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物理與人類未來”研討會綜述 陶 春  
 

編者的話:物理學的發展不僅為人類物質生産開拓了新的空間,而且為人類精神世界積澱了豐富的寶藏,對人類社會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3月30日,自然科學界與社會科學界的專家學者參加了“物理與人類未來”研討會,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市科協主席陳佳洱主持。

陳佳洱談到,上個世紀物理學發展得非常輝煌,從時間觀念、空間觀念,到應用觀念、物質觀念、能源觀念、力量觀念,都有革命性的變化。這些觀念是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正確的哲學指導,才得以實現的。這需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結合。物理作為高新技術的先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物理研究需要和當今社會的重大問題結合起來,例如,把物理研究與解決資源環境問題、人口健康問題、教育問題、減少貧富差距問題結合起來。

有人認為物理學在未來100年是沒落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楊國楨認為,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在未來100年,僅從物理學下的分子光學來看,人類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例如,光通訊、量子保密通訊、量子電腦等,這些都對未來的科技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各個學科的交叉滲透是一個很明顯的特點,科學技術發展也需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眾所週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結合是一個凸顯的趨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王守覺認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必須依靠哲學、社會科學。中國落後不是落後在具體的科學,具體科學上的落後可以很快趕上來,中國封建社會很長,封建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等級觀念,論資排輩是阻礙我國科學發展最大的問題。怎麼來克服它?要靠社會科學、要靠哲學,把人們的思想從古老的論資排輩、等級觀念、一成不變的思維中解放出來。

溫家寶總理在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的講話中有一句話“一部科學發展史,就是創新思維不斷噴發、優秀人才不斷涌現的歷史。”中國科技館館長王渝生教授説,聽到這句話,我就想到近代物理學發展100年以來,大概有五次創新的噴發。第一次理論創新思維的噴發就是牛頓力學,第二次就是能量守恒與轉化,第三次就是電子理論,第四次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第五次是從量子論到量子力學,這五次都是物理學理論創新思維的噴發,然後引發了近代史上三次技術革命:蒸汽機革命、電力革命、以資訊技術為中心的現代科技革命。20世紀的高新技術全部的基礎是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加上DNA雙螺旋結構,這是20世紀的三大理論基礎,而DNA雙螺旋結構也是把物理學交叉理論引進去的。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黃楠森深感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的必要。他認為物理學所代表的科學精神包括三個內容:首先,是求真務實,從實際情況出發,研究和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防止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地談論問題。其次,是與時俱進。思想僵化是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的。再次,是密切聯繫實踐。物理學和其他科學都是源於實踐、歸於實踐,都是與人類社會實踐分不開的,科學本身就是社會實踐的産物,在實踐中,特別是在科學實驗中不斷前進,原理只有被應用於實踐中,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金吾倫提到:物理學不但為科學發展提供原理和知識,而且對社會各個方面産生直接巨大的衝擊。愛因斯坦的科學創造精神,對我們今天倡導自主創新起著重大的鼓舞作用。近代科學以來,牛頓力學的機械觀把宇宙看作一個大機械,人是這個機械裏的螺絲釘、是機器,和其他物質一樣按照嚴格的規律運作。這種觀念適用於大規模的有效組織工作。但其結果是犧牲個人的自主性,而且在不確定和形勢變化中失去效益。20世紀物理學革命已經給我們人類的世界觀帶來巨大的變化,要有新觀念,要有組織觀念的變革,宇宙不是機器,人也不是機器,新的組織要與人相協調,應該是機動靈活、適應性強、有活力、能夠鼓勵各種人參與的。物理學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們的組織結構不再應該保持原來的機械論形成的金字塔結構和等級結構,這是物理學給我們的啟示。

