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廣西恭城發展生態農業:依靠自己的雙手建美好家園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17 日 | 文章來源:新華網

大嶺山村,一個只有30來戶人家的村莊,過去由於生存條件惡劣,貧困世代相傳,村民靠著種紅薯、玉米,喝石坑裏積水、住茅草房度日。在鄒存亮、李春明等人的帶領下,當地人踏上撬山種桃的挑戰生存之路。

大嶺山人修路是悲壯的。山裏人種桃,收穫時一擔擔往山下挑,挑不及的,一半爛在了山上。看著爛桃,山裏人哭了。為了讓車能進村運桃,每年農曆九月九,進入缺水的季節,全村人都上山修路。村民借錢、墊錢修路,實在找不到錢,就把準備過年的豬賣掉。

靠著一雙手,一把踏犁,大嶺山人在一片鳥獸不生的石山上,撬出1300多畝桃園,每人平均年收入由過去的200元上升到現在的5000多元。2003年,大嶺山人辦起了首屆“桃花節”,城裏人紛至遝來,上萬人進山賞桃花。

正在富裕起來的大嶺山人,並沒有忘記苦難的日子。在最早開闢的果園周圍,有一個用鑿出的石塊砌成的圍墻。村民説,要在這裡求生存,就要改變環境,也為後代把環境搞好。砌這個石墻,能保存歷史,留給後人一種精神,讓他們知道前輩是勤勞的。

靠著這種“大嶺山精神”,大嶺山村建設成為全縣較早的一批“富裕生態家園”新村。政府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並沒有像一些貧困地區“等、靠、要”,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用好每一分錢。在建新村規劃中有以下條例:沒有重型車輛開進的村道,水泥沒有必要鋪得太厚;環村路的修建從實際出發,把重點放在主村巷和通往各家各戶的小道上;空地要儘量多種果樹等。

恭城人在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探索著一條“低投入、高效益”的新農村建設之路。橫山瑤寨、白芒壘村、楊梅壘口村、社山村……20多個“富裕生態家園”新村像珍珠,撒落在恭城這個昔日貧困的石山區,熠熠生輝。目前,全縣800多個自然村,已經規劃了600多個“富裕生態家園”。

“富裕生態家園”有了社區的雛形。2005年5月,一些專家實地考察後十分感慨:真想不到在中國西南地區,有這樣的農村。“如果有意識地加入一些商業、娛樂設施,農村社區化就更好了。”有專家表示,鄉村風光加上清新的空氣,令人每年都想到鄉下住一段時間,甚至蓋房子。

恭城的新農村建設被專家評價為“是一次因地制宜的創新運動,它將農民居住條件的改善、農民增加收入、富餘勞力本土化轉移結合起來,以富裕生態新村集群吸引城市遊客,帶動了城市向農村的要素流動。”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