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意見》出臺幕後 尚福林施政謀略

銀行業改革高調進行時,證券市場似乎生活在別處。

時間定格在2004年2月1日。這個原本平淡無常的週末註定讓很多人徹夜難眠。

當日,國務院頒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這份5000字的短文足以讓兩年多來在股市苦苦求索的數千萬投資者凝神屏氣。

2月2日一大早,位於上海市常熟路的申銀萬國證券公司證券投資總部的員工們一上班就開會,對《意見》的內容,大多數員工基本在第一時間就已獲悉。對於這個負責公司自營業務的部門,如此重大政策的出臺,其對投資節奏的影響誰心裏都清楚,會後,很快員工們就拿到公司研究所連夜做出來的解讀報告《指導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同一天,位於北京朝陽區的華夏證券研究所則將行業分析會從下午一直開到了晚上,在《意見》出臺的重大利好下,他們要在最快的時間內給公司自營部門和客戶提供一份行業投資建議。

業界評論,《意見》以國務院的名義發表,而且與此前1992年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相提並論,這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表明瞭這份文件的重要意義以及新一屆政府對資本市場問題的高度重視。這是我國證券市場十餘年來國務院首次就發展資本市場的作用、指導思想和任務進行全面明確的闡述對發展資本市場的政策措施進行整體部署。

政府的態度終於將監管部門備受市場責難的“無為而治”、“駝鳥政策”以及“股市面臨邊緣化”等詰責銷于無形,有了如此高規格的《意見》撐腰,或許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和盤托出他對證券市場今後幾年的施政謀略了。

《意見》出臺幕後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8月券商峰會期間,業界就傳出國務院將對證券市場“發文”的消息。

據稱,在峰會前一天下午,除了當時出差在外的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之外的所有證監會高層,召集包括銀河證券、中信證券等在內的七大券商老總及幾位學者開了一個“預備會”。

會上,證監會有關人士透露,券商峰會其間將出臺包括“券商發債”、“證券市場白皮書”、“國務院發文”等五大利好。其時,“國務院發文”當時還在證監會的積極爭取之中,未有定數。

不過,在第二天的券商峰會上,“國務院發文”未再被提及。

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

隨後,證監會開始順理成章地起草《意見》,有消息説,證監會最初提交國務院的初稿內容頗為詳盡,但政府高層考慮到此文是以國務院紅頭文件下發,不宜過細,幾經修改形成原則性、綱領性文件。

2003年11月,由證監會起草的《意見》(修改意見稿)送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財政部及國資委徵求意見。

12月,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召集上述部門就各部門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了兩次集中討論,形成共識,並上報國務院。

而股市的先知先覺者們也開始在這個時候大幅建倉。上證指數從11月19日突然發動行情,到春節前的1月16日收盤,上證綜合指數上摸1600點關口,不足兩月時間,股指漲幅已經超過20%。

業界分析,近年來證監會一直在著手推出《證券市場發展白皮書》,試圖拿出一個有關證券市場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但苦於證券市場深層次的問題非證監會一個部門所能解決,如果沒有政府高層的一個態度,《白皮書》即使很快推出也很可能僅成為監管部門的一家之言。

“《意見》的出臺可以説是為《白皮書》的出臺奠定了基礎,也為證券市場深層次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契機。”某券商研究所一位負責人稱。

“《意見》如同國務院高層交給證監會的一方令牌。對於證券市場自身建設,證監會能夠動用的資源已經基本用完了,而要動用證監會以外的資源,監管部門就必須借助於國務院發文。”他表示。

“證券市場此前的定位讓證監會在很多事情上難以作主。”他説,比如,全流通需要與國資委協調;銀行資金、保險資金入市需要與跟銀監會、保監會溝通;QDII需要看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的臉色。在這些協調工作中,證監會通常處於下風。而《意見》的出臺則賦予證監會更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再是某個部門的工作,“各地區、各部門都要關心和支援資本市場的規範發展”。

政府心跡

在滬深股市連續上漲20%之後,管理層突然“送溫暖”。有市場人士懷疑管理層此舉背後是今年商業銀行計劃A股上市、全流通問題亟待啟動、深交所復市以及創業板重開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的市場壓力。

不過,無論是被迫之舉,還是爭取主動,管理層希望借此鼓舞投資者信心的態度表露無遺。

如果不是年底行情的略有起色,2003年幾乎是股市痛不欲生的一年,券商面臨全行業虧損,A股融資額再度走低,全流通久拖不決,9、10月間投資者信心幾近崩潰,關於“股市是否被邊緣化”的討論此起彼伏,而市場人士對監管部門“不作為”的態度殊為不滿。

