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育秧,我是用傳統小拱棚,但育出的秧苗數量有限,存活率也不高。等這個大棚建好了,不僅秧苗更健康,而且還能供應給更多老鄉。”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管理區千山紅鎮種糧大戶張凱今年新建了一座30多畝的現代化集中育秧大棚,近日他向記者介紹了他的“新寶貝”。
為進一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湖南省自去年開始實施加快集中育秧設施建設行動,擬在全省範圍內新建(擴建)集中育秧設施3797個,總面積超過1800萬平方米。還有半個多月,湖南早稻就將陸續栽插,各地的種糧大戶們正在抓緊時間施工。
“秧苗育得好,豐收的根基就打好了一半。”張凱説,自己過去的小拱棚每平方米造價40多元,新建大棚的造價每平方米則超過了120元,裏面既有噴灌設施,還有冷暖調控系統。目前,千山紅鎮好幾個村都已和張凱簽訂了協議,由他統一提供早稻秧苗。
工人正在對張凱的集中育秧大棚進行施工。新華社記者周勉 攝
今年2月的雨雪冰凍天氣導致益陽市南縣的湖南廣利源生態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數十畝育秧大棚垮塌。正當公司負責人胡建為大棚重建資金犯愁時,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及時將他的大棚重建納入到集中育秧設施建設行動的補貼範圍內,幫他填補幾十萬元的缺口。
“只需要一週時間,我的大棚重建工作就全部完成了,可以讓秧苗準時下田。”胡建説。
常德市安鄉縣大鯨港鎮共有15個村3.5萬畝水稻。過去,由於集中育秧點少,當地一些農民只能把種子直接撒進田裏,這種被稱為直播的方式會讓秧苗在遭遇倒春寒時爛秧,並最終導致水稻減産。今年,隨著兩處現代化集中育秧點的完工,這種局面將得到很大改善。
“我的育秧設施包括1個38畝的大棚、2個催芽密室和1條播種流水線。”大鯨港鎮安慶村村民劉雲峰説。這名去年底才回到家鄉的種糧大戶為村裏建起了第1個現代化的集中育秧點,儘管前期投入很大,但卻能大幅提升種田效率。“我的目標是讓自己的集中育秧點輻射1萬畝稻田,把鄉親們的減産風險降下來。”劉雲峰説。
工人正在播種流水線上作業。新華社記者周勉 攝
大鯨港鎮同慶村種糧大戶龍剛不僅新建了1處集中育秧大棚,還對設備進行了提質升級。過去,他通過地膜育秧的方式為農民提供秧苗的面積在1000畝左右,今年這個數字可以擴大到3500畝。記者近日在龍剛的大棚內看到,1條播種流水線正在作業,在幾名工人的配合下,十幾秒鐘就能完成好幾個秧盤的播種。
龍剛告訴記者,以前自己的經濟實力不夠,今年在各級財政補貼的支援下,終於擁有了夢寐以求的集中育秧設施。“有了它,我的種田事業肯定能再上一個臺階。”龍剛説。(記者周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