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構建和諧社會須完善社會關係調節機制 戴均良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提出了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的新要求。當今中國社會發展進程已經到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鄉村文明向城市文明、從層級管理向民主法治大轉型的歷史方位,必須高度重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協調發展問題,否則不僅會制約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且還會影響整個現代化建設全局。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黨中央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和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形成的,其重大理論價值不僅僅局限于中國社會發展問題,還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和發展,是中國共産黨人在總結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基礎上,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産黨執政規律的新認識新論斷。

堅持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發展的依歸;關鍵是科技創新,就是依靠科學技術創新提高發展的速度和效益;根本要求是協調統籌,就是統籌經濟與社會、國內與國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人為本”常為現代國家公開倡導的服務觀念,並且不同程度地體現在一些經濟社會活動中。但把它作為國家發展的指導思想,則是中國共産黨人的首創,這正是黨的人民利益宗旨的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在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中落實以人為本的要求,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使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目標,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加強協調統籌。科技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又快又好的根本途徑,協調統籌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人與自然健康和諧發展的根本保證。近代以來,世界經歷了英國蒸汽機、德國電動機、美國電腦三次大的科技創新,引發和推動了世界經濟三次大的飛躍發展,也造就了三個階段的頭號世界強國。歷史的經驗證明,誰最先擁有和使用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誰就在經濟、政治、軍事領域佔據世界的主導權和發展的領先地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更需要科技創新,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堅持科學發展觀,必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科技效益型經濟,實施經濟發展科技化、科技創新全民化戰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簡而言之,發展要講究科學,發展要依靠科學。

如果説科學發展觀是中央關於我國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構建和諧社會理論則既是科學發展觀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對科學發展觀理論的豐富和完善。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先進文化建設以及和諧社會建設,這四個系統共同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體,也構成了科學發展觀的完整理論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現代化建設的四個方面內容之一,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必須總體把握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六條標準,總攬全局,總體部署,合力推進,統籌抓好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促進四個方面協調發展,共同進步,而不能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為此,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在構建和諧社會時要著力把握和解決好三對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社會成員之間利益分配過度不均的矛盾,二是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與資源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三是中國和平崛起與發達國家稱霸世界的矛盾,創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秩序,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創造一個好的國內外環境,促進整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經濟是前提,健全制度是保證,統籌互動是基礎。針對現實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和諧社會“六條標準”要求,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健全完善十大社會關係調節管理機制:

一是合理的社會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利用稅制、工資、社會保障等措施逐步解決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於懸殊的問題;

二是暢通的社會民意表達機制,通過群眾自治、信訪、媒體及官民對話等途徑充分反映各個階層意見,特別是基層群眾的意見,理順社會情緒;

三是嚴密的社會安全管理機制,制定完善的社會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從嚴從重打擊各類犯罪活動,確保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和生命財産安全;

四是健全的社會思想道德規範機制,利用法制、輿論、習俗等工具,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調節人際交往關係,弘揚先進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社會風尚,及時嚴厲整治取締各種社會醜惡現象;

五是完善的社會公共服務機制,通過發展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等社會公益事業,不斷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準;

六是發達的社會自我管理機制,健全完善城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大力培育發展公益服務、行業管理、經濟協作類社團組織,並充分發揮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功能和作用;

七是嚴格的社會環保監督機制,建立完善的自然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形成健全的環境保護組織體系;

八是科學的社會發展協調統籌機制,通過法律規範、計劃調控、經濟調節、行政干預等多種手段,保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九是長效的科學技術創新機制,改革科技管理體制,確立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制訂實施激勵全民創新優惠政策;

十是靈敏的國際關係處理機制,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確保國家利益。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