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什麼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優選之路” 高放  
 

——評介《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之路》

必須改革我國政治體制中權力過度集中、缺少權力制約的嚴重弊端,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幹部和群眾的共識。那麼,究竟應該如何進行改革呢?什麼是改革的“優選之路”呢?至今依然眾説紛紜。有人認為現代化有兩種模式,西方模式是政治發展同步于、甚至超前于經濟發展,民主自由推動並且保證了經濟的現代化;東方模式則是政治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先實現經濟現代化,後發展民主自由,由經濟現代化來推動並且保證民主自由的逐步發展,這是東亞“四小龍”的實踐經驗已經驗證了的成功的模式,我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頻頻出現的“新權威主義”就是這種思路。在蘇聯東歐發生劇變後,有人總結其歷史教訓時提齣劇變的根本原因在於先搞政治體制改革、後搞經濟改革,而我國的改革要取得全面成功必須先搞經濟體制改革、後搞政治體制改革。還有人主張“把政治體制改革寓于經濟體制改革之中”,或者“融于經濟體制改革之內”。這種“先後”論或“寓于”論、“融于”論,真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優選之路”嗎?

中央黨校教授王貴秀在其近著《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之路》(河南人民出版社版)中明確表示,以上這兩種觀點本質上都是主張政治體制改革應當緩行,把它推到遙遠的未來,其結果經濟體制改革必然難以前進,“以致最終斷送整個改革事業。因此,這絕不是什麼‘優選之路’,而是危險之路。真正的優選之路,只能是鄧小平一再強調的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的道路。”(第344頁)

全書著重闡發鄧小平理論中關於政治體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反思我國政治體制50年來的演變與改革之路,強調政治體制改革的一般必要性和特殊緊迫性,指明政治體制改革為何不能緩行。原因簡單明瞭,正因為十多年來政治體制改革滯後,以致經濟體制改革難以健康順利推進,權錢交易現象和官員腐敗程度愈益嚴重。關於加快政治體制改革的便捷之路,作者和我不謀而合、不約而同,都是反對搞西方三權分立和西方多黨制的。都是主張要把鄧小平的政治體制改革設想進一步付之實踐,走體制內的改革正路,即發展黨內民主,實行黨政分開,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書中提出黨內建立和實行黨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決策權,黨委會行使執行權,黨紀委行使監督權的制度,以保障黨內民主。書中還提出改革和完善黨員權利保障制、黨代表大會常任制、黨內民主選舉制、幹部任用和任期制、彈劾罷免制、權力監督制等等。進而以發展黨內民主來推進人民民主,建議逐步擴大人大代表直接選舉範圍,減少代表名額、提高人大議事和決定問題的品質,實行競選制度,主張黨委書記不兼任人大常委會主任,加強人大監督權等等。這些設想都是很有見地的。書中不足之處是很少涉及如何進一步改革與完善我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問題。這本來是我國政治體制獨具特色的一大特點和優點,理應深入探討。另外,本書是在多篇論文的基礎上統修而成的,難免還有局部交叉重復和疏漏之處。總的看來,瑕不掩瑜,本書對於資政育人、推進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