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千年瓷都祭良軍 黨校函授育英才  
 

——追記撲火英雄、中函江西分院優秀學員詹良軍

連日來,一個平常的名字,寄託著瓷都兒女的無盡哀思;一名普通黨員,在人們心中築起一座永恒的豐碑;一位優秀學員,展示黨校函授教育的豐碩成果,矗立起黨校函授學員的高大形象!他就是撲火英雄、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江西分院景德鎮學區2003級優秀學員、景德鎮市楓樹山林場浮南分場黨支部副書記詹良軍同志。

一、撲救山火 ,以身殉職

“我深深體會到,新時期新階段黨員領導幹部要想保持先進性,既要會乾大事,又要會幹小事。要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黨員,第一責任是為黨工作。”

——摘自詹良軍同志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心得《領導幹部要乾大事,也應幹小事》

詹良軍就是這樣一名牢記黨員身份,恪守黨員職責,“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難時刻豁得出”的優秀共産黨員。

今年4月2日上午,參加完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考試的詹良軍,正準備陪母親去父親的墳頭掃墓,突然接到電話,林場好幾處發生山火!火情就是命令。詹良軍迅速組織幾十名林場職工,兵分兩路趕赴火場,投身撲火戰場。僅4月2日這一天,詹良軍就馬不停蹄地參加了5起山火的撲救,當他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時,已是次日淩晨4點多鐘。4月3日、4月4日,又是連續兩天,他一直戰鬥在撲火第一線,哪有火情,哪就有他奮力撲救的身影。

經過連續幾天的撲火戰鬥,4月5日,詹良軍早上起來就感覺身體疲憊不堪,連走路都抬不起腿,但考慮到清明節上墳的人多,火災隱患大,詹良軍回絕了母親要他在家休息一天的勸慰,一大早就堅持趕往林場部署防火工作。儘管林場上下高度戒備,嚴陣以待,但水火無情——中午11: 20左右,場區進坑塢山林還是發生了山火。大火吞噬森林,灼痛詹良軍的心,更激起他在國家和人民財産遭受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戰鬥豪情。接到火警報告,詹良軍不顧身體疲勞,一馬當先帶領撲火隊員緊急趕往現場。當時氣溫高達31C,還刮著大風,火災現場山高路險,火借風力,風助火勢,撲火工作異常艱險。詹良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一頭衝進竄起熊熊火焰、冒著滾滾濃煙的火場最前沿,與山林大火進行殊死搏鬥。中午13:00左右,正在撲打山火的隊員曾國強的手機中傳來詹良軍微弱的聲音:“我被火包圍了……”待大家趕過去找到他時,全都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詹良軍被大火燒得面目全非,身上的迷彩服被燒得千瘡百孔,眉毛、頭髮全部被燒焦粘在頭皮上,絕大部分皮膚被燒脫而血肉模糊。後經醫院診斷,燒傷面積達85%,大部分皮膚燒傷程度屬2至3度。雖經緊急送往江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全力搶救,詹良軍同志還是因腎功能衰竭和呼吸困難,于4月20日下午15: 30左右以身殉職,以37歲的青春年華回歸了那片傾注了他心血、青春和生命的山林,實踐了“時刻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言。

青山埋忠骨,烈火鑄赤誠。詹良軍一生艱苦奮鬥,赤膽奉公。他早年喪父,上有年邁的老母,下有年僅2歲多的幼女,妻子下崗在家,全家老小僅靠他每月600多元的工資維持生計,但他從沒為家事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一個黃書包、一把手電筒、一把砍刀、一雙裂開口子露出腳趾的解放鞋,見證了一名基層林場共産黨員一心沉在造林護林第一線的艱辛工作,見證了一位經過黨校“熔爐”錘鍊的優秀學員的無私奉獻,見證了一名撲火英雄奮力與山火殊死搏鬥的獻身精神。

身負重傷的詹良軍,在隊員們抬他下山的途中醒來時説的第一句話就是:“火勢怎麼樣了?”組織上把他送到醫院搶救,他向前來醫院看望慰問的領導和陪護人員表達的願望是:“一定要吸取教訓,別讓山火再發生了”;“別用很好的藥,不能給林場增加太重的負擔”。為了方便照顧病人,組織上安排陪護詹良軍的家人住在賓館。知道這一情況後,病床上的詹良軍執意要家人從賓館退出來,在醫院附近找一間民房租住,以減輕經濟負擔。在詹良軍的辦公室,一把破得只剩下支架的舊藤椅,映襯得放在辦公桌上的“黨員示範崗”標牌熠熠生輝。

二、紮根山林,無私奉獻

“共産黨員的先進性是具體的、發展的,也是與我們的生活、工作緊緊相連的。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其先進性應體現在誠心——堅定理想信念,對黨忠誠,對事業忠誠,對人民忠誠;真心——真正實踐為民宗旨,時時刻刻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公心——廉潔奉公,抗得住各種誘惑。”

