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國防資訊化建設的要素 王保存  
 

國防資訊化建設的要旨是,使國防力量各構成要素都實現由工業時代到資訊時代的“跨時代”躍升,最終建成資訊化國防力量。資訊化國防力量的主要構成要素有六項,即資訊化軍隊、資訊化後備力量、資訊化國防動員體制、資訊化國防教育機制、足夠的國家資訊防護能力和創新性國防理論。因此,從上述六項要素著手建成資訊化國防力量,就是國防資訊化建設的內涵。

後備力量資訊化建設,應該與軍隊資訊化建設同步,亦即也要為預備役部隊配備資訊化武器裝備,以“有利於資訊流動和使用”為原則改革組織體制,以及為預備役部隊培養或輸送高素質官兵等。

在國防動員體制方面,要重點抓好資訊動員機制建設,如健全資訊動員領導體制,建立國家、省市和地方企業單位多級資訊動員機構;搞好資訊人才和資訊技術分佈調查,建立相關數據庫和資訊網;加強動員系統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快速資訊動員能力。

在國防教育方面,要革新國防教育內容,認清資訊化戰爭的本質特徵和加強國家資訊防護能力的重要性;要加強國防教育資訊化建設和國防教育法規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完善的資訊化國防教育體制;要重視抓好新時代、新時期的全民國防教育,特別是青少年的國防教育。

在國家資訊防護能力建設上,要採取措施,加大投入,積極開發資訊技術特別是核心資訊技術;用自主研發的資訊技術,建設民用資訊系統和軍事資訊系統;制定多種安全保密制度,採取各種技術手段,克服資訊基礎設施和資訊系統的脆弱性;加強與完善資訊安全保密機制,保護國家和軍隊資訊資源。

在創新國防理論方面,要重點研究和弄懂弄清以下問題:機械化國防與資訊化國防的異同點;資訊化國防的本質特徵;資訊化國防力量建設的原則、途徑和方法;國家資訊化建設與國防資訊化建設的關係;國家資訊安全與國家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的關係。

最後再説資訊化軍隊問題。軍隊資訊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軍隊的核心戰鬥力——資訊力和結構力。結構力是軍隊因大量採用資訊技術,而使其武器裝備、軍事人員、體制編制和軍事理論實現科學合理的整合後産生的,1+1>2的作戰能力。

資訊化軍隊,是資訊時代的主要軍隊形態,是規模小、品質高,裝備資訊化武器裝備體系,由新型軍事人員構成,以資訊力為作戰力量最重要構成要素,適於打資訊化戰爭的網路化、知識化、一體化武裝集團。

軍隊資訊化建設的內涵主要有六項。在軍事理論方面,要變工業時代以機械化戰爭為核心的軍事理論為資訊時代以資訊化戰爭為核心的軍事理論。在這一方面外軍已取得很大進展,主要是:拓寬了國家安全的內涵;使軍事戰略像核武器問世後出現了“核化”趨勢一樣出現了“資訊化”趨勢;戰爭與作戰理論已開始深度創新,有關新概念層出不窮。

在軍事技術方面,要積極開發和利用高技術特別是資訊技術。當前,包括資訊技術在內的各項高技術正在飛速發展,各國軍方在積極利用民用資訊技術的同時,正在大力開發軍用資訊技術,以便為進行裝備資訊化建設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撐。

在武器裝備方面,要把機械化武器裝備體系逐步改造為資訊化武器裝備體系。世界各國軍隊儘管裝備資訊化建設起步有早有晚,發展水準很不平衡,但都走上了裝備資訊化建設之路。迄今,只有美國初步建成了比較完備的資訊化武器裝備體系,英、法、德、日和俄羅斯的很大一部分武器裝備實現了資訊化,而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或絕大部分武器裝備依然是機械化、半機械化裝備,資訊化裝備很少。

在軍事人才生成方面,正在大力培養資訊時代的新型軍事人員。這些軍事人員要有強烈的資訊意識、豐富的資訊知識和高超的資訊技能,適於建設資訊化軍隊和打資訊化戰爭。培養途徑或做法是:改革院校教育,增設資訊戰和資訊技術課程;在訓練演習中增加資訊戰攻防演練科目,提高部隊的奪取和保持資訊優勢技能;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加大依託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力度。

在軍事組織體制方面,正在考慮建立資訊時代的資訊化軍隊體制編制,以便使資訊在軍隊內部和戰場上快速、順暢、有序地流動,並適應打資訊化戰爭的要求。為此,美國等西方國家軍隊將重點解決以下問題:如何變縱長形“樹”狀領導指揮體制為扁平形“網”狀領導指揮體制?陸軍的作用在下降,如何進行陸軍結構改革,使其適應高技術戰爭和資訊化戰爭的要求?資訊戰越來越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作戰樣式,如何組建資訊戰攻防部(分)隊?

在後勤保障方面,正在全力打造“數字化後勤”。西方發達國家軍隊已經全面啟動“數字化後勤”建設。數字化後勤是以數字資訊技術和系統為主要管理手段的可視化後勤,其基本內涵是後勤管理的數字化。後勤管理數字化,一方面要求管理資訊數字化,另一方面要求管理系統和過程的數字化。後勤管理數字化的基礎是後勤和後勤管理的標準化、制度化和後勤管理數據庫建設,關鍵是要建立開放的、實時的、面向部隊的數字化後勤管理綜合資訊系統。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