證監會有官員稱,那段時間,證監會高層“壓力很大,非常難受”,一些應該儘快出臺的重要政策擺在案頭,不得不看“股市的臉色”。

更為重要的是,股市的持續低迷和證券行業的普遍虧損所帶來的連鎖反應並不能完全在證券市場內部全部消化。日益增長的保險資金需要更多、更穩健的投資渠道;國資委旗下關乎國計民生的國有大企業以及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過分倚重海外市場;風險投資缺乏退出通道;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而這些難題的解決無一不需要一個繁榮健康的證券市場。

“只有在一個準確定位、健康發展的證券市場中,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國資體制改革才可能順利推進。”經濟學家華生認為,《意見》為中國證券市場的定位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過去解決資本市場問題目的是為了解決國企融資,而這次《意見》擺正了證券市場的定位,目前要解決的是資本市場自身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問題。”他説。

“由於國內市場容量有限,此前一些國有大型企業只能到海外上市,儘管通常有可觀的融資額,但同時帶來很多問題,我們也為此吃了很多虧。”他説,“比如以前只是家裏的事情,現在把一部分話語權交給海外投資者,一些産業政策的出臺都可能受到很多制約,比如手機單向收費問題,中移動一旦在國際上市,就涉及到國家信譽等問題,你受人家掣肘的東西就很多。”

“比如搞了QFII,為什麼不答應香港搞QDII?它對國內市場有衝擊。方方面面的問題都刺激管理層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股市的問題。”他説,“還有一些大型國企改制上市,沒有資本市場怎麼改?”

“《意見》的出臺是一個綜合反映,必須樹立資本市場在市場經濟中的核心地位。”他稱。

看行動

不過,此如重大利好之下,股市並無過激反映,週一,股市高開低走,上證指數上漲33點,週二,兩市成交保守,與節前基本持平,上證指數小幅收陽。市場對《意見》的謹慎樂觀心態足見一斑。

銀河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陳東表示,市場的謹慎心態可以理解,由於文件只是“意見”,而非“決議”或“決定”,其行政效力可能大打折扣。另外,《意見》只是傳遞了政府的一種態度,至於“利好”好到什麼程度,得從落實的情況來評估。

華生表示,儘管《意見》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但對證券市場而言在以下方面有著重大突破。

首先,《意見》對資本市場的重要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基本廓清了股市“邊緣化”之慮,以前提到資本市場主要是指銀行,而此次《意見》所指資本市場幾乎通篇講的都是股票市場的問題。

第二,《意見》只字未提“國有股減持”,表示國有股減持暫停以來,政府高層目前已無意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國有股。另外,政府高層對全流通問題的態度,不是將來解決,現在不解決,而是“積極穩妥”地解決,並要求在解決問題時要“有利於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個“特別是”可以説是對此前國資委所提“對所有投資者一視同仁”原則的矯正。這就跟這幾年大家呼籲的和理論界討論的形成了共識。

他認為,《意見》的其他內容固然也很重要,但基本是共識性的東西,而這三條則是過去一直未明確的,也可以説是澄清了和糾正了過去不正確的東西。

而申銀萬國研究所的分析報告認為,《意見》表明中央對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認識和定位已經達到了相當成熟和全面的程度,而且能夠直面市場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從而使未來市場政策導向有望基本擺脫過去那種“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的試點模式。

“儘管《意見》對市場關心的問題給予了不同程度的回答,但在回答對市場有利空影響的問題時用詞小心謹慎,我們很難從中直接得到哪些政策何時出臺的結果,同時對很多問題的回答過於模糊,缺乏具體措施。這些可能令市場有些失望。”

不過,分析報道同樣認為,對於這樣一份文件,投資者絕對不能簡單地通過揣測其包含的某些利好政策內容及其出臺時機來分析其對市場的意義,更不能簡單地以一兩天的行情漲跌來判斷其對市場的影響力。《意見》作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長期政策綱領和政策導向,其對市場的影響力需要通過相當長的時間,在有關政策逐步落實的過程中,才能逐步被市場所充分反映。

10多年來,中小投資者以自身利益的妥協換來了證券市場的長足發展。沿著“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思路,部門利益是否同樣該作出妥協,以換取市場的二次騰飛?(劉雪梅 劉欣)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4-2-4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