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貴州省花溪擺貢村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11-06  內容來源: 人民日報

孩子們在健身區玩耍
 

農婦在自家院子收豆子

  中國日報的記者劉祥瑞從貴陽市鄉村旅遊報告中獲悉,花溪區擺貢村自從被選為生態村項目試點以來,它的外觀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同於其他鄰近村莊,晚上照耀在LED路燈下的擺貢村看上去更像一個都市。

  村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現在只有綠色的田野還能透露它是一個村莊。

  49歲的村長黃培海(音)説:“過去,我們只想著有足夠的土地和糧食養活自己就夠了。現在,我們開始憂心村裏的生態問題了。”

  近年來,人們親眼目睹了貴陽市城郊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外觀變了,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2008年末,為了將貴陽打造成一個生態文明城市,擺貢村被選定為清潔能源和發展低碳的試點村落。

  就這樣,擺貢村的房屋、環境和基礎設施一步一步地迅速得到改進。

  村民彭國宏(音)回憶説:“原來,村裏到處都是污水和垃圾。每當有城裏的親戚或者外地遊客來的時候,我們都特不好意思。”

  但是現在因為環境得到了改善,他們感覺好起來了。因此,他們也清醒的認識到自己不能再破壞環境了。

  作為生態文明貴陽會議“千村計劃”的首個示範村莊,短時間內,作為“綠色村”的擺貢村就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這個計劃是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和壹基金創始人李連杰共同發起的。

  該項目旨在解決中國、日本和非洲的農村採光問題,還有提高他們的生態保護意識。

  “2009年開始這個項目以後,我們才見到太陽能路燈,” 黃培海説,“我們的村民們很開心看到我們的村莊夜間燈火通明。從那以後,人們會從家裏出來和同村人在路燈下閒聊。”

  生態要發展,村子需要向一些模範村學習經驗。同時也要摒棄那些隨意焚燒秸稈、亂扔垃圾等不好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積極地推行那些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改變舊的生活方式是很難的。”黃培海説,“所以,我們選擇了通過綠色發展帶來經濟利益這種比較實際的方式。

  村裏的幹部決定選擇多樣化的農業産品。從傳統的玉米和水稻到利潤較大的有機蔬菜,這樣既節約了村裏有限的土地又增加了農産品的産量。

  村裏甚至組建了一個蔬菜委員會來統一收購農民的産品並銷往市場。

  在這些改革以前,村裏大概有300名經濟困難戶,每人平均年收入3200元,許多年輕村民不得不離鄉背井到外面打工。

  “現在他們的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了7200元。”黃培海説道。“村民們不但有好的居住環境,好的房屋,更比過去富裕了。”

  現在幾乎每一戶都在用自家建造的生物池來做飯和洗澡。

  村民們定期參加各類生物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課程。他們還參加普通話培訓。

  擺貢村的“低碳環保村”的名頭名吸引了大量的遊客,這為村民們創造了另一種收入來源。

  彭國宏家還開了個“農家樂”來招待外來遊客。2010年,他開辦了“開心農場”,把土地出租給想要體驗務農生活的遊客。

  彭國宏説:“綠色發展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確實從中得到了實惠。

 

責任編輯: 晴天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