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崇尚人文關懷 建設和諧社會 宋偉  
 

今年“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就浙江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明確提出了“三個走在前列”的要求。這一重要講話,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對於我們正確認識當前形勢,深刻理解上級黨委、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積極謀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指導和現實推動意義。江東作為寧波現代化大都市的中心城區,如何深入貫徹“三個走在前列”的要求,在紮實推進“六大聯動”,建設“平安寧波”,努力實現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跨越中,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更好地為全市發展大局作貢獻、服好務,是當前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

筆者圍繞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著重就崇尚人文關懷,建設和諧社會這一問題,聯繫江東實際,談些認識和體會。

一、人文關懷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人文關懷思想的産生,是和人類文明發展相同步,與人們追求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相適應的。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易》中就有“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闡述。不僅率先提出了“人文”一詞,而且還提出了“文明以止”(即對那些不文明行為進行約制)、“化成天下”(即用文明精神去教化民眾)的觀點。這也是人文關懷的初始內涵和目標。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文關懷的內涵不斷豐富拓展。在現代經濟社會條件下,人文關懷已經從原來的側重教化,發展為進一步強化對人的主體地位的肯定和尊重,對符合人性的需求,生存狀態、生活條件等的關注和保障。因此,無論是從過去和現在來看,人文關懷都是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

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人文關懷。無論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以及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都充分體現了把廣大人民群眾置於中心地位的社會主義人文關懷。在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相繼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和任務後,我國社會主義人文關懷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2月份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和“兩會”期間參與浙江代表團審議討論中,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的“六個必須”和“三個有機結合起來”,既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明確了指導方針和基本要求,又為發展社會主義人文關懷、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進一步指明瞭方向。

從江東區情來看,自“九五”計劃後期以來,我區一直處在寧波城市建設的前沿,又面臨著一些先期遇到、相對特殊的矛盾和問題。在這個階段,加強人文關懷,不僅有利於理順社會情緒,化解社會矛盾,而且還有利於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政治需求,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和水準,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此,近幾年來,我們圍繞貫徹市委“六大聯動”、建設“平安寧波”,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把實現人文社會現代化與産業經濟現代化、城市發展現代化一併作為今後一個時期江東現代化新中心城區建設的三大基本目標,並明確提出了人文興區的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了以“關愛人、服務人、教育人、凝聚人”為核心內容的人文社區工程,在發展社會主義人文關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營造全體人民平等友愛、互幫互助、融洽相處、充滿活力的社會環境上作出了積極探索,先後獲得了全國首批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和浙江省首批文明城區等稱號。

二、切實加強人文關懷的長效機制建設

人文關懷不僅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而且關係人、社會和自然各個層面,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並且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的特徵,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深化認識,在深化認識基礎上不斷推進新的實踐。在具體工作中,既要注重理順社會情緒,著力化解社會矛盾,更要注重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滿足群眾需求;既要注重人的發展,促進人與人的關係和諧,更要注重社會與生態的發展,促進人與社會、自然的關係和諧;既要注重立足當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更要注重著眼長遠,積極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1、圍繞保障群眾的根本利益,建立關愛人機制。高度重視解決群眾的生産生活問題,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安居樂業,是社會和諧的基本保證,也是人文關懷的首要任務。為此,我們牢固樹立和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深入實施“暖心、放心、舒心”工程,積極建立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組織實施了9項實事工程,配套建立健全了民情反映機制、民主決策機制、責任落實機制、投入保障機制、督查考評機制等五項機制,努力使基層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時,我們在充分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基礎上,高度關注一些社會特殊弱勢群體的特殊利益。保障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我們將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入手,不斷健全完善為民辦實事的長效機制,進一步築牢構建和諧社會堅實的群眾基礎。

2、圍繞滿足群眾的物質需求,建立服務人機制。物質生活是群眾最基本的需求。發展社會服務事業,提高群眾的物質生活條件和水準,既是人文關懷重要內容,也是衡量社會和諧的重要標準。三年前,我們堅持便民利民取向,按照“統一規劃、分級負責、加大投入、分批建設”的原則,切實加強服務設施建設,建成以區級服務中心為龍頭,街道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服務站為基礎,志願者服務組織為補充,上下聯動、左右聯網的社會服務網路體系。服務中心各企業與基層社區內的服務站點,採取市場化運作機制,實現聯動和連鎖,形成整體和規模效應。目前,全區共有6個街道服務中心(其中市級示範街道服務中心3個),社區服務站50個;街道醫療衛生服務中心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點21個;90%以上的社區建立了文體活動室,95%以上的社區建立了健康路徑,全面形成了生活、醫療、文體三個“十分鐘服務圈”。居民步行十分鐘,就能在社區裏獲得各類生活、醫療和文體活動服務。近幾年來,我們又圍繞最大限度地滿足各種群體的不同需求,積極發展特色化、人性化社區服務,建立了60多支擁有15000多人的社區志願者隊伍,涉及家政、文化、安全、教育、衛生等各個服務領域。積極開展“數字社區”建設,全面完成了區—街道—社區三級聯網工程,社會服務的網路化、自動化建設初顯成效。

