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生物多樣性的損害威脅人類未來 張輝  
 

2005年1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生物多樣性國際會議。會議的主題是:“如何挽回目前物種加速滅絕的趨勢。”在開幕式上法國總統希拉克為物種加速滅絕現象敲響警鐘,他説:“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界萬千變化得來的,對這一財富遺産的損害是一種可怕的損失,也極大威脅了我們的未來。”

生物多樣性這一概念是20世紀80年代首次提出的,在1992年裏約地球峰會上正式推廣。所謂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空間範圍內各種活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有規律地結合在一起的總稱,它由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三個層次組成。它既是生物之間及其生存環境之間複雜的相互關係的體現,也是生物資源豐富多彩的標誌。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一筆巨大的資源和財富。它的價值可以歸納為三大類:第一直接價值。從生物多樣性的野生和馴化的組分中,人類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物、許多藥物和工業原料,同時,它在娛樂和旅遊中也起著重要作用。第二間接價值。主要表現在固定太陽能、調節水文過程、防止水土流失、調節氣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貯存營養元素並促進養分迴圈和維持進化過程等7個方面。第三潛在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價值可能在於為人類提供適應當地和全球變化的機會,生物多樣性的未知潛力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自從生命第一次出現,生命的滅絕就已經是一種正常的自然過程。現在地球上的物種是估計曾生存的幾十億個物種的現代倖存者。對於大多數生物類群來説,一個物種的平均壽命為100萬年—1000萬年。按5000萬物種來計算,每年約只有5—50個物種可能消失。然而在現存的1000萬到3000萬物種中,有約130萬到150萬物種面臨生存危機,據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並且這種滅絕仍存在著明顯的加速趨勢。通過調查了解到,一萬年來,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平均滅絕速度已大約增加了1000倍。就我國而言,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威脅也是顯而易見的,估計有5000種植物在近幾年內處於瀕危狀態,佔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398種脊椎動物瀕危,佔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

生物多樣性逐漸喪失的主要原因是:

——生態環境退化加劇,物種面臨威脅。目前我國自然生態環境形勢是嚴峻的,森林覆蓋率低(中國森林覆蓋率16.5%,世界平均26.6%),草場超載過牧,品質下降,退化、沙化加劇;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源頭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呈惡化趨勢,沿江重要湖泊、濕地日趨萎縮;北方地區江河斷流、湖泊乾涸、地下水下降現象嚴重;全國主要江河湖泊水體受到污染。由於野生物種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破壞,加上一些地區濫捕、濫獵和濫採,導致野生動植物數量不斷減少。在《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中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個物種,約佔總數的1/4。

——外來入侵物種危害嚴重。據專家初步調查,世界上100種最壞的外來入侵物種約有一半入侵了中國。

——生物安全管理亟待加強。近10年來,轉基因生物環境釋放面積和商品化品種的擴大,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的潛在威脅與風險隨之增加。但我們還沒有形成國家統一監管的機制,對生物安全的基礎研究和轉基因生物環境釋放的監測也很薄弱。

——對遺傳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不到位。中國是世界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遺傳資源十分豐富。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專門法律和政策性的保護措施,遺傳資源在生産建設和資源開發過程中遭到嚴重破壞。山東黃河入海口和黑龍江三江源的野生大豆,雲南、廣東、海南的野生稻,由於石油開發、農田開墾和人畜侵害,其面積不斷縮小,有的地方已近絕跡。

生態科學有一條重要的原則,即生物種類越多,生物系統越複雜,其系統結構也就越穩定。眾多的生物物種及其相互之間的制約與平衡關係,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可持續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要特別重視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持續利用的研究。 (作者單位:遼寧省丹東市委黨校)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