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學習生活中的燦爛之花 楊常青  
 

——記湖南分院直屬班2003級經管本科班學員李浩雲

湖南分院直屬學區2003級經濟管理本科班有一位年過七旬的學員,幾年來在學習上孜孜追求,每次聽課早到遲歸,被班上學員敬封為“學習老人”。

李浩雲,機械製造專業工程師,1930年6月出生在望城縣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勤奮好學,1955年考進上海機械製造學校(現更名為上海機械學院),在校成績一直優秀,並於畢業前夕光榮加入中國共産黨。從那以後,由於工作繁忙,抽不開身,李浩雲一直沒有得到脫産進修學習的機會。1989年從長沙市摩托車廠退休以後,辦了幾年實業,但深感形勢變化之快,技術更新之快,原有的知識結構遠遠落後,李浩雲萌發了強烈的讀書求知慾望。2003年1月,他看到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的招生簡單後,覺得非常適合自己學習,便搭乘公共汽車到湖南分院詢問。分院考慮到他年紀大,又是工程師,想作為一個特殊情況,給予免試錄取。但李浩雲拒絕了。他説:“我不要特殊,我要與大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要與大家比著學,把原來耽誤的學習補回來。”就這樣,李浩雲拼命復習了幾個月,順利通過入學考試,正式成為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學員,開始了為期兩年半的“學習長征”。

一論:學習運動論

老李認為,通過學習,不僅學到了文化知識,開拓了視野,廣交了朋友,對一個年事已高的老人來説,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強身健體,益智延年。

老李家住長沙市樹木嶺雅塘村,離學習上課地點很遠,要轉乘兩次車,單程至少要一個小時。每次上課,老李總是早晨七點準時出門,八點左右第一個趕到教室。炎熱的夏季如此,寒冷的冬天也是這樣。有人問老李,這樣學習是不是自討苦吃?老李爽朗一笑,解釋説,他現在已經把學習當成生活的動力了,上下學途中,相當於搞了一場馬拉松運動,在運動中既鍛鍊了身體,又學到了東西,何樂而不為?老李介紹,有一次,糧貿大廈停電,沒電梯。到教室上課要爬19樓。老李上到6樓的時候就感覺很累,不舒服,不想再爬了。但一想到老師在教室講課,他咬咬牙,爬兩坎歇一下,硬是走進了教室。

老李隔壁有一位74歲的老人,曾經笑老李不曉得享福,年紀一大把了,吃好玩好就行了,還讀書幹什麼?現在輪著老李笑他了,因為這位老人已經患癡呆症了。老李想,想不到學習還有醫學價值,能夠防治老年癡呆症呢!假如是這樣,學習還要加強,應該建議黨校多安排上課時間。這,就是老李的“學習運動論”。

二論:讀書“三多”論

兩年的學習下來,老李總結了“三多”讀書法。

一是多讀。到目前止,黨校已經發了20本教材,老李全部通讀了一遍,有些書還讀兩三遍。對《投資經濟學》這門課,老李推崇備至。他説:“以前投資前沒有作投資分析,搞産品論證,總是憑感覺跟風,跟在人家屁股後面搞生産,沒有超前性。假如十年前學了這門課,我辦的廠子會更有生命力。"除了讀教材,老李每年還訂了一份《參考消息》,每天堅持看書看報三個小時,及時了解國內國外大事。

二是多記。俗話説,好腦筋不如爛筆頭。老李採取兩種辦法多記:一是記筆記。將課堂上板書內容記下來,有時記得慢,沒記下,下課再找老師或同學補記。二是剪報。將報上寫得好的、有資料性值得收藏的文章剪下來,分門別類保存。一旦需要,便於搜尋。

三是多作。每次課後,老師會佈置作業。有些學員看老李寫字吃力,願意代他做作業。老李説:“那怎麼行?!我是來讀書的,讀書當然就要做作業。”老李不僅自己做作業,做完以後還要重抄一遍,説是供復習用。

就是靠著這三多,老李闖過了一場又一場考試,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

三論:知識價值論

有人問老李,70多歲的人了,還這樣使勁學幹什麼?老李自豪地説,用處大著呢。他舉了兩個例子。

第一例,通過學習,教育影響了下一代。老李的孫子叫袁帥,今年15歲,上初三。原來到爺爺家主要就是玩,一進門就喊“吃麼子?”去年下學期,看到爺爺榮獲了省委黨校發給的獎品後,袁帥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他像換了個人似的,以後每次回爺爺家來總是帶著本子,一進門就伏在桌子上做作業了。袁帥跟爸媽説,要與爺爺比著學,要拿更多的獎狀回來。

第二例,通過學習,更新知識,發揮餘熱,贏得了家人和社會的尊重。老碩士研究生女兒在産假期間,要老李把所學經濟學課程整理一下,給她拜讀一番。老李為這個事高興了好一陣。現在,老李所住的方圓幾十里,都曉得有一個熱愛學習的“老李頭”。老李成了當地的學習名人。

退休以後,老李曾經利用自己的專長辦過摩托車配件廠,為8名下崗工人提供了就業機會。現在,老李的想法更多了。他從函院獎給他的檯燈受到啟發:任何工藝都面臨更新、完善,這更新、完善的過程就是商機開發的過程。他是工程師,他要沿著科技創新的路子走下去,要發揮餘熱,用學到的新知識,再去創辦一家實業,吸收更多的下崗工人,在有生之年為社會再就業工程做出自己的貢獻。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