——摘自詹良軍同志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心得《黨員的先進性應體現“三心”》

詹良軍生長在大山深處的景德鎮市楓樹山林場。1990年,技校畢業的詹良軍告別繁華喧鬧的都市,義無反顧地重返生他養他的楓樹山林場,沿著父輩的足跡,紮根山林,把青春和熱血無私奉獻給造林護綠事業。

大山寫春秋,綠海著華章。躊躇滿志的詹良軍以山裏人的勤勞純樸,愛崗敬業,埋頭苦幹,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領導的青睞。 1995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99年調入浮南分場任黨支部副書記(主持工作))。

迎難而上,艱苦奮鬥,徹底改變林場落後面貌,是他融入血脈的神聖職責。初到浮南林場,面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滿眼荒山荒坡,職工艱難度日的林場面貌,詹良軍沒有氣餒,更沒有退縮,他與班子成員一道,帶領職工吃在山坡上,住在工棚裏,開荒植樹,育苗護林,走出了一條植樹造林建“綠色銀行”、發展苗圃謀産業致富之路,使好幾年沒有足額得到工資的林場職工,能夠高高興興地按時足額領到勞動報酬。

路難行是群眾多有抱怨的老大難問題,也是制約林場發展的“瓶頸”。對此,詹良軍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時刻在為修路動腦筋、想辦法。2004年,他通過項目出一點、向總場爭取一點、分場自籌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20萬元,建成了一條平整的進出林場的水泥路,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和制約林場發展的“瓶頸”問題。

地處偏遠的浮南林場,以前因為搭接外單位的供電線路,職工用電價格偏高,負擔加重。為了解決這一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詹良軍四處聯繫,多方協調,籌集2萬多元資金徹底改造了林場輸電線路,使職工用電從0.9元/度降低到0.56元/度,既解決了林場用電難的問題,又讓群眾得到了看得見的實惠。

幫助職工拓寬致富門路,提高收入水準,是詹良軍始終縈繞於懷、日夜苦苦思索的牽掛。2001年,得知林場退休職工孔凡龍想搞苗圃種養,詹良軍主動到府了解情況、商量辦法,在與林場其他領導取得一致意見後,決定在技術、土地、種子等方面給予扶持,使苗圃種養在林場發揮示範效應。果然,孔凡龍的苗圃來年就獲得了成功,並帶動了苗圃種養在林場迅速發展。2004年,浮南林場的苗圃規模達到200多畝,發展成為30多人持股的苗圃産業,職工從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隨著苗圃規模的不斷擴大,詹良軍敏銳地意識到發展苗圃産業的無限商機。在他的建議和積極爭取下,2003年10月,“景德鎮市千畝特色苗木基地”項目正式落戶浮南林場。如今僅基地項目苗圃,年均生産各種苗木就達200萬株以上。

心繫群眾,公而忘私,盡力為職工排憂解難,是他矢志不渝的熾熱追求。為了方便群眾,詹良軍主動把自己的手機和住宅電話公之於眾,無論是林場的老黨員、老職工,還是剛進林場的新同事,他都有求必應,盡力幫助群眾解決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護林隊長齊陽慶的妻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每次發病時,詹良軍都親自幫她聯繫車輛、醫院和醫生,並主動幫她在林場借些錢做手術,病癒後還安排她在林場做臨時工補貼家用。

退休老黨員、原林場副場長夏錫鳳,丈夫因病去世,女兒殘疾,兒子患有精神病,自己也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生活十分困難。了解到這一情況後,詹良軍主動為她辦理了黨員困難補助和特困職工家庭醫療優惠證,並經常來回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到老人家中噓寒問暖。聽説詹良軍撲火受重傷的消息,老人一個勁地要到醫院去看望,老淚縱橫地喃喃自語:“為什麼?為什麼?”

在詹良軍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浮南林場事業發展蒸蒸日上,支部工作生機勃勃,面貌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先後被評為2002年度先進單位、2002年度“達標創優”先進黨支部、2004年度工作綜合評比第一名。

三、函授學習,提高素質

學習,是詹良軍永存心底的渴望。1986年高中畢業後,雖然與上大學的機會擦肩而過,但詹良軍從沒放鬆過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1987年他抓住了上技校學習的機會,並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完成學業。1999年擔任浮南林場黨支部副書記後,詹良軍清醒地認識到,作為分場黨支部負責人,肩負著提高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改變林場落後面貌,帶領職工擺脫貧窮致富的職責和使命,而自己已有的知識難以適應形勢的需要,難以更好地擔當重任。

黨校函授教育堅持“品質第一”、“社會效益第一”,堅持黨校姓“黨”,突出黨性教育,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施教、從嚴管理,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按需施教、學以致用,著重素質和能力培養,幫助學員“掌握基本理論,充實專業知識,增強黨性修養,提高實際能力”。