3、圍繞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建立教育人機制。社會的和諧穩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加強教育引導,積極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是加強人文關懷的基本著力點。為此,我們在切實加強教育陣地和隊伍建設,基層社區普遍形成以市民學校、文體活動室、文化廣場等“六校四室一場”的教育網路,普遍建立群眾工作者隊伍、社區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公德宣講隊伍和群眾性文藝隊伍的基礎上,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為目標,積極實施分類施教。面向黨員、青少年、老年人、失業職工、被徵地人員、外來務工者、歸正人員以及“法輪功”練習者等8種對象,廣泛開展了公民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健康素質等各類主題教育。面向未成年人全面推廣了“四點鐘學校”,社區內熱心青少年教育的“五老”人員(老幹部、老黨員、老勞模、老教師、老軍人)、大學生志願者都走進“四點鐘學校”,為未成年人提供義務輔導。目前全區已經有32所“四點鐘學校”,吸納了4000多名青少年。不僅有效解決了青少年課外學習和思想道德教育難題,而且搭建了社區德育工作的新平臺。去年我們還廣泛開展了“學習型城區”創建活動,制定下發了學習型黨政領導班子、機關、企業、社區、家庭等五類學習型組織創建標準,並以領導幹部帶頭學習為先導,努力形成以學習型黨政領導班子為龍頭,,以學習型機關、企業為骨幹,以學習型社區、家庭為基礎的創建工作格局。

4、圍繞滿足群眾的政治需求,建立凝聚人機制。發展民主政治,既可使社會各個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發揮出來,又可有效平衡社會利益,促進黨群、幹群和社會各階層之間等方面關係和諧。這也是社會主義人文關懷的一大特色和優勢。近幾年來,我們圍繞落實群眾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權利,切實加強了制度建設。在民主選舉方面,去年我們以社區換屆為契機,採用直選方式選舉産生了新一屆社區自治組織,不僅實現了高登記率(91%)、高參選率(88%),高當選率(99%)的目標,而且提高了群眾對社區工作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在民主決策方面,制定實施了區領導約談制度,堅持每個季度召集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等各個層面人士舉行約談,就有關全區性、戰略性的重大決策部署,面對面聽取意見建議。

目前我們已先後就建設“平安江東”、“三規合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舉行約談,促進了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在民主管理方面,積極運用社區成員代表大會、聽證會、民情夜談會等各類載體,擴大群眾參與和管理社會事務程度。在民主監督方面,主要是深化了審批制度改革、政務和機關事務公開制度,有效規範了幹部履行職責的行為,密切了黨群政群幹群關係。

三、不斷提升人文關懷工作的整體水準

當前,在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歷史進程中,能否建設一個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對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考驗。我們要高度重視發揮人文關懷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在“和”字上做文章,在“實”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發展,進一步增強協調性,做實基礎性,體現創造性,不斷提升人文關懷工作的整體水準。一是要增強統籌性,切實加強人文關懷工作規劃研究。去年,我們結合江東實際,對實施人文社區工程、建設人文社區的實踐經驗進行了提煉和規範,研究制定要具有較強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文社區指標體系。二是要做實基礎性,繼續深入實施以“關愛人、服務人、教育人、凝聚人”為核心內容的人文社區工程,深入推進以社區黨建、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衛生、社區治安和社區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社區“六位一體”建設,不斷提高群眾生活的品質和水準。三是要體現創造性,在鞏固提高人文關懷工作成果基礎上,要深入把握構建和諧社會客觀規律,切實加強對人文關懷工作的理論研究,積極順應經濟社會和群眾需求的發展變化,積極創造新經驗、凝聚新特色,努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一個良好的人文條件。

總之,我區的人文關懷工作還處在探索推進階段,通過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使我們進一步提高對發展社會主義人文關懷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了加強人文關懷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我們將以講話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諧理念,切實加強人文關懷工作,努力為我市構建和諧社會大局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係寧波江東區委書記)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