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當前位置: 生活頻道 詳情

心理健康:重構現代化教育新模式

中國網 |    發佈時間:2024-05-18 13:23:46.0 |

隨著社會發展和競爭加劇,在校學生的心理出現了焦慮、抑鬱、自卑、社交恐懼、校園霸淩等極端行為,無不向人們發出警示,學生心理健康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一、問題出在哪

(1)學業壓力。學業壓力是許多在校生面臨的主要問題。由於學習任務繁重,考試頻繁,以及家長和社會的期望,學生們常常感到壓力山大。過度的壓力可能導致焦慮、抑鬱、學習疲勞,長期下去甚至會導致一些極端行為的出現,引發心理疾病;

(2)人際關係問題。在校生的人際關係問題十分突出。他們需要與同學、老師和家長建立良好的關係,但在實際學習生活中,由於性格差異、溝通障礙和競爭壓力等因素,很容易出現矛盾和衝突。如果處理不好這些關係,就會導致學生出現自卑、孤獨等心理問題;

(3)自我認同困惑。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自我認知的問題,但這個過程並不總是順利的。如果學生對自己的認知不足或者過於片面,就容易出現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等心理問題,質疑自己的價值觀、能力和目標,導致自我認同困惑,影響心理健康;

(4)情緒波動與焦慮。在校生的情緒波動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他們可能會因為小事而大喜大悲,或者感到持續的焦慮和不安。長期的情緒波動和焦慮可能會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産生負面影響;

(5)缺少父母的陪伴。由於父母在外務工,長期的分離會導致孩子産生孤獨感,對父母的過度想念而感到焦慮和抑鬱。由於孤獨、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而表現出一些不良行為,如任性、易怒、攻擊性等。

二、教育新模式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制定相應的計劃和措施。同時,應該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2)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立心理諮詢室。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提高心理素質。同時學校應該設立心理諮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心理疏導等服務。

(3)組織心理健康活動。學校可以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活動,如心理講座、心理劇表演、心理遊戲等,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素質。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開展心理拓展訓練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心理素質。

(4)提高教師心理素質。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學校應該注重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加強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讓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5)家校合作共育。學校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特別是要與長年在外務工的家長多聯繫、多交流、多溝通,家長需要主動構築和諧的親子關係、營造親密美好的家庭氛圍,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6)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特點。因此,學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

作者:永濟市政協委員 涑北中學教師 王明星

來源:中國網生活

作者:

責任編輯:劉武國

熱點關注

鏡頭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