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窗口”發射 “探測一號”衛星發射側記

12月30日淩晨3時6分18秒,“探測一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為2003年的中國航太征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為了這次成功的發射,中國航太人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

11月下旬,“中星—20號”通信衛星在西昌航太城升空僅10天,“探測一號”衛星又被空運到了這裡。這是我國“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的第一顆衛星,也是目前世界航太領域不多見的高軌道衛星。

由於“探測一號”衛星入軌精度必須非常精確,因此對發射“窗口”的要求近乎苛刻。

發射“窗口”是根據衛星運作軌道等各種指標,確定運載火箭發射的時間範圍。這個範圍寬的以小時、甚至以天計算,窄的只有十幾分鐘、甚至為零。這次“探測一號”發射的最佳發射“窗口”是淩晨3時6分左右。考慮到這是我國第一次發射高軌道探測衛星,上級指揮部確定這次發射“窗口”的寬度前後不得超過120秒。這就是説,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內衛星不能準時發射,發射就得取消或被視為失敗。由於這次衛星的發射“窗口”極窄,大家都説這是“零窗口”。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面臨著從未有過的考驗。“零窗口”發射不僅在中心是第一次,在我國航太發射史上也不多。它要求衛星和火箭必須處於良好的狀態,發射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必須精益求精。一旦進入發射程式,不允許星箭和地面發射設備出現任何影響發射的故障。

面對嚴峻挑戰,航太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星、箭測試過程中,他們採取加嚴測試的辦法,嚴格數據比對和復查,嚴把産品品質關。雖然測試時間緊張,但他們對發現的任何疑點都一查到底,決不放過。12月中旬,在火箭上面級固體發動機檢測中,發動機保險機構出現狀態異常,不能正常解開保險。面對這一意外遭遇的“攔路虎”,測試人員緊張工作了3天3夜,使問題得到了解決。

在溫度控制方面,技術人員曾經遇到一個大難題:“探測一號”衛星需要相對溫度低一些,而用於這次發射的“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火箭需要相對溫度高一些。技術人員想了很多辦法,終於成功地把溫度控制在14℃,同時保證了衛星和火箭的良好狀態。

發射塔平臺、擺桿適應性改造成功,光學測量設備安裝調試成功,發射場區寒潮預報系統研製成功……為確保這次發射圓滿成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先後對發射場進行了21項適應性改造,執行這次任務所使用的3400台(套)設備設施80%以上為新引進或經過全面技術改造的。

經過一個多月日夜奮戰,12月30日淩晨,發射時刻終於來臨。

3時6分18秒,“長征”二號丙/SM型運載火箭噴射出熊熊烈焰,在驚天動地的轟鳴聲中拔地而起,直刺蒼穹,將“探測一號”衛星送上了太空。(劉毅 奚啟新)

新華網  2003-12-30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