現在,我們更多是説物理學的科學功能、技術功能、對生産力的推動功能;而它的文化功能和精神功能不大體現出來。北京物理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院長葉沿林認為,過去100年,愛因斯坦相對論、量子力學,不僅僅是對科學的衝擊,也是對精神的衝擊。100多年前,科學就是牛頓所謂的科學大廈,所有的東西都設計好了,是真理的大廈,這種東西對當時19世紀末的哲學影響非常之大:客觀真理,只要認識它、應用它,問題都可以解決。愛因斯坦量子力學出現以後,學者們的心目中的科學變了,因為量子力學、相對論有一些革命性的變化。對物理學來講,大家是在未知的情況下做事情,科學大廈有多大根本不知道,真理有多遠根本不知道,因為它有客觀的東西,也有主觀的因素,甚至是綜合形成的科學的東西,更多的是一種觸摸、探索。創新、探索,這是物理學的本質,在摸索當中,局部地解決問題。這樣來認識科學,有助於形成比較自由、寬鬆的文化精神,形成不同的學派,用不同的方式處理問題。

物理是技術創新的基礎,從18世紀到現在的300年間,人類主流技術的創新大多是建立在新的物理學發現的基礎上。北京市科協副主席、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所研究員張開遜認為,物理學為大眾施展創造才能提供了巨大舞臺,能夠縮短公眾和科學技術專家的距離,物理學的新發現改變了技術創新活動的方向。伴隨著物理學基礎研究的進展,新的技術領域不斷地拓展,呈現出臺階式的跳躍特徵,19世紀30年代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使人類由蒸汽時代步入電器時代,核科學的進展使人類開始以新的方式獲取使用能源。物理學研究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思想”。物理學研究需要立足常規,著眼新奇。常規就是近代科學傳統,就是科學研究規範。從物理學的方法、觀念和成就入手與其他學科領域開展合作、解決問題。物理學常用的假像實驗研究會告訴人類未來可能出現的重大問題,避免重大的損失。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龔育之在講話中談到,近幾年來,社會科學界總講一件事:英國做了一個調查,一千年來影響人類思想最突出的人,結果馬克思和愛因斯坦是最重要的兩個人,這説明瞭一個問題,自然科學非常重要,社會科學影響也很深遠,對人類社會都有深遠的影響,而這種深遠影響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一個是愛因斯坦,一個是馬克思,這就説明思想家在人類發展中的影響。思想家大體有兩種類型,一類是主要研究自然科學,一類主要是研究社會科學。很有創見的、很有影響的物理家幾乎同時也是一個哲學家,愛因斯坦最有名的是相對論,但是愛因斯坦在思想上也發揮了影響,他作為一個哲學家,進行哲學思考,他依託于自然科學做了一些哲學研究,代表了哲學發展走向現代化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愛因斯坦作為一個哲學家也很值得我們研究,很值得我們尊重,很值得我們思考。愛因斯坦還是一個社會活動家。愛因斯坦是一個猶太人,在二戰反法西斯時,到了美國,由於法西斯有可能利用原子能危害人類,愛因斯坦向羅斯福建議美國應該研究原子彈,當然美國是走在前面,原子彈對結束二次大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作為一個最早研究原子彈的建議者,作為一個物理學定律的發現者,戰後他更多的是提倡和平民主,反對戰爭,反對侵略。今年紀念愛因斯坦,研究物理與人類未來,不僅僅是物理學方面,還包括哲學思維方面,還包括人類社會如何更加和平、如何更加合理,如何更加妥善地解決社會矛盾,讓全人類都不是遭難而是得到幸福,科學家有他的責任,每個人都有責任,應該以這種開闊的思路研究愛因斯坦,研究物理與人類未來。

背景資料

為什麼今年被定為“世界物理年”

在100年之前,1905年,愛因斯坦先後發表了5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為相對論、量子論等物理學領域奠定了基礎,並對100年以來整個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為紀念這一奇跡100週年,全球物理學界倡議2005年為“世界物理年”。

該倡議首先由歐洲物理學會(EPS)在2000年“第三屆世界物理學會年會”上提出;2002年,得到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IUPAP)第24次全體大會的一致通過;在2003年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全體會議第32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了支援2005年為“世界物理年”的決議;2004年6月10日,聯合國大會召開第58次會議,會議鼓掌通過了2005年為“國際物理年”的決議。

近年來,公眾的物理意識在削弱,國際物理學界認為必須採取行動,在“2005世界物理年”通過展示物理在經濟、技術、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全球範圍內爭取公眾對物理學的理解與支援,堅定公眾對物理學的信念,推動物理教育,培養物理人才,使物理學在21世紀得到全新的發展。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