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我軍唯一一次聯合登島作戰 范俊劼  
 

1955年1月18日至19日,我華東軍區對盤踞在浙江沿海一江山島的蔣軍實施了聯合登島作戰。在陸海空三軍的密切協同和沿海軍民的大力支援下,我參戰部隊經過浴血奮戰,全殲島上守敵,並迫使附近大陳等島上之敵不戰而逃。由於對臺作戰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一江山島作戰經歷了長時間的認真準備。 1949年夏,蔣介石退守台灣後,以浙江沿海的上、下大陳島和福建沿海的金門、馬祖島為橋頭堡,不斷叫囂“反攻大陸”。早在1952年7月,華東軍區即明確由張愛萍(時任華東軍區參謀長)主持研究解放浙閩沿海敵佔島嶼問題。1953年7月,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定,當時的國際形勢不適宜發動對金門、馬祖的大規模作戰,於是軍委將重點放在了解放大陳列島問題上。 1954年1 月,華東軍區對大陳島的作戰計劃得到軍委批准,作戰準備正式著手進行。1954年8月,軍委進一步明確指示:“1、要充分準備,有把握後再發起攻擊;2、在組織海軍與空軍行動中,要嚴格掌握對美帝國主義的政策,堅持既不主動鬧事,又不示弱的自衛原則;3、從小到大,從實戰中訓練和鍛鍊部隊,為解放大陳、馬祖、金門及台灣創造條件。”反覆要求“要充分準備,作最艱苦的打算。”並決定正式組成我軍第一個指揮三軍聯合作戰的指揮部——浙東前線指揮部。指揮部設在寧波,歸軍委直接指揮,由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下設海軍指揮所、空軍指揮所、登陸指揮所、政工組和聯合後勤部。經過慎重研究和反覆討論,指揮部決定首先進攻一江山島。主要考慮是:一江山島是我軍前進基地和敵防禦核心——大陳島之間的必經之地;守敵為蔣軍“一江山地區司令部”突擊第4大隊、第2大隊第4中隊及炮兵1中隊共約1100人,兵力相對較少;解決了一江山島,大陳島即陷於孤立,直接暴露在我炮火威脅之下。一江山島被蔣經國稱為“反攻大陸”的大門,其國防部長俞大維認為:“一江不保,大陳難守;大陳不保,台灣垂危”。在美軍顧問的指導下,蔣軍在島上修築了大量堅固防禦工事,號稱是“生物通不過的鋼鐵堡壘”,“美國造、擊不沉的戰艦”。為確保作戰取得勝利,1954年8月至1955年1月,我各參戰部隊進行了為期約4個月的作戰準備,主要是模擬聯合作戰演習、週密組織敵情偵察、戰場和物資準備、奪取和保持戰區制空權和制海權、進行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 1954年12月下旬,指揮部確定我方的參戰兵力是:20軍60師178團全部與180團2營,地面炮兵1個團,高射炮兵1個團,火箭炮兵2個營及噴火兵、工兵各一部;海軍航空兵7個大隊,海軍第6艦隊,魚雷艇、登陸運輸船艇各一部和部分海岸炮兵;空軍航空兵15個大隊又1個夜航中隊。共有3個軍種、17個兵種、28個戰術群。為達成作戰行動的突然性,上述準備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根據氣象預測和走訪漁民,1955年1、2月間適合部隊行動的好天氣只有1月17日至19日。經過研究,決定於1月18日正式發動攻擊。 1月18日8時,戰鬥正式發起。首先由航空兵進行火力打擊,摧毀島上通信設施,癱瘓指揮;9時,支援炮兵開始火力打擊;13時16分,海軍艦炮開始進行破壞射擊;13至14時,火箭炮兵群和直瞄炮兵群向預定目標射擊;14時,航空兵再次組織轟炸。登島部隊在炮火掩護下于12時15分出發,並於14時10分按預定計劃在一江山島7個登陸點實施登陸。在奪佔了登陸陣地之後,我各部即乘敵慌亂之際,迅速分路向縱深發展進攻,與憑藉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負隅頑抗之敵展開了激烈戰鬥。我登島部隊于17時30分粉碎了有組織的抵抗,奪取了敵核心陣地,並於19日2時肅清全部殘敵,一江山島宣告解放。此次作戰,共擊斃蔣軍“一江山地區司令部”司令王生明以下519名,俘敵567名。我軍陣亡393人,傷1024人。一江山島作戰的勝利産生了極大的影響。美聯社稱:“中共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作戰威勢驚人。”“中國第一次陸海空軍聯合作戰經過了週密策劃,而且是執行得很好的。”一江山島失守後,美、蔣驚慌失措。2月8日,在美第7艦隊和空軍第5航空隊的保護下,蔣軍倉皇撤離大陳、漁山、披山等島嶼。出於國際關係考慮,軍委指示前線部隊對撤退之敵不予打擊。至此,浙江沿海敵佔島嶼全部解放。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