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社科院尹中立:中部崛起要嚴控房地産價格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1 月23 日 | 文章來源:南方週末

鋻於勞動力已經自由流動,因此只有當中部地區的土地成本明顯低於東部地區,而交易成本差異不大的情況下,資本才會由東部地區向中部轉移

中部崛起的條件

産業的發展有自己的規律。一個新的産品一般首先在發達國家問世並成長起來,當市場競爭達到一定階段,該産品的利潤率就會下降,這時該産品的生産和研發就會由發達國家轉移到次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比發達國家要便宜,可以使成本降低。

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律看,同樣會呈現出這樣的規律,製造業會由成本高的地區向成本低的地區轉移,即從東部沿海向內陸地區轉移。因為隨著沿海經濟的發展,生産成本逐漸上升,迫使製造業向中部地區遷移。

但需要強調的是,中部崛起取決於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單位産品經營成本的落差。同一種産品在不同地區的經營成本的差異主要有三個方面: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和交易成本,前面兩項比較好理解,第三項所謂的交易成本不是指産品到市場出售所發生的費用,它是指企業之外的對公司經營有影響的各項成本費用的總稱。例如,當一家公司與客戶發生債務糾紛時,法院的判決是否公正,以及判決的執行是否有力等直接影響到公司應收賬款的回收問題,而它又與社會誠信和司法公正直接相關。交易成本是一個非常難以量化的指標,我們可以用銀行的資産品質這個指標來替代,毫無疑問,社會誠信和法制環境好的地區,銀行的資産品質會高。也就是説,銀行的資産品質好的地區,交易成本就低;銀行資産品質差的地區,交易成本就高。

從總體上看,東部地區的土地成本會高於中部地區,但東部地區的社會法制及社會誠信環境比較好,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金融生態報告》顯示,東部地區的金融資産品質得分為59.01,長三角地區的得分為79.93,而中部地區的得分只有33.41,可見,東部地區的交易成本一般比中部地區要低,只有當中部地區的土地成本明顯低於東部地區,而交易成本差異不大的情況下,資本才會由東部地區向中部轉移,否則,資本不會從東部地區向中部地區轉移。

從我國最近20多年的經濟發展看,上述産業轉移和資本轉移的規律已經産生作用。開放初期的資本以港、台資本為主,當時在深圳特區的帶動下,珠江三角洲成為吸引外資的重點地區。但1990年代初的房地産泡沫使珠江三角洲的生産成本大幅度提高,而同處沿海的長三角的房地産價格在當時的房地産泡沫中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由於199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房地産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促使了資本由珠江三角洲向長江三角洲轉移。

房價暴漲促使資本向中部轉移

從2003年開始,長三角樓市踏入飆升通道。

2005年,房地産價格上漲過快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到三季度,上海、浙江、江蘇的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外商直接投資、信貸等5大核心經濟指標增長速度,繼續回落,有的甚至低於全國平均水準。這是10年來,長三角經濟首次出現整體疲態。

統計數據顯示,在東部地區投資放緩的同時,中部地區的投資卻在加速。

房價影響中部崛起

從上述産業轉移的分析中,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決定産業轉移和資本流動的最重要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土地價格(或房地産價格),二是交易成本,即社會的誠信環境。東部地區的房地産價格飆升為中部地區帶來了産業轉移的良好機遇。

從中部地區的角度來考察,要吸引資本就必須從降低交易成本和土地成本上下功夫,應該從制度建設入手,為資本轉移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因此,中部地區要想吸引資本向該地區集中,就應該兩手抓:一方面要控制土地價格的上漲,另一方面抓誠信文化建設和法制的建設。

但遺憾的是,有不少中部地區的城市明確提出以房地産為主導産業,導致最近兩年來這些城市的房價地價上漲速度領先於全國平均水準,甚至比火熱的長三角的城市還熱。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全國地價增長率前十名的城市基本上是中部地區的城市,在累計增長率大於10%的6個城市中,有4個城市為中、西部城市,所佔比例高達66.67%,

在國家出臺政策對房地産行業進行調控之後,依然有不少中部城市強調房地産。各地都有幾乎一致的理由,都強調發展經濟的重要性,錯誤地認為房地産價格高一些不要緊,有利於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有的認為房價高是東部少數地區的問題,本地房價平衡,近期的宏觀調控政策不適用於本地,不宜籠統“吃藥”。

總之,中部地區企圖通過炒作房地産的方式實現中部崛起,可能欲速而不達!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