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遼寧》推新作 白鶴翩躚出畫來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國寶遼寧》推新作 白鶴翩躚出畫來

2024-06-20 13:04

來源:遼寧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瑞鶴篇”舞蹈快閃活動讓傳世名畫“動”起來。

  近一段時間,來遼寧省博物館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在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當天,觀眾尤其多。10時,悠揚的音樂在一樓響起,兩側扶梯上,兩隊身著白衣、裙袂翩翩的舞者擺出優雅靈動的造型,順梯而下,邁著輕快的舞步奔向大廳正中。觀眾被這一情境吸引,呼啦啦地圍過去,忙不迭地拿出手機拍攝。

  這時,幾塊巨大的石青色紗幔從空中高懸下來,以簡約的意向將現場幻化為具有東方美學氣韻的舞臺。踏著舒緩婉轉的旋律,伴著渾厚悠長的吟誦,青年演員們以仙鶴之姿展翅、亮相。石青滿染,斜射的陽光投映在紗幔上,舞者頭上發髻頂端那抹鮮艷的紅,以及顫動的白色羽毛,甚為醒目。

  “這不是跟《瑞鶴圖》上鶴的姿態、分佈位置一模一樣嗎?”有觀眾一眼就認出來,跟身邊人説。

  開場和結尾處,20名男女演員的兩次定格完美還原了傳世名畫《瑞鶴圖》中瑞鶴與祥雲縈繞飛舞的景象。尤其是由李博和馬連慧二人扮演的落在端門的兩隻鶴,惟妙惟肖——左者昂揚,如君子振衣;右者靜立,若處子出塵。

  約3分鐘的快閃表演呈現的是《國寶遼寧》系列中第二個精品舞蹈節目《國寶遼寧·瑞鶴篇》的部分片段。該舞蹈以遼博鎮館國寶之一的《瑞鶴圖》為創作藍本,以男女群舞形式呈現群鶴昂揚展翅的力量之感與祥瑞之意。畫中的仙鶴跨越時空飛入當代,化作俊朗的少年和裊娜的少女,揮袖起舞間有剛勁之力和靈動之韻,讓“翼翼金甍繞彩霓,鶴仙二十恰來儀”有了生動具體的表達。

  “《瑞鶴圖》創作于西元1112年,作者是宋徽宗趙佶。那一年的正月十六,他在端門參加活動,突然天空中出現群鶴,他認為這代表了祥瑞,就畫了下來。”遼博副館長董寶厚介紹,《瑞鶴圖》表現了群鶴翻飛的百變姿態,畫面構圖、色彩與技法精妙絕倫。“如何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式,讓《瑞鶴圖》與觀眾産生更多的互動,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這次以舞蹈的形式還原了《瑞鶴圖》的神韻,相信會給觀眾帶來觀畫之外的特別體驗,對宋代美學産生更深刻的認識。”董寶厚説。

  遼寧歌舞團(遼寧民族樂團)黨委書記、副團長馬玉麗表示,這個作品的創排于去年下半年啟動,力求在形象塑造和肢體語言表現上更像高潔的鶴,更重要的是突出中國人的精神氣質,體現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無限嚮往和不懈追求。舞蹈既具有宋代傳統美學氣韻,也融入了當代人對歷史文化的理解,是更加符合現代觀眾審美的創新表達。“終於把這個舞蹈跳給觀眾看了,我們非常興奮,大家的掌聲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作為文藝工作者,講好遼寧故事、推廣宣傳遼寧國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演員李博説。

  “瑞鶴篇”舞蹈快閃活動帶給觀眾沉浸式體驗,拉近了古畫與現代人的距離,喚醒了更多年輕人內心的文化自信和情感共鳴。“看完之後深受震撼,演員們的表演活靈活現,感覺像有仙鶴在身邊飛翔。同時也激發了我對古畫的興趣。”觀眾王謙激動地表示。

  據了解,為了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加快培育壯大文體旅領域新質生産力,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遼寧特色的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新路線,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依託遼寧的文物和文獻資源,組織遼寧歌舞團、遼寧省博物館共同創排系列舞蹈精品《國寶遼寧》,以舞蹈藝術詮釋文物精髓,用跨界融合的方式讓遼寧國寶活起來。目前該系列初步選定了6個書畫類、6個器物類國寶作為創作題材。“我們以玉豬龍為核心貫穿整個系列,把《國寶遼寧》的多個精品節目串聯在一起,打造成一部高水準的文藝作品。”馬玉麗説。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