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部地區“崛起”的比較優勢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13 日 |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中部各省在崛起戰略中的比較優勢究竟在何處?就此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對相關專家做了專題訪問。

《21世紀》:面對中部困境,中部各省要崛起所依賴的比較優勢在哪?又將如何利用這種優勢呢?

田成平:山西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是把優勢做“優”,打造中國最大動力煤、焦煤生産基地;把特色做“特”,構建中國最大不銹鋼和鋁鎂業生産基地;把産業做大,培育中國玻璃器皿之都等;把技術做高、把鏈條做深,打造“中國魯爾區”與中國生態工業園。

李憲生:武漢是中部地區唯一特大中心城市,理應在中部地區崛起中有所作為,在中部地區實現率先崛起,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支點。

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地處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中國三大增長極的中心點上,可謂得中獨厚,得中獨優。一個時期以來,由於各種原因,武漢落後了。更有所謂“不東不西”、“不是東西”和“中部塌陷”的輿論壓力。

武漢可以在交通樞紐功能、産業牽引功能、要素集散功能、服務中心功能、管理中心功能和創新中心功能六大功能建設中有所作為。

陳叔紅:在中部六省中,湖南具有三方面的優勢。一是經濟有一定的基礎,2003年的GDP總量4639億元,每人平均7554元,均居中部第三;二是資源比較豐富,多種有色金屬和非金屬儲量居全國首位,水資源總量居中部第一,旅遊和生態資源獨具特色,森林覆蓋率53.7%,居全國第三,中部第二,農業資源豐富,水稻産量居全國首位;三是科教有一定優勢,科技活動直接産出綜合評價居全國第四,佔中部首位。

《21世紀》:中部崛起的戰略意義如何?中部整體的優勢在哪?

李善同:中部發展,對於中國總體競爭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在東中西三部分發展中,其所起的是承東啟西的作用。中部發展了,對於推進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所以,如果僅從“塌陷”、“不是東西”的角度看中部發展,就太消極了。

首先,中部農業潛在的優勢非常大,關鍵是如何將其轉化為現實優勢。中部農業人口多,資源豐富,去年我回了一次湖北大別山老家,那裏山清水秀,出産的板栗品質非常好,但人卻較窮。我知道真空包裝的板栗在北京乃至美國價格很貴,而且市場銷路很好,但在那裏就是無法實現産業化。我想類似這樣“抱著金盆受窮”的情況在中部比較普遍,如何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如何延長農業産業化鏈條,開拓市場,成為這一地區優勢發揮的關鍵。

其次,除豐富的自然資源外,中部還有一定的工業基礎,特別是在一些中等技術含量的産業。如何發揮已有的産業優勢,提升産業層級,也是中部地區該認真研究的。

三是要把人才優勢發揮出來。剛才講到過,中部相對於西部,有比較好的人才和勞動力儲備,也有較好的人文環境和教育傳統,如何留住人才,發揮其優勢,也值得認真研究。

林毅夫:總體來看,中部的優勢有三:一是農業基礎較好;二是有較為集中的工業佈局;三是能源豐富。

首先,我認為中部的根本優勢還是在農業,中部要發展,必須充分發揮這一比較優勢,而要使這一資源的比較優勢轉化為市場和經濟的比較優勢,需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住東部産業升級後騰出的巨大農産品市場空間,爭取建立統一大市場。目前東部的比較優勢是輕工製造業,其優勢充分發揮後,必然造成農業勞動力短缺,城市化率提高,農業用地減少等情況,這就相當於無形中讓出了很大一塊農産品市場,對於緊鄰東部且以農業生産為主的廣大中部地區,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市場機遇。

二是加強農業科技和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強農産品供給能力。農産品市場空間騰出來了,現在關鍵的問題是中部能不能保障供給,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部的農業結構調整、農業技術升級、農田水利及相關的資訊化建設水準如何。

三是要在提高農業勞動力素質方面下功夫。要滿足市場對農産品從量到質的需求,並能及時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生産,是新型農産品市場對現代農業的要求。這其中,農業勞動力素質、農業資訊化水準、科技水準及産業化水準等都是關鍵因素。中部是傳統農區,農民具備較好的傳統農業素質,但如何適應新階段市場對農産品供給的要求,如何從一個傳統農業勞動力邁向現代農業生産者,還要政府在財政和教育資源方面給予扶持。

中部地區的糧食産量,佔到全國産量的40%左右,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中國中部地區的農業問題,不僅是解決中部問題的關鍵,而且某種程度上也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關鍵。

其次是中部地區有相對集中的工業佈局,在傳統工業製造業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要發揮中部地區由“三線”建設時期所打下的傳統製造業優勢,關鍵是選準能夠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的産業區段,為此需把握以下兩點:一是勞動力價格低廉仍是這一地區的比較優勢,勞動密集型産業或使資本密集産業中勞動力相對密集區段對於這一地區的産業選擇來説仍很重要;二是在産品選擇上,要選擇那些既能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國內又有足夠市場需求的産品。

中部地區的另一個優勢就是能源。比如山西的煤炭,此外江西、安徽也有一些,在能源緊缺的今天,能源産品價格又已經大多放開的情況下,這一優勢將越來越重要。

李善同:我們曾經做過産業結構相似性研究,結果表明,中部地區的産業結構與中國總體的産業結構最為相似,比如農業為主,農業人口比重大等。

因而,中部農業問題的解決,不僅對於解決中部問題十分重要,而且對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也十分關鍵。近兩年中央對於農業非常重視,出臺了很多直接推動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措施,這對於維護糧食安全和推動三農問題解決很重要,今後的政策還需向更深一步發展,農業研究也要有新突破,而不僅停留在維持和補救上,要著眼于建立一個農業自身良性迴圈的機制。

農業人口多,耕地少,生産規模小,農業比較勞動生産率低等,既是中部的現實,也是中國的現實。而要解決這一問題,根本出路在於把農業人口轉為非農業人口,也即工業化和城市化,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有共識。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採用什麼樣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模式,對於中部更為適用?這需要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

在大城市與小城鎮兩種模式中,我個人更傾向於目前應關注大城市的發展和升級,因為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總體競爭力,也有利於節約資源和土地,而且能夠為進城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