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澳門特區街坊會 國林  
 

獨具特色和遍佈澳門各個街區的街坊會,是特區有代表性的群眾性機構,也是凝聚愛國愛澳民心和服務於澳門民眾的民間組織。澳門特區街坊會的功能與內地街道委員會相近,是城市社區居民自主管理的有效模式。

澳門街坊會有上百年的歷史,並經歷代相傳具有深厚的愛國愛澳根基。街坊意指“街巷、裏居”。早在17世紀初明朝時期的澳門已有街巷的記載,隨後在“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影響下,民眾以街巷為載體形成了早期的自助型街坊群體組織。始建於明朝的沙梨頭永福古社(前身為坊眾互助會)是澳門最早(1931年)登記註冊的街坊團體。現代意義的澳門街坊會形成于上世紀的50年代。在新中國成立的鼓舞下,一大批愛國愛澳同胞自發地在澳門的青洲、望廈、臺山等街區成立街坊會,並於1956年改組為街坊福利會。之後,街坊會不斷發展壯大,60和70年代街坊會便雨後春筍般相繼涌現,遍及澳門各主要街區。街坊會自成立之日起,便以愛國團結為理念,不懈促進街坊睦鄰互助,為發展街坊福利和社會公益事業做了大量工作,受到街坊居民的擁護和愛戴。

進入80年代後,感受到祖國改革開放碩果的澳門面臨回歸的歷史性轉折,深受愛國熱情鼓舞的澳胞增添了關心和參與社會的使命感。1983年12月30日,由25個街坊會和居民聯議會共同推舉代表組成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及其理事會。街坊總會的創立,標誌著澳門同胞愛國愛澳、團結謀福利、參與公益事業和街坊會的發展邁向新的里程。此後,街坊總會以“團結坊眾、參與社會、關注民生、服務社群”為方針,指導各街坊會和所屬機構繼續發揚愛國愛澳的傳統,大力拓展多元化的社區服務活動,努力維護居民的合理權益,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澳門的平穩順利回歸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澳門回歸後,街坊總會又適時將“共建特區”明確寫入街坊會章程的宗旨,引導和帶動各街坊會發揚“澳人治澳”的主人翁精神,全力支援和認真監督特區政府的各項工作,促進特區政府全面貫徹落實《基本法》。同時,街坊總會和各街坊會不斷拓展社區服務內容,為澳門特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與“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繼續作出特有的貢獻。

澳門街坊總會現任理事會由各街坊會員代表大會推舉5-7人(共150多人)組成,由理事會産生正副會長、理事長、秘書長及常務理事、理事。理事會下設基層、社會事務、社會服務、宣傳教育、文康、體育、青年事務、婦女事務、大廈工作、社區經濟事務、特種事務和財務等12個委員會及秘書初。街坊總會除指導25個街坊會和50多個以下業主為聯繫人的大廈業主會以外,還直接開辦有社區、家庭、老人、青年、大廈管理和託兒等16個服務中心。各街坊會有面向社會、街區居民的40多個各類服務中心,有400多名志願者為近600名獨居老人提供社會服務。積極參政議政是澳門街坊會的重要職責。澳門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均有街坊會代表,僅特區政府各機構就有20多名街坊會成員參與政務。街坊會還協助特區政府在社區居民中開展愛國愛澳和國情教育活動,尤其近幾年通過問答比賽、文藝晚會、講座、研討和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宣傳普及《基本法》,更是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正如特首何厚鏵曾為街坊總會題詞所講的,是“碩果勤得”。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