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歷史的眼睛:二戰經典照片解讀之六  
 

圖片:八路軍戰鬥在古長城

拍攝時間:1938年春

拍攝地點:淶源縣浮屠峪長城

拍攝者:沙飛

背景史實:八路軍長城抗戰

紅軍改編之時,正值日軍在華北展開多路進攻、國民黨軍節節後退的時期。因此,中共中央軍委未等八路軍改編完成,即于8月22日命令第115師主力在陜西三原地區誓師出征。8月31日,該師八路軍渡過黃河,挺進華北抗戰第一線。其後,八路軍總部與120師、129師也先後進軍華北。9月下旬,日軍分兩路進攻山西雁門關和平型關,企圖突破中國軍隊在長城一帶的防線。八路軍奉命夾擊日軍左側翼以配合國民黨軍隊正面作戰。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平型關附近設伏,全殲日軍精銳第5師第21旅後續輜重部隊1000余人,擊毀汽車100多輛,繳獲馬車200多輛,步槍1000余支,機槍20余挺,火炮1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平型關大捷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八路軍首戰告捷,不僅提高了八路軍的威望,而且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

拍攝故事:

這是一張曾經廣為人知的反映八路軍在長城抗戰的經典照片:照片最早發表在1943年9月刊發的《晉察冀畫報》第4期上,題目是《轉戰在喜峰口外的晉察冀八路軍》(即《八路軍戰鬥在古長城》)。攝影者署名孔望。照片以雄偉、蜿蜒、象徵民族不屈精神的萬里長城為背景,前景是一位指扣機槍板機、準備射擊的八路軍戰士和一位手持駁殼槍彎腰前傾注視敵情的指揮員。照片主題鮮明、寓意深刻、畫面人物神態沉穩凝重,戰鬥氣氛濃厚,堪稱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最重要的經典攝影作品之一。

照片的拍攝者是我國老一輩紅色攝影家沙飛,孔望是他的化名。當時沙飛任晉察冀畫報社的主任,是八路軍內為數不多的受過專業訓練的攝影師,所以當年有關八路軍長城抗戰的照片幾乎全是出自他手。這張照片發表于1943年秋,但其拍攝的時間卻是在1938年春。據曾與沙飛同志一起工作過的顧棣回憶説:“1945年1月的一天,我和沙主任從晉察冀邊區群英會返回晉察冀畫報社的路上,他向我詳細講述了這張照片的創作過程:1938年春天,敵人分兵九路,對我晉察冀邊區進攻。我軍主力在浮屠峪一帶埋伏,準備對敵人進行猛攻。戰鬥打響時,他正在長城嶺一個戰鬥連進行採訪。當連長探出身子注視前方,正準備發出射擊命令時,他從戰壕一側抓拍了這個場面。他説:拍這張照片利用的是頂側光,以長城為背景拍出了環境特點。並告訴我,在拍新聞照片時要注意把時間、地點、環境表現出來,要注意光線、角度、構圖,抓住特點,即使在最緊張的戰鬥中,也要注意照片的藝術性。不要急於求成。”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