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要糾正的不是市場化而是偽市場化 周為民  
 

——應當正確地提出問題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意味著社會經濟的組織方式亦即資源配置方式的市場化。在中國,這個任務尚未完成,但同時在若干領域又出現了一個問題:一方面,一些做法並非真正的市場化,有其名無其實,重其形失其神,徒有其表,買櫝還珠,離開市場機製作用的基礎、條件和內在邏輯,任意套用所謂市場手段,結果造成混亂,帶來更多的矛盾和問題,這其實只能叫做偽市場化;另一方面,反對者不察,把由此造成的弊端一概歸咎於“市場化”,並似乎很有根據地得出結論説,市場化是方向錯誤,必須否定。

於是我們又看到了在許多爭論中屢見不鮮的一個有趣現象,即對一件事的贊成者與反對者雙方只是在“政治”立場上相互對立,而其“理論”邏輯則是完全一致的。在這裡,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市場化的,都是真偽不辨,他們對市場的理解都是簡單膚淺,不得要領的,都以為所謂市場化就是一味追求賺錢發財。

這也難怪,不管孔夫子如何誨人不倦,孟夫子如何痛心疾首,我們中國人其實都沒太在意,而是從來都把賺錢發財看得很重的。謂予不信,不妨想想從古到今我們每于一年之始口以言之,書以寫之的新春祝辭是什麼,這在全世界好像是獨一無二的,更不必説我們還有一尊虔誠供奉的財神。所以一旦要搞“市場化”,大家立刻想到的就是“恭喜發財”,於是不問前提、條件而“上下交徵利”。

市場活動固然也是追求賺錢發財,所謂利潤最大化,但這與舊式農民、財主、官吏謀財的方式及其性質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可以説市場機制就是賺錢機制,但一定要立即強調,這種機制只存在於真正的市場基礎之上,真正的市場關係之中,有其不可缺少的作用條件。換句話説,市場機制決不是可以隨意“引入”的,要市場化,最重要的是確立市場的基礎、市場的關係,然後市場機制便在其中了。

所以,搞真的市場化,首先就要形成合格的市場主體。這是根本,是基礎。什麼是合格的市場主體?是有獨立財産權利,自主決策,自負盈虧的市場參與者。其次要形成合理的市場關係,即市場主體間平等競爭、優勝劣汰的關係。良好的市場機制及其有效作用,需要有足夠多的市場主體,權利、地位平等基礎上的充分的市場競爭,以及其他一些必要條件即不存在顯著的資訊不完全、不對稱的情況,不存在個別成本與社會成本的重大差異,不存在突出的可“搭便車”現象。只要形成了這些條件,就會有良好的市場。要搞“市場化”,就是要化出這些條件。果如此,則不論是一些學校,一些醫院,還是別的什麼部門中的一些部分或全部,搞市場化就都沒有錯,在這些條件下受市場機制的引導去追求賺錢發財,就都是世界上最正當、最清白、最有助於增進社會福利的事業之一。在這些條件下依靠市場來解決問題,不論是教育中的一些問題,醫療中的一些問題,還是別的一些什麼問題,就一定會比依靠政府或其他什麼方式更靠得住一點,更有效率一點。

遺憾的是,不少同志搞市場化,卻不真懂市場,或是用行政方式任意控制市場,試圖把市場工具甚至是市場經濟中最高級最複雜的組織工具當成可任意用來為某些特殊的財政目的服務的手段;或是動輒關閉市場,禁止交易;或是只要市場手段,不要市場基礎,以至與市場經濟的基本精神完全不符且直接損害市場經濟的種種特權力量,竟堂而皇之地在市場化的旗號下放膽攫取高額利潤。這樣的“市場化”,豈能不成為亂源!同樣遺憾的是,不少同志也不真懂市場,卻一味反對市場化,先是連商品經濟也不承認,後來有了中央決定,才接受了商品經濟,卻不承認市場經濟,後來又有了中央決定,才又接受了市場經濟,卻不斷弄出客觀上混淆了是非的種種説法,把許多分明是由非市場、反市場因素造成的弊端指為市場的罪惡。市場化改革不是在這裡必須停止,就是在那裏方向錯了。而他們的替代方案,大體不過是強化政府干預,行政控制。他們比較地習慣於迷信權力甚至是高度集中的權力。不是説沒有需要政府干預和行政控制的地方,但要明白,市場能做並能做好的事,其實遠超過許多人所設想的限度。問題在於人們沒有透徹地理解市場的邏輯,因而尚未“化”出一個良好的市場。此外還應當明白,所謂市場失靈,是説在一些必要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市場便不能有效運作,所以面對市場失靈問題,重要的是盡可能提供並改善市場的作用條件,而不是簡單地用政府取代市場。實際上,市場因缺乏某些條件而做不好的事,如果由政府來做,其中有些事會因為缺乏同樣的條件而搞得更糟。

所以,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地提出問題,沒有搞清楚什麼才叫市場化,為什麼要堅持市場化和堅持什麼樣的市場化,上述那兩種傾向、兩種力量的相互拉扯就不知伊于胡底。如果改革在這樣的局面中走走停停,就不免前路堪虞了。

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比這更糟糕的,是把孩子倒掉,卻把臟水留下來了。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