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北京社區醫院發展現狀調查 首家社區醫院舉步維艱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8 日 | 文章來源:京華時報

社區醫院目前發展狀況如何?3月3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市首家社區醫院———東城區朝陽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該社區醫院負責人姜國棟稱,由於定位不清晰,目前,社區醫院中存在醫生老齡化、患者對醫院不信任及負債經營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又導致社區醫院發展緩慢,舉步維艱。

醫生

面臨老齡化問題

3月3日上午8時,朝陽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剛開門不久,住在東城區東四南大街燈草衚同附近的許多老人便來到醫院掛號、取藥。

“這裡人少,不用排隊,走幾分鐘就到了。”64歲的曹大媽説,她患有高血壓已經多年了,基本上都是在這個社區醫院取藥,隔一段時間請這裡的醫生測測血壓和血糖。

朝陽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於1968年,是北京市最早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1.26平方公里的社區面積,42600個固定人口,50000左右流動人口。30多年來,醫院名稱幾經變化,從最初的瑞金醫院到後來的街道衛生院,再到現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院的定位也從當初的一級甲等綜合醫院,調整到現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這個醫院最初是由好幾家門診部合併起來的。”院長姜國棟説,從1985年開始,朝陽門醫院逐漸確立了“以社區為中心,防治結合,開展家庭醫療保健服務,創建社區醫院”的辦院宗旨,走上了社區服務之路。醫院目前的建築面積有3200多平方米,設有內科、外科、中醫科、社區衛生服務站等25個科室。

“醫院現在有職工18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59人,有處方權的醫生20多人。”姜國棟説,在現有的工作人員中,45歲以上人員佔所有醫生的三分之二,平均工作年限都在20年以上,而35歲以下的只有4個人。“老醫生雖然經驗豐富,但老齡化也是現在一級醫院普遍面臨的問題,醫院現在的離退休人員已經有150多人,醫院負擔很重。”

患者

80%是老年人

姜國棟説,醫院目前的患者人群主要是附近社區的老百姓和醫保關係在這裡的單位,但患者以社區內的老年人為主,佔患者總數80%以上,且醫院只能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比如感冒發燒等常見病和確診後需要調理的慢性病等。來這裡看病的年輕人很少,來看的也主要是小外傷、感冒發燒等。

姜國棟説,由於觀念的原因,許多年輕人信不過社區醫院,一些小毛病也不願過來看,而由於體制的原因,作為一級醫院,許多藥物他們無權開給患者,更加難以吸引患者前來就診。

“按照目前我們醫院的水準,每天接待門診300人到400人根本沒有問題,但實際上,我們現在的門診量平均每天只有150人左右。”姜國棟説。

服務

以預防保健為主

龔廣才,朝陽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從1986年開始,他已經在這裡做了20年的社區全科醫生。

3月3日上午9點,龔醫生像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去周有光先生家裏做健康指導。曾經是復旦大學教授和政協委員的周有光先生今年已經101歲,社區醫生每個月都要到府給他做健康指導。

“血壓130到160,脈搏60,心率正常。”龔醫生做完檢查後,大聲告訴周老先生,然後把測量數據記錄在一個本子上。“老先生耳朵背,血壓偏高,有輕微冠心病……”龔醫生説,對於周老先生的身體狀況,他可能是最清楚的了。從1995年起,他每月都定期來做檢查,老先生突然有什麼不舒服,打個電話,他5分鐘就能趕到。

“龔大夫好呀,隨叫隨到。”周有光説,由於龔大夫這幾年的呵護,他才能在100歲高齡還可以做學問,能給學生講課。

當天,龔醫生探訪完周有光先生回醫院的途中,社區內一名趕去社區服務中心的婦女半路上截下了他,請他趕緊去家裏看看她突然血壓升高的母親。龔大夫立即騎車跟了過去。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除了定時到府指導外,只要有老人需要,就要過去。”龔大夫説。

