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當前位置: 生活頻道 詳情

AI數字人何以成為行業“香餑餑”

中國網 |    發佈時間:2024-05-21 06:52:56.0 |

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上海法治文化節上,AI數字人普法成為亮點。不少網友表示,在AI數字人的宣講下,乾巴巴的法條變得生動了。

上海法治文化節對AI數字人的應用並非個例。日前,北京市首個社保數字人——朝保寶AI數字人“上崗”,為居民諮詢社保相關事宜提供便利。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與數字人“錢學森”跨時空對話,引起與會者關注。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的AI數字人。

資料顯示,早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數字人這一概念便已出現。近年來,隨著AI、虛擬現實等技術的進步,AI數字人駛入發展快車道。全球新經濟産業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諮詢近日發佈的《2024年中國虛擬數字人産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虛擬人帶動的産業市場規模和核心市場規模分別為3334.7億元和205.2億元,預計2025年分別達6402.7億元和480.6億元,增長態勢強勁。騰訊、阿裏、京東等企業也紛紛入局,圍繞這一領域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那麼,與此前出現的數字人相比,AI數字人有哪些新特點?其發展還需攻克哪些難題?帶著上述問題,記者採訪了行業專家和從業人員。

交互能力顯著增強

數字人,是通過數字技術創造的與人類形象相似的數字化人物。近年來,在AI技術加持下,數字人智慧化交互能力顯著提升。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張洪生介紹,數字人的發展經歷了從真人驅動到程式驅動,再到如今AI驅動三種主要形式。真人驅動的數字人雖然在用戶面前呈現出虛擬的數字形象,但仍需真人在語言、動作等層面對其進行支撐;程式驅動的數字人基於數據庫語言,只能給出機械化的回答;AI驅動的數字人不僅在自然語言播報方面更接近真實人類,還更具備強大的交互能力。

騰訊雲數智人産品經理劉晶介紹,該公司與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AI數字人——可交互數智員工,可通過真人形象資訊採集、動作捕捉、二維建模等技術,高度還原員工形象。它不僅能在實際業務場景中支援開戶環節相關工作,還能指導客戶了解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甚至能精準解決客戶在業務辦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具有很強的互動性。

未來生産門檻將進一步降低

“AI數字人核心技術涵蓋電腦圖形學、動作捕捉、圖像渲染等多個領域。隨著技術迭代更新,AI數字人製作效能和智慧水準持續提升。”劉晶指出,在AI大模型加持下,AI數字人生産門檻進一步降低,“自助式”生産製作得以實現。

此外,通過導入專屬知識,AI數字人能夠擁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超級大腦”,為各行各業用戶提供更準確、個性化和貼心的交互服務。

在劉晶看來,自動化的“AI+數字人工廠”或許是今後發展方向。目前,騰訊雲已經可以高效、快捷地完成大批量AI數字人形象、音色定制,同時還在開發更多適用於垂直行業、垂直場景的AI數字人服務。未來,專業性更強、“開箱即用”的AI數字人或將成為可能。

立足行業提升智慧化水準

張洪生認為, 目前市場上許多AI數字人産品尚處於試驗與體驗階段,它們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一些AI數字人徒有其表,並不具備獨立解決問題和個性化思考能力,回答問題品質不高。”在張洪生看來,AI數字人的應用前景並不僅限于和公眾對話,深入行業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才是其核心價值所在。這要求AI數字人不僅要有更加立體的形象,更要基於通用和垂直大模型進行深度訓練,提升其解決問題能力。為此,應建立專門的行業語料庫,有側重地對AI數字人進行訓練。張洪生認為,AI數字人落地進程取決於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AI技術發展進度。

劉晶説,AI數字人要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為消費市場和企業創造更大價值。但推動AI數字人發展不僅要依靠技術,也需要規範指引。對此,張洪生建議,一方面要順應市場規律,通過以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推動更多AI數字人應用場景落地;另一方面,政府在出臺扶持和引導政策的同時,也要加強對AI倫理道德、隱私數據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和監管。

“AI數字人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只能輔助人們進行部分工作。”張洪生表示,目前AI數字人可勝任一些簡單、重復性強的工作。未來,隨著大模型的進步,AI數字人將朝更加智慧化的方向發展,其應用範圍也有望得到拓展。(實習記者 宗詩涵  薛 岩)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責任編輯:劉武國

熱點關注

鏡頭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