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國投入200億元著手構建農村衛生服務體系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1 月30 日 | 文章來源:北京週報

為改善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中國準備投入200億元,用5年的時間,建設農村衛生服務體系

“還和以前的‘赤腳醫生’一樣嗎?”聽説政府要在村裏建衛生室,北京郊區的農民王海福對衛生室將來的醫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赤腳醫生”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對中國農村衛生工作者的統稱。那時候由於這些衛生工作者其實也是農民身份,在不看病的時候還得下地幹農活,因此得了這個稱呼。

村幹部告訴王海福,衛生室的設備全是新的,醫生是經過學習考核取得資格證後才能上崗的。“基本上一般的常見小毛病都能看了。”

感冒吃藥,輸液、打針,外傷包紮等,以及公共場所消毒處理,這是中國衛生行政部門對村衛生室的基本要求。

村衛生室建成後,王海福只要每年交10元人民幣,全年看病除了買藥就可以不用再花錢了。而且藥錢可以按農村醫療保險規定的比例報銷。

“以後我就不用像以前一樣打個針也得跑到十幾公里以外的醫院了。”王海福高興地説。

目前,中國的農村地區都在建設基層的衛生服務體系,這套服務體系基本由“村衛生室--鄉(鎮)衛生站-縣醫院”或“鄉(鎮)衛生站--縣醫院”構成,經濟發達的地區多采用前者。鄉(鎮)衛生站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等服務,受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委託承擔公共衛生管理職能。鄉(鎮)衛生院要改進服務模式,深入農村社區、家庭、學校,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一般不得向醫院模式發展。村衛生室承擔衛生行政部門賦予的預防保健任務,提供常見傷、病的初級診治。村衛生室看不了的病,可以去鄉(鎮)衛生站,鄉(鎮)衛生站看不了的病,去縣醫院。

衛生部農村衛生管理司副司長聶春雷透露,衛生部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編制了“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發展規劃”,擬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籌資,利用5年的時間,完成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這大概需要投入人民幣200億元左右。

聶春雷介紹,到2010年,在中國農村要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基本設施齊全的農村衛生服務網路,建立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農村衛生服務隊伍,建立精幹高效的農村衛生管理體制,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這套體系建成後,中國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將有所改善。

中國衛生部透露,目前的重點是加強農村衛生隊伍建設和人員培訓。衛生部農衛司編制了2005-2007三年規劃,提出對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城市衛生對口支援農村衛生,以及“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等具體的方案。這些方案有的已經開始落實。

根據中國衛生部的意見,各地政府可以根據具體實際情況自行規劃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

山東省東營市從2003年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每位農民只需每年交納10元的醫療保險金,就可以按小額門診費用補償20─40%、大額門診及住院費用補償30─50%的比例享受補助。東營市廣饒縣周樓村農民在清點剛領到的醫療補償金。朱崢 攝

寧夏回族自治區針對村衛生室建設專門出臺了一項政策,提出了村衛生室建設目標,爭取用3-5年的時間,完成全區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任務,一個行政村原則上設立一所衛生室,配備一名村醫,主要從事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初級診治、婦幼保健、計劃免疫、健康教育及農村傳染病疫情報告等工作。鼓勵鄉鎮衛生院領辦、鄉村聯辦、社會力量承辦、有執業資格的個人舉辦村衛生室。村衛生室應設在村民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使鄉村醫生達到中專以上學歷或水準,其中60%具有助理執業醫師資格,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

陜西省衛生廳廳長李鴻光日前在全省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會議上透露,陜西省今年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總投資2億多元,主要解決農村衛生機構服務條件差、基本設備短缺陳舊、醫務人員奇缺及農民支付能力有限、看不起病等問題。

浙江省政府提出大力實施“農民健康工程”,爭取到2007年,建立健全以縣為主,縣、鄉、村分級負責的農村公共衛生管理體制。

其實中國農村曾經有過普及的衛生服務體系,1949年至1965年,中國就初步形成了以村衛生室為主的農村初級保健網,而在村衛生所上一級的公社(後改為鄉)醫院兼有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初級衛生保健技術指導及鄉村衛生行政管理的功能。

1965年,在“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下,中國農村短期速成培訓了一大批“赤腳醫生”,向農民提供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到1978年,中國有“赤腳醫生”近478萬人,衛生員166萬多人,農村人口中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0%以上,農村居民健康狀況得到很大改善。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楊團介紹,這種衛生服務體系是社區出面組織農戶形成的一種農村合作醫療模式,通過村委會規劃、融資、安排村赤腳醫生直接向農民提供衛生服務,農民不用出錢。

