自然資源廳一直高度關注和支援瀋陽市規劃發展。國務院批復的《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明確全省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瀋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瀋陽市“多規合一”改革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的重要標誌性成果,落實了《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和《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戰略任務要求,細化了相關舉措。

一是擴大瀋陽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的影響力。《規劃》加強與國家重大戰略銜接和區域發展戰略協同,面向東北亞區域,高起點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等開放平臺,保障了國際文化交往空間。同時,加強陸海空網通道建設,提升國際大通道和區域交通網連通能力。通過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政策創新體系,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標準“軟聯通”,加快通道經濟、樞紐經濟發展。

二是更大力度推動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規劃》提出通過加密京沈大通道聯繫、建設京津冀産業承接基地等方式,主動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深化與大連在科創、産業、物流、安全等方面合作,聯動瀋陽渾南科技城和大連英歌石科學城,協同共建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強化與遼寧六大海港及經濟腹地聯繫,推動遼中南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三是更高品質推進瀋陽都市圈建設。《規劃》落實瀋陽都市圈“一區三軸三廊多組團”的總體佈局,推動瀋陽都市圈規劃共繪、交通共聯、産業共鏈、平臺共用、生態共保、文旅共建、社會共治,構建一體化交通連結網路,共建沈撫同城化發展先行區,共推産業與科創走廊融合發展,推動跨界地區空間協同治理,統籌空間要素共保共建共治機制,支撐瀋陽都市圈同城化格局全面形成。

後續,希望瀋陽再接再厲,在落實全省戰略任務方面持續改革創新,作出表率。我廳也將繼續為瀋陽市的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援。

問:

請問在新時期東北振興的背景下,《規劃》如何引領和支撐瀋陽轉型發展?

答:

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瑩:《瀋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編制的瀋陽第一部“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也是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和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在瀋陽的落地細化。國務院批復的這版總規,整體謀劃了瀋陽面向2035年中長期發展的空間戰略藍圖,從城市、産業、社會三個方向協同發力,明確了瀋陽引領東北振興、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徑,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持續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推動城市發展與轉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規劃》牢牢把握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與城市系統,劃定全域“三區三線”,錨固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強化瀋陽的引領、輻射、連結、聚合作用,構建瀋陽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化推進,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化西北部生態屏障建設,保護遼河、臥龍湖、棋盤山等重要生態資源,有序開展城市更新和土地綜合整治,塑造山水城交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色格局,彰顯“大氣、舒展、渾厚”的美麗國土風貌。

其次,聚焦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推動産業發展與轉型。《規劃》緊緊圍繞深化落實“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東北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的核心功能定位,通過引導重大生産力集中佈局,完善科創空間佈局,優化現代服務業空間佈局,支撐城市核心功能優化提升。同時,堅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明確“嚴控總量、盤活存量、精準調控、提質增效”的用地策略,強化土地資源配置的精準性。

最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社會發展與轉型。城市的核心是人,要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更高效、更豐富、更優美的生産、生活、生態空間。《規劃》踐行“兩鄰”理念,圍繞“舒心就業、幸福教育、健康瀋陽、品質養老”,補齊15分鐘生活圈設施短板,優化城鄉“四級”公共服務設施佈局,完善城鄉設施同網、同質、同服務。同時,激活王家灣、和平灣、西峽灣“一河三灣”,統籌地上地下空間利用,打造高品質、高能級綠色發展空間,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嚮往瀋陽、紮根瀋陽、圓夢瀋陽。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堅持規劃先行,錨定引領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發展目標,不斷探索城市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徑。

問:

瀋陽2035年的規劃藍圖非常美好,下一步在規劃實施保障方面,有哪些安排部署?

答:

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瑩:批復強調,《規劃》是對瀋陽市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為確保規劃目標願景變為現實,我們按照《批復》要求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規劃傳導落實機制。我們將加強規劃的整體統籌,加快推進縣級和區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報批。持續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建立國土空間相關專項規劃統籌管理制度,強化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建立特定領域和特定區域專項規劃編制審批體系,並與詳細規劃做好銜接。持續完善詳細規劃編制,作為核發城鄉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行為的法定依據。

二是完善規劃實施工作機制。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做好《規劃》的印發和公開,會同全市各有關部門,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的共同責任機制。發揮規劃委員會在規劃決策、審議、監督中的重要作用,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管理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統籌協調和議事決策。建立全流程、多渠道的規劃公開制度和公眾參與機制,在規劃編制、宣傳、管理全過程中發揮基層治理智慧,營造全社會共同遵守和實施規劃的良好氛圍。

三是優化規劃實施過程管控。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重點任務,制定重點建設項目清單,明確近期重點區域和重點實施項目,優先保障國家級、省級重大工程項目落地實施。制定年度實施計劃,統籌增量和存量,完善規劃實施時序。優化空間結構佈局和資源配置格局,適應生産力發展的要求,服務於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四是強化規劃全生命週期管理。維護規劃嚴肅性權威性,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完善國土空間基礎資訊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資訊系統,提高空間治理數字化水準。建立規划動態評估及調整機制,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依法依規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動態調整完善。嚴格規劃監督管理,強化建設項目要素保障,確保《規劃》各項任務落地實施。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