經營

負債經營舉步維艱

“醫院幾乎每年都要負債。”姜國棟説,定位不清晰、負債經營是社區醫院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姜國棟算了一筆賬,現在醫院職工的平均年薪在25000元左右,每年的工資總支出在600萬左右,一年的職工醫療費在100萬以上,再加上硬體設備,一年的總支出將近2000萬元。

“國家每年撥給我們的錢是400萬元左右,只佔醫院總支出的20%左右。”姜國棟説,醫院每年的營業收入約1200萬,差額部分需要醫院自負。

朝陽門醫院目前執行的是1996年制定的收費標準,每次掛號費5角、門診費2元、打一針5角,床位費每天18元。

“一個護士每月要打多少針才能掙夠1個月的工資?”姜國棟説,“另外,我們的醫療設備比較陳舊,生化儀、B超、心電圖的使用都在10年以上,屬於超期服役。按規定,這些都是5到7年就需要更換的,但沒錢怎麼換?”

姜國棟認為:“為居民提供公益服務,政府應該買單,因為一級醫院不是盈利單位,只靠普通的基本醫療不可能盈利。”

發展

改革試點初見成效

去年8月1日起,月壇街道汽南社區衛生服務站等三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率先施行“醫療保險定點社區衛生服務站”改革試點工作。

月壇街道汽南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侯武姿説,目前,試點工作歷時半年,已經初見成效,正準備在北京市推行。

按照改革試點的要求,只要醫保定點單位是汽南站的退休人員,並且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這兩種慢性病的患者,不僅能首次實現在家門口拿到以往到三甲醫院才能拿到的藥品,還能首次做到看病、拿藥、報銷全在家門口完成。“不但方便了患者的報銷,我們還能根據患者單位的情況,在適當範圍內調整藥品價格,減輕患者負擔。”

侯武姿説,這些老年患者不用再往以前的單位裏來回跑了,因為無論在哪看的門診,都要來這裡取藥報銷。目前,已經有108人在這裡申請了醫保報銷,院方正在考慮擴大診療的範圍。

專家建言

社區醫生應是“守門人”

顧湲,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多年來一直專注于社區醫院改革研究。昨天,顧湲在家中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提高社區醫生待遇顧湲説,改革開放後,我們開始拼命引進技術,集中人力財力發展三級醫院。等到要發展社區醫院時,優秀的醫師大都不願意到社區醫院工作,老百姓也不再信任社區醫院了。她認為,社區醫院要發展,“首先是要讓患者相信社區的全科醫生”。

作為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顧湲説,她經常面對的全國社區專科醫生中,100個人中也就有兩三個人是合格的。因此,提高全科醫生待遇,吸引好的醫生下社區來,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做好醫保“守門人”“基本醫療保險如果沒有‘守門人’,費用將無法控制。”顧湲説,“既然要有人去管理這部分費用,首先就要有人去管理群眾健康,希望人們不看病、少用藥,才能省錢,社區醫生就是在人們沒生病的時候做保健,剛生病便及時發現,並及時得到治療。所以,社區醫院的全科醫生就應該是‘守門人’的角色”。

顧湲説,醫療報銷費用要由全科醫生控制,全科醫生覺得病人該轉診,才能把病人轉到相應的二、三級醫院去,如果病人不該轉診,去了以後就不能報銷。這樣一來就能把醫療費用控制住。這樣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醫療收益與醫保掛鉤“如果不能改變醫療保險的投資方向,看病貴的問題很難解決。”顧湲説,既然全科醫生在為政府醫療保險把關,他們的收益就應該跟醫療保險的使用掛鉤。這樣不但能促使患者首診去社區醫院,也能調動全科醫生深入社區的積極性,還能有效降低國家的醫療保險費用支出。

顧湲還説,目前的醫患關係很對立,只有患者看病醫院才有收益,但將全科醫生與醫療保險掛鉤後,他們的利益就與患者一致了。“如果社區內住院的病人少了,全科醫生就能從剩餘病人的醫療保險費用中拿到提成,這樣,他們也很願意把病人前期的工作做好,人們少生病,醫生掙更多的錢,雙方都得利。”(記者 畢磊)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