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函授教學應注重“六要” 薛元才  
 

講好黨校函授課,對於學員增強理論武裝、開拓世界眼光、培養戰略思維、提高黨性修養非常重要。所以,上好函授課,提高函授課的教學品質是黨校函授教師的共同追求。結合實際工作,我認為,提高函授課堂教學品質應做到“六要”。

一、 備課要“透”。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所以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具體地説:一是要注意收集資料。平時在讀書看報或上網時,發現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資訊就隨手抄錄或下載下來。俗話説:“鐵頭腦子,不如爛筆頭子”。因為看過的東西時間一長,就模糊不清,更不要説能記住作者的姓名、日期、出處等詳細內容,所以要勤動手。二是要鑽研教學內容。要上好課,必須鑽研教學內容,只有熟悉並精通教學內容,才能通盤考慮整個教學計劃,分配教學時間,安排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率。三是要熟悉學員。到黨校來學習的學員,大多是黨政幹部或者是業務骨幹,他們的閱歷都比較豐富,有的出過國,去過發達地區,接受過高層次的培訓,有許多來自基層和經濟工作第一線,接觸和了解實際較多,其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充電和運用,他們希望在每次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有效資訊。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學員的年齡特徵、職業特點、思維情緒、文化程度以及學員對所授課內容的認識水準等因素,以便進行因材施教。四是要多進行調研。黨校的教師要多進行調查研究,為講課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發展中的社會,並能為當地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一些參考方案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能為當地黨政部門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理論上的支援和正確的輿論引導。

二、 內容要“新”。學員聽課愛聽新課,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從審美的情趣看,人總有一種“喜新厭舊”的心理定勢,“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説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進行函授班教學時,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嚴守黨的宣傳紀律的前提下,要敢於説新話,説別人沒有説過的話,説有獨到見解的話,力求出口不凡,別具一格。選取的案例,力求做到新穎、獨到。黨校理論教學的生命和吸引力就是一個“新”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要結合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和工作實踐,對在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科學的解釋和滿意的回答。作為教師,就必須時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合教材的內容,不斷地將中央最新的大政方針和政策、理論界最新的研究動態和學術成果、國際國內最新的一些重大事件等,穿插、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並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只有用新思想、新觀點、新思維引領學員聯繫實際解決問題,引導學員從戰略眼光、戰略思維去思考分析問題,用理論的內在魅力去打動和説服學員,才能使學員在思想上得到啟發,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在實踐中得到指導。教師要力戒一次備課講幾屆、一個案例講幾年的“炒冷飯”現象。

三、 講課要“精”。黨校的函授教學時間短,任務重。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做到“精”講,所謂“精”講,就是要求教師在熟練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主次,提綱挈領,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有的放矢。應當説黨校的講壇對我們每個教師的專業基本功是個很大的考驗,講課時的揮灑自如是來自於你對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沉澱,只有對某個理論、某個學科駕輕就熟、爛熟于胸,你才能厚積而薄發、信手拈來、左右逢源、引人入勝。一個觀點、一個理論,學員沒理解、不明白,往往不是學員的錯,而是我們教師自己對這個問題理解不透,或者説理不深。這就要求黨校的教師必須對所講的內容非常精通,是這方面的行家裏手,你才能把一個深奧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話講清楚,即只有“深入”才能“淺出”,不能有半點含糊。

四、分析要“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使學員聽得進、學得透,必須準確地分析問題。所謂分析就是理論聯繫實際,找準結合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教師要針對新的實際,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結合起來,以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比如有的學員對社會變革過程中出現的新特點、新趨勢、新矛盾和新問題感到困惑,拿不準解決的辦法,因而希望來黨校找答案,作為黨校的教師雖不能回答所有的問題,但也不能什麼問題都不能回答,更沒有理由回避或拒絕回答這些問題,黨校的教師應該憑藉自己的理論優勢,通過加強政策分析和對策研究,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觀察、思考、研究和積累,引導學員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王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引導學員用全面、辯證、客觀、公正的觀點看問題,分清什麼是本質,什麼是現象。

五、課堂要“活”。在函授班教學中,為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在教學形式上應採取互動式、民主式、討論式、啟髮式、辯論式、案例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俗話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有法”是説教學有一定的方法和準則。“教無定法”是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貴在得法”是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學員、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環境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但長期以來,一些教師講課缺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往往都採取教師講、學員聽,“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學員的學習目的不明確,認為到黨校學習是為了混文憑,能應付考試就行了;另一方面是由於基層黨校教師前沿理論資訊、基層實際工作經驗兩頭空,加上部分教師本身的理論水準和專業知識的限制,教學知識陳舊、缺乏實踐指導性,又很難有機會外出學習進修,擔心採用討論式、啟髮式、自由式、民主式、辯論式等授課方式,回答不了學員自由提問,難以駕馭課堂教學。因此,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刻不容緩。

六、反思要“勤”。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實施的教學過程進行思考,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表現及其依據進行回顧、診斷、自我監控和自我調適。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可以加深對教學規律的認識,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準。具體做法是:一是常寫教學後記。教學後記是一種機動靈活、行之有效的教學反思方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和“學”的發現和感悟,是課後認真思考,探究教學規律的一種隨筆。課上、課後可隨時記錄,教材、教案上也可隨時留下痕跡。二是組織好學員測評。一堂課教下來,課講得成功與否,不以教師的自我評價好壞為標準,也不以教師的自我感覺為轉移,而要以學員的滿意度為標準。教師要認真研究學員測評表,從學員的測評表中,教師可以反思以後上課該詳講什麼,略講什麼,發揚什麼,捨棄什麼。三是進行教學評議。聽課、評議活動是重要的教研活動之一。由於“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教學評議可以起到教學反思達不到的效果。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