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説三道四”讀書法  
 

吾喜愛讀書,更喜愛探討研究讀書方法。在本人總結、收集和整理的六十余種讀書方法中,惟對帶有數字的讀書方法興趣最濃,尤其是“三”和“四”。中國有句成語叫“説三道四”,此處我就借用這個成語,説説帶“三”帶“四”的讀書方法,所以就將本篇短文的題目定名為“説三道四”讀書法。

先説帶“三”的讀書法:

“三余”法,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雨者時之餘。”這是三國時魏人董遇的讀書方法。董遇讀書善於抓時機、搶時間,他充分利用冬天的農閒時間、晚上的業餘時間和下雨天的閒暇時機,手不釋倦,孜孜以求。

“三上”法,即“馬上,枕上,廁上。”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讀書方法。蘇軾讀書非常珍惜時間,他不但利用騎在馬背上的一時一刻抓緊看書,而且還利用躺在床上入睡前的分分秒秒刻苦攻讀,甚至連上廁所蹲坑的點滴時間都不放過,這種分秒必爭的勤奮精神難能可貴。

“三到”法,即“心到、眼到、口到”。這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讀書方法。朱熹讀書主張心、眼、口三者並用,缺一不可。他認為“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浪漫誦讀,決不在此,記亦不能之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矣不到手?”

“三不”法,即不茍同,不固執,不苛求。這是原北大教授俞平伯的讀書方法。“不茍同”是説讀書時不要被別人的觀點牽著鼻子走,要有自己的主見,“對別人的見解從不輕易附合”;“不固執”是説要有己見,但“不固執己見,一切服從真理”;“不苛求”是説“對不同的觀點要寬容”,不要隨便指責別人,説長道短。

“三步”法,即一總二分三合。這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讀書方法。所謂一總,就是先瀏覽書的前言、後記、編後等總述性的內容,再認真地讀讀目錄,以概括了解書中的結構、內容、要點和體系等,以便對全書有個總體印象。所謂二分,就是在讀了目錄後,先略讀正文,這不需要逐字讀,而著重對那些大、小標題,畫線、加點、黑体字或有特殊標記的句段來讀,這些往往是每節的關鍵所在。亦可以根據這些來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內容來細讀。所謂三合,就是在翻閱全書的基礎上,頭腦已對這本書有個具體印象,這樣再回過頭來仔細讀一遍目錄,並加以思考、綜合,使其條理化、系統化,以弄清內在的聯繫,達到深化、提高的目的,進一步深入領會初讀時所不能領會的許多東西。往往人們在這一步上不得要領,看過書一扔了事。

“三思”法,即未讀先思,正讀反思,讀後再思。一是未讀先思。就是拿到一本書,先瀏覽目錄,只要記住章節大小標題,即將書合上,按照書上提出的命題和結構進行思考,構成一本書的輪廓,然後開卷讀之。邊讀邊與自己推想的那本書進行對比,即知己之差距。二是正讀反思。所謂正讀,即首先要正確地理解原書的本義。反思,就是提出與書中命題的論點、論據相反的論點和論據,進行相反的論證,經過反覆交鋒,再決定取捨。取則不迷信,舍則有依據。三是讀後再思。就是每讀一本書後,再將自己的觀點和書中的觀點進行分析綜合,從而提出質疑,予以修正,進則提出新的理論和見解。

再道帶“四”的讀書法:

“四為”法,即為學習而讀書,為研究而讀書,為創作而讀書,為愉快而讀書。這是我國傑出作家、詩人、歷史學家郭沫若的讀書方法。“為學習而讀書”,是對每個人的基本要求。人是學而知之,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有所知,有所得,有所獲。為求知而讀書,是人生獲得前進的動力,也是一種高尚的境界。“為研究而讀書,”是指一個人要想學有所成,必須以研究求索的態度去讀書。“為創作而讀書”,是説要多讀多看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作,從中得到啟迪,激發自己的寫作興趣。“為愉快而讀書”,是指充分利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讀些輕鬆愉快,益於悅心的書籍,自得其樂。

“四要”法,即一要積微起纖,日積月累,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鶩遠;二要廣匯百家之流,不要固一家之言,偏執于一孔之見;三要疏篦條理,棄其槽粕,取其精華,不要囫圇吞棗,生吞活剝;四要持之以恒,鍥而不捨,不要一曝十寒,半途而廢。這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領袖毛澤東的讀書方法。毛澤東説他“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可見其讀書決心之大、信心之足、意志之堅。早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毛澤東就寫有一副自勉聯:“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這是他的切身經驗,也是教誨後人如何讀書的金玉良言。(劉樹仁)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