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經濟動員的新趨勢 姜魯鳴 王照  
 

動員要素:

資訊、知識為重點

傳統的戰爭中,軍事鬥爭的實質就是通過對物質、能量的定點釋放以達到摧毀對方的目的,戰爭經濟動員主要表現為人力動員、財力動員和物力動員。到了資訊時代,資訊資源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基礎性資源。與此相應,在軍事領域和戰爭系統中,資訊已經上升為與物質、能量相並列的另一重大要素。資訊化戰爭中,資訊對整個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産生巨大影響,是取得戰爭勝利的主導性、關鍵性因素。據有關資料統計,美軍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中所使用的資訊化彈藥佔總彈藥量的比例不斷上升,分別為8%、35%、60%,到了伊拉克戰爭,這一比例已經高達68%。資訊化戰爭要素構成的改變,必然導致資訊化戰爭經濟動員領域的拓展和結構的調整。資訊、知識將成為新的動員對象,資訊産業動員將繼工業動員後逐步成為經濟動員的重心。

動員手段:

實現數字化、網路化

從發展趨勢上看,電腦網路、衛星通訊及全球定位系統等現代高技術已經逐漸被應用於戰爭之中,資訊化戰爭戰場數字化、網路化的進程將不斷加快。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動用了約150顆各類衛星,其在卡達的中央司令部聯合作戰中心,有6個顯示伊軍部隊情況的大型顯示屏,屏上圖像在700多名資訊分析員工作的支援下每2.5分鐘更換一次。通過這些顯示屏,指揮人員可以實時了解戰場情況,從而更加有效地實施指揮。戰爭經濟動員的組織方式呈現出數字化、網路化的趨勢。通過對戰爭經濟動員系統進行數字化、網路化的改造,可以充分發揮資訊技術對經濟動員的“系統整合”優勢。通過資訊技術構建“系統的系統”,可以彌補各個動員分系統功能的不足,並突破原有整體動員系統功能的極限。

動員體制:

軍民結合、平戰結合更加緊密

隨著新軍事變革進程的不斷加快,戰爭開始出現特定意義上的“民間化”趨勢,資訊化戰爭的“軍”與“民”的邊界日趨模糊。在美國商務部和國防部開列的“關鍵技術”中,重合率高達80%,而且越來越多的國防和軍事經濟活動也交由民用系統承擔。據統計,美國國防中有70%的科研任務、90%的武器裝備生産任務是由民間私營企業完成的。不僅如此,在戰爭參與者上,軍人與平民之間的界限也將變得模糊不清,越來越多的非軍人直接或間接參與作戰行動。在伊拉克戰爭中,由軍火商派遣的技術保障分隊走進了一線戰場。與傳統戰爭相比,資訊化戰爭的另一個特點是“平”與“戰”界限的模糊性。在以往戰爭中,平時與戰時有著非常明顯的界限。戰爭的經濟需求在平時與戰時是完全不同的,其轉換方式是非線性和跳躍式的,而戰爭經濟供給卻是線性的、非跳躍式的。到了資訊時代,隨著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資訊化戰爭的轉變,戰爭的平戰界限日趨模糊。資訊技術的發展為國家提供了進行“非暴力形式戰爭”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過去那種實施為主、準備為輔、“決於戰”的戰爭經濟動員觀念已經不能適應新軍事變革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決於備”的、貫穿平時的、實施和準備並重的新的戰爭經濟動員觀。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説,戰爭經濟動員的準備本身也將具有戰爭活動的性質。這就要求國民經濟動員的平戰結合、軍民結合較以往更為緊密。

動員組織結構和方式:

實現扁平化、合同化

隨著新軍事變革的不斷發展,戰爭經濟動員的組織結構將趨向於扁平化、合同化。在工業經濟時代,由於動員的物質和能量的流動量都十分巨大,再加上地域廣闊和戰線過長,戰爭經濟動員形成了多層次、金字塔形的“多層組織型”的結構。這種組織結構的優點在於有利於集中統一指揮與管理,但其缺點也十分明顯,即中間環節過多,資訊損耗過大,生存能力差,缺乏靈活性,已經明顯不能適應新軍事變革的需要。取而代之的將是少層次、多橫向溝通的扁平式經濟動員組織結構。此外,傳統經濟動員條塊分割的組織結構也將被合同化的經濟動員組織結構所取代。由於新軍事變革中的軍種、兵種劃分已經改變,作戰中的各軍、兵種的合同化日益提高,工業經濟時代以軍兵種為基礎、以條塊分割為特徵的經濟動員組織結構已經不能適應資訊化戰爭的實際需要,這就要求經濟動員向橫向聯合的多結點、多溝通的合同化方向發展。

動員範圍:

最大限度實現國際化

在農業經濟時代中,戰爭往往更多地表現為軍事領域內的較量,政治、經濟、外交等手段具有很強輔助性色彩。到了工業經濟時代,政治、經濟、外交等作為贏得戰爭勝利的重要手段更多地被運用於戰爭之中,其地位日漸上升。在資訊時代,由於國際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日益加快,各國之間利益交叉,局部範圍和熱點地區的形勢錯綜複雜,政治上的鬥爭和經濟上的競賽日趨激烈,使得影響和制約戰爭的因素呈現出多樣化、複雜化的局面。交戰雙方在籌劃軍事領域鬥爭的同時,必須同時展開國際範圍的政治、經濟、外交領域的鬥爭,必須綜合運用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多種手段為戰爭勝利服務,以謀求最佳的戰略利益與長遠利益。戰爭的全方位性和國際性的新特點對戰爭經濟動員提出了新的要求。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諸手段妥善處理各種國際關係,最大限度地尋求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援,將是經濟動員準備與實施的重要內容。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美國通過政治、經濟、外交等多種手段,得到了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盟國和阿拉伯世界部分國家以及聯合國的支援,不僅順利地獲得了540億美元的“攤派性”集資,還雇用了大量的外國人力,租用了大量的外國交通工具和民用設施為戰爭服務,從而為贏得戰爭的主動權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動員職能:

加強資訊安全防護

在資訊社會中,資訊已經成為最寶貴的資源,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對資訊的依賴程度與日俱增,各個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科技等活動對資訊和資訊網路的依賴性越來越大。一旦資訊流的穩定迴圈遭到破壞,就可能導致整個國家能源供應的中斷,就會引致財政金融的瓦解和經濟體系的癱瘓,甚至還會使國防力量受到削弱,引發社會秩序的混亂。資訊化戰爭的出現,同時使資訊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凸顯出來。無論是在資訊化戰爭準備階段還是在資訊化戰爭進行階段,資訊安全問題都將是一個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