結合工作需要和崗位實際,2003年詹良軍毅然選擇了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江西分院景德鎮學區經濟管理專業大專班學習,並擔任該班班長。

妥善處理工學矛盾,堅持參加面授學習。函授學習是成人在職學習,妥善處理好工學矛盾,堅持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是學員必須面對和解決的課題。學習期間,正值林場苗圃項目和修路的關鍵時期,育苗造林、護林防火等各項任務也異常繁重.為了不耽誤學習,詹良軍常常是幹完工作就拿起書本,一有時間就看書、記筆記、做家庭作業,那陪伴他野外作業的黃書包裏又經常多了一本黨校函授教材,即使再苦再累,他也要每天堅持學習。

浮南林場離黨校路途較遠,交通又不便利。為了按時到校參加面授,詹良軍每次都是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從林場往黨校趕。常常是住在市內路途較近的學員還沒到校,路遠地偏的他卻早早來到了教室。課堂上他腦、手、眼一刻也不閒著,全神貫注地聽,抓住重點地記。翻開他的課本,只見每一個重點章節都劃滿了一道道紅杠杠,每一處重點內容旁邊都記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遇到疑難問題時,他總是利用課餘時間與老師進行探討,或者將自已對問題的理解形成書面文字向老師請教,以便真正消化所學的知識,用以指導工作實踐。景德鎮市委黨校的每一位教研室主任,詹良軍都去請教過;每一位骨幹教員,都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聽説詹良軍身負重傷和去世的消息,老師們都覺得失去這樣一位優秀學員,十分可惜。

身先士卒發揮骨幹作用,熱心做好班級工作。作為班長,詹良軍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對班上同學産生一定的影響。他模範遵守校規校紀,從不無故缺課,不是工作實在脫不開身,一般也不隨便請假,即便請假,他也會借來同學的筆記對照課本認真翻看,及時將落下的功課補上。在以身作則自己搞好學習的同時,詹良軍還積極協助班主任做好各項班級工作:發現有同事缺課,他會主動與班主任及缺課同學取得聯繫,詢問原因,並熱心為缺課的同學補課。每次上課,他都會早早為授課老師準備好開水放在講臺旁邊,將黑板擦得乾乾淨淨,下課時還不忘把教室的燈關上、門關好。每次考試前,他都會認真復習功課,不放過每一個重點,不漏做每一道練習,並積極幫助其他同學認真做好考前準備。考試時,他嚴格遵守考場規則,從不夾帶,從不交頭接耳,全憑自己的實力答卷,而且每次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浮南林場場長陳錦滬與詹良軍同在黨校函授一個班學習。他倆工作上是好搭檔,學習上是好同學,生活上是好兄弟。按照當初報考黨校函授時“既要搞好學習,又不能影響工作”的共識,學習上詹良軍主動多擔當責任、多付出努力,有時遇到林場工作忙、任務重或領導深入現場檢查指導工作,林場黨政主要領導無法同時到黨校參加面授學習時。詹良軍總是積極為場長分憂,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及時捎帶各種學習材料,回去後利用休息時間幫陳錦滬補課,並結合工作實際共同探討學習中的重點、疑點、難點問題。

對於黨校函授學習,詹良軍曾經深有感觸地説:“學習就像人生旅途的加油站,每上一次課、每學完一門課程,都給我的大腦加了一次油,充了一次電,使我覺得又有了一份長進,增添了一份信心。更重要的是,黨校函授學習注重理論聯繫實際,使我不僅學到了理論知識,還學會了進一步做好工作的方法,開闊了眼界,打開了思路。”

2004年,詹良軍以優良的學習成績和出色表現,被江西省委黨校函授學院評為優秀學員。

詹良軍同志的先進事跡在贛鄱大地引起了強烈反響。《景德鎮日報》、《瓷都晚報》連續刊發了“撲火英雄詹良軍系列報道”,景德鎮電視臺、《江西日報》、江西電視臺、《中國婦女報》、《中國綠色時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先後多次報道過詹良軍同志的先進事跡。中共景德鎮市林業局黨委、中共景德鎮市委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先後發出通知,號召全市共産黨員、共青團員、幹部職工向撲火英雄詹良軍同志學習。共青團景德鎮市委、景德鎮市青年聯合會追授詹良軍同志“瓷都傑出青年衛士”榮譽稱號。一股學習詹良軍同志的熱潮,正在千年瓷都景德鎮涌動。景德鎮函授學區向全省黨校函授學員發出向詹良軍同志學習的倡議,一個“學習詹良軍、爭做優秀學員”的活動正在江西函授分院蓬勃開展。

(江西省委黨校函授分院供稿,執筆:涂 斌 袁 俊)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