但是,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首先衝擊了村級衛生組織,由於村集體財物都分給了農民,村委會不再負責農村衛生所的規劃和融資,農村的衛生所大多撤消,或者被私人承包,絕大部分村衛生室變成了鄉村醫生的私人診所,致使合作醫療覆蓋面大幅下降,到1986年堅持合作醫療的行政村下降到5%左右,跌入農村合作醫療的最低谷,至此農民基本上沒有醫療保障。中國的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解體。

在這種情況下,城鄉衛生資源的配置差距逐漸擴大。農村醫療衛生投入不足、效率低下、保障缺乏導致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就越來越突出。

據衛生部的數據,農村佔總人口70%,僅佔不到20%的衛生資源。在農村衛生總費用中政府投入只有6.59%,社會投入3.26%,而農民個人直接支付費用上升到了90.15%。

聶春雷坦言,這10年中央政府對鄉鎮衛生站建設的投入實際上只有11個億。目前,全國有5萬多所鄉衛生站。大約有15%基本上是停業狀態的,有一部分在勉強經營,有一部分已經轉制為私營,只有不到10%經營狀況比較好。

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解體,導致農村衛生環境的下降,自上世紀90年代以後,地方性疾病在一些地方又重新抬頭,患病人數達6000多萬人,其中絕大部分在農村。

1994年中國開始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合作醫療的主要原理和保險一樣,是通過群體合作降低個人患病的經濟風險。但這種新型合作醫療遇到很多困難,沒能解決農民基本醫療保健問題。

目前中國政府對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其實就是對以往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重建,當然醫療衛生設備以及衛生工作者的服務水準都有很大的提高。

楊團認為,農村衛生的目標是基本衛生服務,基本衛生服務需要建立以社區為主體的服務系統。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以提供初級衛生保健為主要內容,符合這一目標,這與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特別是中西部的農民衛生健康保健需要是相適應的。

衛生部農村衛生管理司副司長張朝陽認為,加大對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建立起以公有制為主導、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的農村衛生服務網路,符合中國的國情。為此,衛生部農村衛生管理司還編制了《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大綱》,培訓內容有:感染與免疫,傳染病的基本特徵、臨床特徵、診斷依據、治療原則,傳染病預防措施,醫療廢物的處理等涉及公共衛生的知識。張朝陽表示,到2010年,中國大多數鄉村醫生要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執業資格。

然而,對於中國衛生部門投資200億元人民幣重建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也有專家表示了擔心。

北京大學王紅漫博士曾在中國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對鄉(鎮)衛生站做過調查,鄉鎮衛生院處於村級診所和縣醫院之間,在技術上它不如縣醫院,而在服務的靈活度以及成本方面又比不上村診所,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中部調查的15個衛生站只有5家收入大於支出、10家虧損。在東部調查的18家衛生站全部虧損。“這揭示出一個問題:鄉鎮衛生站的虧損更重要的是制度性和管理思路而不在於經濟是否發達。” 王紅漫説。因此王紅漫認為,就目前中國的情況而言,投入鉅額資金重建已經解體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顯得有些不現實,畢竟現在已經不是集體時代。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孫炳耀也認為,目前中國農民看病難最主要的不是沒有地方看病,而是看不起病。“多年來中國醫療服務體制改革的最核心特徵便是幾乎所有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都從原來幾乎完全依賴政府財政撥款的公立機構,轉型為以服務換取收入的組織,即使是公共衛生機構(例如防疫站)也不例外。重建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能否真的讓老百姓看得起病還很難説。”

孫炳耀介紹,醫療支出已經成為中國農村居民一項沉重的經濟負擔。中國社科院調查顯示,農民醫療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8.5%,大病戶家庭則佔30%左右。藥品銷售收入是農村醫療單位的主要收入來源。村級診所藥費收入佔其總收入的70%以上,鄉鎮衛生院60%的收入來自藥品銷售。藥品加價可以達到購入價格的40%到80%。而且農村中在較大範圍記憶體在藥品質次價高的問題。加強農村藥品監管,平抑農村藥價,是當前農村衛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孫炳耀認為,中國目前最迫切的應該是建立貧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發展農村醫療保險事業。同時鼓勵農村私人醫療機構的發展,通過競爭降低服務價格。確保貧困群眾看得起病,做到大病享受社會統籌,小病就近及時治療。

面對即將落成的村衛生室,王海福卻並沒有和專家一樣想那麼多,在他看來,看病貴已經成了事實,如果看病方便了,對他來説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蘭辛珍)

相 關 新 聞
· 新疆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啟動
· 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公共衛生農村衛生投入力度
· 高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是加強農村衛生工作重點之一
· 衛生部將啟動部屬醫院支援農村衛生項目
· 關於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的意見(全文)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