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未來列強》——明日世界的贏家與輸家 梅兆榮  
 

2003年12月,德國前總理、漢堡《時代》週報發行人赫爾穆特・施密特訪華時向筆者透露,他準備寫一本預測未來二三十年世界局勢的書。2004年9月筆者訪問德國時,這位85歲高齡的歐洲資深政治家果然推出了其新著《未來列強》。當筆者在柏林拜訪德國前總統魏茨澤克時,這位前基民盟政要對該書作了高度評價,並稱他正準備為該書舉行首發式作書評。發行量很大的德國《圖片報》搶先連載了該書部分內容,稱該書是施密特的“遺囑”,是對世界各國領導人的“提醒”,是為挽救我們的地球應做些什麼的“高瞻遠矚”。今年3月,總部設在慕尼黑的《焦點》週刊專訪了施密特,就該書中有關中國的某些觀點提出質疑,甚至挑釁性地問施密特從什麼時候開始“迷戀于中國的大肆宣傳”(詳見2005年3月23日《參考消息》16版),施密特給予了有力的回答。

得悉《未來列強》一書已問世,我即向施密特建議把它譯成中文,以饗中國讀者。他欣然同意。2004年11月出席漢堡“中歐峰會”期間,施密特確認由我組織該書的中文翻譯並委託我選擇一家中國出版社出版。應我要求,他於今年3月底傳來了專為中文版撰寫的前言。施密特先生以此表示對我的信任,不僅是因為上個世紀80年代我曾參與翻譯《施密特傳》和他的回憶錄《偉人與大國》,更主要的是我們從1975年他作為聯邦總理第一次訪華相識開始,迄今已有30年交往的歷史,彼此間相互尊重並了解,並且建立了友情。

施密特于1974年至1982年任聯邦總理,此前在勃蘭特政府中先後擔任國防部長和財政部長,發表過好幾部關於國際戰略問題的重要著作。他閱歷豐富、知識淵博,被認為是通曉經濟、外交和軍事的全才。作為社會民主黨人,施密特較少意識形態色彩,而以實干家著稱,其政治觀點不受黨內左翼青睞,1982年下臺就是因為失去黨內多數支援所致,但他在德國公眾中和國際上卻享有很高的聲望。作為國際時事政論家,他緊跟形勢,善於思考,文章氣勢宏偉,言簡意賅,一針見血,直言不諱,頗受歡迎。

本書篇幅中文僅十萬字左右,但內容豐富,涵蓋了當今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領域中的幾乎所有關鍵問題。作者開頭雖論述了影響今後世界發展的四大因素,即人口爆炸和移民潮、氣候變化和經濟技術全球化的後果、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以及武器擴散造成的危害,但指出決定性的問題還是美國,因為它在今後20年內仍將保持為惟一超級大國。施密特深刻地揭示了美國推行擴張主義、帝國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根源及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分析了美國的強項和弱點,並指出小布希政府面臨戰略抉擇,包括對聯合國、歐盟、俄羅斯、伊斯蘭世界和中國的政策,而全世界都將不得不予以適應或應對。

施密特對其他的大國和力量也作了評估,認為中國是“明日世界的贏家”,印度亦將成為經濟大國。對中國的發展模式和改革開放成就作了充分肯定,指出中國的現行政治體制符合國情,對中國和鄰國都是有益的。當然中國也面臨挑戰,需要縮小地區和貧富差距並解決年輕人的價值觀問題。日本對二戰歷史問題的態度與德國形成鮮明對照,施密特對日本政治階層不認罪、不道歉的錯誤態度進行了尖銳的批評,指出這是日本在世界上朋友甚寡的原因之一。施密特以較大篇幅論述了伊斯蘭教的力量和影響力、它同西方發生衝突的歷史和現實根源,強調西方應承認伊斯蘭教是與基督教平等的世界宗教,對它應持尊重和寬容態度,而不應把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衝突看作是不可避免的並加以接受。對俄羅斯的改革在西方誤導下走過的彎路以及普京當前的處境和面臨的任務,作者作了實事求是的描述,認為俄羅斯是一個“懸念中的世界強國”。施密特對亞、非、拉廣大發展中國家處在世界邊緣上無奈寄予深切同情。最後,施密特以批判的眼光對歐洲聯合的歷史、歐盟一體化的成就、1992年後停滯不前的狀態以及今後可以設想的發展前景作了詳細的論述和估計,特別強調歐洲在美國面前應保持尊嚴,不應退化為馴服的惟命是從者。

總的來看,本書對我們認識當前世界的力量對比、各種力量的發展趨勢及其相互關係的走向,頗有參考價值。誠然,施密特作為一個西方政治家,其視角、觀點以及用語與我們不同,這是不足為奇的。但綜觀全書,其觀察問題的戰略高度、分析問題的深度、抨擊美國霸權主義的強度,都是難能可貴的。

施密特的文章措詞嚴謹,表述精確,加上有些德語詞彙含義多元,翻譯起來有一定難度。譬如本書的書名如何翻譯就是一個難題。《參考資料》曾譯為《未來的強國》,《參考消息》上用的是《未來的力量》,兩種譯法都有道理,但似乎都有所欠缺。從全書內容看,作者既指未來的“強國”,如美國、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又指未來有影響的“力量”或“勢力”,如伊斯蘭世界和歐盟。而德語裏的“Machte”一詞兼有“強國”和“力量”或“勢力”的意思。把本書書名譯成“未來列強”,中國的讀者乍一聽會立即産生聯想,把“列強”與“西方列強”或“帝國主義列強”等同起來。但經再三斟酌,鋻於“列強”兩字本無貶意,為了把“強國”和“力量”整合起來,同時也考慮到書名的特點,我們最後還是選擇了“未來列強”這個譯法。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